盗墓时遭遇“伏火”之谜
2009-05-21倪方六
倪方六
《酉阳杂俎·尸穸》故事里引《汉旧仪》文称:“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其机也。”这里明确记载,古墓中出现的“伏火”是古人有意为之。
三国时魏人张揖所著的《广雅》称,“伏,藏也”,可见“伏火”就是隐藏在墓内的火。现代的考古发掘证明,“伏火”是客观存在的。
曾震惊世人的长沙马王堆1号墓(即辛追墓)就出现过“伏火”现象。有关这座墓的发现很具有传奇性,该墓位于长沙市东郊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千米。据地方志记载,此处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1972年解放军某部队在此修筑防空洞,施工人员在向地下打孔时,地下突然喷出了一种气体,刚好有一名工人在边上划火柴点烟,一下着了起来。当时现场有经验的工人让大家不要慌,称这是“伏火”。2000年前的50岁女人辛追,因为这次偶然出现在现代人面前。次年正式发掘时,著名考古专家夏鼐也到了现场,发掘完毕后,参与考古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写出了发掘报告,其中记述到了这件事。
古代文献中,这样的传说并不少见——
《汉书·书戚传第六十七下》(卷九十七)记载了篡位的王莽下令掘开傅太后、丁太后陵冢的事情。当时,挖掘傅太后的陵冢时发生了严重的塌方事故,有数百人被活埋了。在掘开丁姬的陵冢时,也出现了一件怪事:从里面突然喷出熊熊大火,陪葬的器皿都被烧毁了,最后人们用水把大火浇灭,才得以进入陵冢内。这个大火,就是所谓的“伏火”。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既发傅太后冢,崩压杀数百人;开丁姬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不少参与挖掘的人因此丧生或终身致残,被时人认为是一种报应。
王莽的这次盗掘事件,东汉著名的无神论者王充在其所著的《沦衡·死伪篇》
(卷二十一)中作为例证引用过,“又改葬定陶恭王丁后,火从藏中出,烧杀吏士数百人。夫改葬礼卑,又损夺珍物,二恨怨,故为臭出火,以中伤人”。这段话对《汉书》中所记做了补充,当时从陵冢内喷发出的“伏火”,竟然臭气冲天,能把人都给臭死。但王充不认为这是报应,而是自然现象,“臭闻于天,多藏食物,腐朽猥”。
王充文中的“定陶恭王丁后”,即丁姬。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称谓?这就涉及这两位太后的背景。丁姬是汉哀帝刘欣的生母,但刘欣却是跟着亲祖母、时为汉元帝刘奭昭仪的傅太后长大的。刘欣的父亲是定陶王刘康。风流皇帝汉成帝刘骜在大美人昭仪赵合德的床上纵欲过度猝死后,没有儿子继位。在刘骜皇后、赵合德的姐姐赵飞燕的帮助下,刘欣当上了皇帝,傅太后对此很高兴。因为这层关系,虽然赵氏姐妹淫乱后宫,影响很坏,刘欣也没有追究其责任。但这也招致了刘骜生母、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太后及王氏家族的不满。
母以子贵,刘欣当上了皇帝,自然要提高其生母丁姬的地位,于是善于拍马屁的高昌侯董宏上书,建议立丁姬为太后。但由于大臣表示反对,刘欣只好作罢。后来王太后理解孙子刘欣的意思,刘欣的父亲刘康曾被刘爽封为定陶王,在刘欣的请求下,王太后出面尊定陶王刘康为恭皇。这样,刘欣顺理成章尊傅昭仪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为恭皇后。
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刘欣死后,专权的王莽开始“翻案”,将赵飞燕赶出皇宫,又逼她自杀。对傅太后、丁皇后这两个家庭也进行了清理,贬傅为“定陶王恭王母”,丁氏为“丁姬”,并将她们赶回老家。几年之后,王莽觉得这样的处罚还轻了,“称恭王母、丁姬前不臣妾,至葬渭陵,冢高与元帝山齐,怀帝太后、皇太后玺绶以葬,不应礼”,于是决定傅、丁二人改葬,将她们迁回刘康的陵冢边安葬;还提请掘开她们的陵冢,取出陪葬的授封印章等物,将之销毁掉。在这种情况下,遂发生了上述事件。盗墓掘坟乃不仁不义之举,对王莽此举,当时宫中一号人物王太后虽然对傅、丁有所不满,但还是表示反对,不过最终还是王莽说了算。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掘墓也是古人对死者的严厉惩罚手段之一,是政治上的需要。
另外,古墓中出现“伏火”的记载还有许多,解释我就不细说了,仔细看了就明白——
“盗发白茅冢,棺内大吼如雷,野雉悉雊。穿内火起,飞焰赫然,盗被烧死。”(《酉阳杂俎·尸穸》引侯白《旌异记》。)
“张浮休云:盗夜发成阳原上古墓,有火光出,用剑击之,铿然以坠,视之,白玉帘也。”(《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七。)
“(焦四盗墓)及掘至丈余,陡闻崩裂声,白烟一缕。自穴口喷出。约炊许而尽。”(《清稗类钞·盗墓类》。)
古墓中的“伏火”到底是当时暗设机关,还是有机物后来在封闭的环境中分解成可燃沼气所致,目前学术界还是颇有争议的。现代的科学家多持后一观点,但实际上并不能如此断定。我认为“伏火”可能是古人的一大反盗墓发明,《汉旧仪》称“伏火”为“古制”是有道理的。
冢内出现“伏火”的墓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火坑墓”。火坑墓的厉害并不亚于机弩、尸毒,熊熊大火可以将贸然闯进的、没有防范的盗墓者活活烧死,从而起到恫吓作用。火坑墓产生的背景可能是古人已发现腐烂物质可以产生沼气的原理,有意在墓中放置容易分解物所致。可以认为,这是古人的一种反盗墓装置。
虽然“伏火”的存在是古人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目前并无定论,但古墓中有无“伏火”倒成为有经验的盗墓者判断此墓之前是否被盗过的依据之一。如果有火从墓内喷出自燃,基本上可以断定此墓完好无损,未被盗过,地下陪葬也不会少的,要发大财了,乃一件大喜事也!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陪葬品,即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