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中意境蕴涵的分析与诠释

2009-05-19张雪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刻画音色

张雪丽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意境;诗;乐;画

摘 要: 中国艺术歌曲受其民族文化影响,形成了“诗”、“乐”、“画”意境相融的特点。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必须把握其内在特点,深刻体会其意境追求是准确诠释作品的首要条件,促使中国艺术歌曲的表演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09)06073504

Connotat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rt Song

ZHANG Xueli(School of Music,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Key words: Chines art song; artistic conception; poetry; music; painting

Abstract:

Chinese art song, influenced by national 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as integration of “poetry”, “music” and “painting”. When singing them, understand the inne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to a high level.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声乐体裁最早产生于德奥,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物。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人们赋予其特殊的内涵。艺术歌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艺术歌曲是指有较高素养作曲家所作的一种结构短小、歌词精美,旋律和伴奏具有极高艺术性及严肃意味的声乐独唱曲。狭义的艺术歌曲则是指由专业作曲家采用著名诗词为歌词,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复杂,钢琴伴奏占重要地位的一种声乐独唱抒情歌曲体裁。本文就是从狭义艺术歌曲角度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阐述的。

“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从来是与本民族文化中的文学历史发展深度有直接联系”。[1]因此,各类型艺术歌曲在符合以上条件外,由于受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又因各具特色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如德奥艺术歌曲被称为lied,由于其民族严谨、规范的特点,诗歌具有的深刻的哲理性、文学性内含,就使德奥艺术歌曲以严肃、哀怨性为其主要特点;而意大利艺术歌曲自始至终以追求清净、朴素、典雅而为人们熟知。法国艺术歌曲、俄罗斯艺术歌曲、英国艺术歌曲等都有自身特点。与以上提到的欧洲的艺术歌曲相比,中国艺术歌曲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诗词之邦,而以诗入乐的艺术歌曲形式在中国古代早有雏形,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艺术歌曲,主要是指20世纪初,中国一些留洋学习音乐的作曲家,选用中国传统经典诗词与西洋乐器钢琴伴奏相结合的形式,创作的一种诗乐结合,钢琴伴奏的声乐独唱体裁。“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密切结合以使音乐与歌词切实地,整体地共同刻画诗的意境,而旋律与伴奏更在多层次的织体中深邃地浸透着诗的神韵。”[2]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从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各民族的艺术特点是由其民族文化的特点决定的。因此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产物,其特点当然取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审美追求。由于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如内倾性中国文化下的“含蓄”不外露的思维特点;农业文化对自然、山水的依恋性特点;中国语言的含蓄性、模糊多义性表达特点;崇尚自然和谐交融的哲学观,使“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成为中国诗词主要表达的内容,而含深蕴于“言”内,留余味于“象”外的“意境”审美范畴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文化下的审美产物。因此,这一文化传统下的各门艺术也以追求意境为风尚,由于艺术歌曲是以诗入乐,所以中国艺术歌曲中能被选入乐的诗词必定是富有意境的诗中精品,诗词中对意境的追求与描绘是中国诗词的最大特点。诗乐结合的艺术歌曲形式,乐为了达到诗所呈现的意境,而运用“乐”的发展方式促使意境在音符中生成,与诗共同完成其深蕴的“画境”,因此,除中国语言形式特点及民族化音乐的运用等特点外,“诗”、“乐”、“画”意境相融便构成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本质特点。

把握中国艺术歌曲中的意境蕴涵

中国艺术歌曲“诗”、“乐”、“画”意境相融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艺术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因此,这便要求演唱者从多学科角度对其意境特点进行分析与理解。演唱者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的创造者,是沟通欣赏者与作品的纽带,对其意境特点的把握是成功表演中国艺术歌曲的关键。因此,在中国艺术歌曲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充分把握作品意境特点,精心探究歌曲中“诗”、“乐”、“画”意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关系,这是中国艺术歌曲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达到二度创作目的的首要条件。

从文学的学科视角看,“诗词”刻画意境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实现的,表演者可通过诗词语义的分析体会意境的蕴含。对诗词表现意境进行画面想象,可使表演者在表演作品时对“情景设置”(在作品表演中,表演者为了寻求生动的艺术效果,根据诗词描绘的意境,使自身置身于“诗词”所呈现的意境中去,与诗境融为一体,在表演过程中获得情真意切的艺术效果)的运用更加游刃有余。

站在音乐学的学科视角,从“音乐”刻画意境的角度进行探究,演唱者能从听觉的感受中获得意境感受。音乐中对诗词刻画意境蕴含的丰富与补充,使表演者通过音乐的传达方式获取更多信息。“音乐”运用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如运用不同的和声、调式色彩造成各种音响效果、运用旋律线条的上行、下行摸进营造不同的情绪的表现手法,为演唱者提供了另一个领悟作品意境的方式。决定了表演者运用不同的音色、情绪去获得与作品表现一致的意境效果。

“画”的因素在中国艺术歌曲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表演过程中“画面”想象的多少就决定了艺术表现的丰富程度。所以,在对音乐、诗歌表现意境的领悟过程中,最终都是通过想象转化为视觉画面来实现的。正如一些音乐家所说:“在音乐的想象中往往无意之间掺进了某种思想,往往视觉对听觉起了配合作用,视觉这个永远在积极活动的感官,能把音响中产生的形象加以巩固和保持,随着音乐的进展,使它的轮廓变得愈来愈明确。音乐中产生的思想和形象,所包含其它艺术的因素愈多,音乐的结构愈是富有诗意的灵活的表现。总括一句话,音乐家的想象力愈是丰富,对事物的感受力愈是灵敏,他的作品也就愈能鼓舞人,吸引人。”[3]比如,对作品表达意境的虚实相生、对比呼应的画面想象,对处理作品的层次有启迪作用。一幅画中“虚”的东西往往能产生更大的艺术容量,“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中国画中一种对比呼应,虚实结合手法的形象比喻。艺术是相通的,各艺术创作时的想象,所包含其他艺术创作的因素愈多,其自身的表现力就越强。总之,站在多学科的角度,运用跨学科相互借鉴的观点,进行“诗”,“乐”、“画”意境探究,使中国艺术歌曲表演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将使其诠释达到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准确诠释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诗词尤其是古典诗词,特别注重刻画诗的意境。如《相见欢》、《登鹳雀楼》、《长相知》、《虞美人》、《枫桥夜泊》等以古典诗词所作的艺术歌曲,都是意境蕴涵丰富的艺术歌曲中的佳作。以近现代诗人的诗词所作的艺术歌曲,也同样意境生动。如《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山中》等也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下面以《秋之歌》、《清明》为例,来具体分析如何诠释中国艺术歌曲。

此曲是由杜牧作词,罗忠鎔谱曲的一首优秀艺术歌曲,写秋日山行所见景色,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诗的首句写山、山路,“远”字描绘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而音乐对此句的刻画通过下行跳进的连续进行,然后紧接着上行跳进的手法,表现了山势的高缓。接着二分音符的运用表现了山路绵绵、悠长的景象。第二句写人、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到几户人家的住所。而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造成了空灵、迷茫的意境美。而对此意境的描绘,音乐则通过休止符的运用营造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和声色彩的明暗对比来刻画其含蓄、朦胧的白云深处的意境美。此诗的感情基调是抒发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在表现作品意境时所选用声音的音色应该是象征兴奋、开心的明亮音色。乐曲第一句要特别注重其连贯性,以此表现出山路连绵不尽的形象。“白云深处”一句应运用渐弱处理,以刻画其高远的意境美。音符间小连线的运用都应进行细腻处理,而诗的前两句对景色的描绘及对朦胧的白云深入的若隐若现的描写,注意“以字行腔”及字的归韵的把握。歌唱时要有诗所呈现的画面想象,眼神也应随声音进行虚实变化的处理。在声音音色上应与刻画此意境一致,声音不应唱的太实,大量运用泛音音色,可以准确体现此意境。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而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原因是诗人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漫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艳丽!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也体现出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之处。全诗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又有画的优美画境。而音乐最后与开头形成对比,在远山白云深处回荡,静止在秋色枫林晚景之中后两句,借景抒情,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演唱时声音与前两句相比要实一些,虚实对比,使作者情景交融下的意中之境得以充分体现。“停车坐爱枫林晚”应唱出诗人兴奋、激动的心情,声音要流畅、音色要明亮,表现出诗人在这一开阔的枫林意境美中激动的情怀。最后一句道破欣喜之由,注意“花”的咬字与归韵,声音不能唱空,要有音色,应在有控制的渐强转渐弱的处理中结束,最后一个字结束时眼神要实并有指向性集中于一点,一直保持到音乐结束,沉醉于优美、开阔的意境画面中,物我情融,使表演更真实、生动。

歌词中诗人用生动的笔墨,刻画出离家的旅人在清明时节难以排遣的愁思。音乐在刻画诗的意境方面选用民族化的调式来组织、展开音乐。开始一个个爬音设置了一个无垠空旷的境地,震音的运用,同音反复及八度单音的重复使用,刻画出细雨纷纷的艺术效果。分解和弦的运用表现了行人纷乱的愁思。乐曲后半部分爬音的使用描绘了若隐若现中杏花村的形象。表达了空灵的特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最后两小节描绘了这一遐想的无尽延续,造成“言不尽意”的艺术效果。诗歌与音乐对意境的共同刻画,通过远景、近景的组合,虚实的搭配,情景的相互交融,一幅意境深远、缕缕愁思浮于画面的清悠的画境展现在大家眼前。因此,要准确诠释出作品呈现的画境,演唱者就必须在对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音色表现作品。在我国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此时作者孤身赶路,触景伤怀。本来就已心事重重,偏偏又赶上纷纷细雨,由于汉语多义性的表达特点,在这里“纷纷”不仅形容春雨下落的情景,而且也描绘了佳节行路之人的缕缕愁思。因此,开始人声进入第一句应在叙述性歌唱感觉的基础上,对“纷纷”二字做特别处理,用稍暗略带伤感的音色表现其行人的无奈,这里最好用民族唱腔中“韵腔”的处理方式来表达,第一个“纷”字要唱的重一些,第二个要稍微轻一点、虚一点,“以情带声”与钢琴的震音表现细雨纷纷的音色浑然一体,共同刻画诗词表现的情景。演唱时以虚的眼神表现忧伤及飘忽的心情并配合刻画意境。第二句更进一步表现行人的惆怅,“欲断魂”三字道出了其深隐的感情。这三个字要用较弱的音量控制表达诗意。这种情中有景,景中带情的表达形式,便构成意境生成的基础,作者在这一思想情愁下,一个想法涌上心头:找个小酒店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便向人问路。“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语使意境萌生,首先“遥指”二字化静为动,与前两句景物与思绪的静形成对比,以形传神。使我们眼前隐约看到红杏梢头,一个小酒店若隐若现处在前方不远处。若真的就在眼前,就少了含蓄无尽的意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读者的想象便一直随着这一方向产生无尽遐想,形成“有余不尽”的艺术情趣。后两句表现了行人思绪的转变,应与前面稍有对比,用稍明亮的音色来刻画。眼神应转虚为实,仿佛看到了远处杏花村的所在,“遥”与“花”两字的“运腔”应作细腻处理,惆怅的思绪得以缓解。“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二遍的重复演唱时声音应实一些,表现出急切与激动的心情。结束时最后两小节要做一个渐弱处理,表现对杏花村这一指向的无尽遐思一直在持续。曲中第十二小节最后一拍的休止符在表现意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虚则境生”,无声的空白造成了含蓄的艺术效果,其间充满了丰富的音乐与表情,表演者要把它作为表情符号来对待,而且眼神的指向一定保持到乐曲结束。

演唱中国艺术歌曲的几点要求

从以上对中国艺术歌曲特点及分析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有其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要求。

1.中国艺术歌曲中“诗”、“乐”、“画”意境相融的特点,要求演唱者从多学科的视角把握作品内容,准确表达作品内涵。

2. 演唱时注意与钢琴共同配合,刻画完成作品表达的内容。

3.中国语言的“平”、“上”、“去”、“入”的四声性特点及字头、字腹、字尾的归韵特点要求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要“以字行腔”。

4.演唱中国艺术歌曲要运用民族声乐并借鉴戏曲中的发声方法及“咬字”,特别注意以“音色”刻画歌曲意境。演唱时声音不可唱的过满,要“以情带声”,气息、声音虚实结合以准确表现作品意境。

5.表演中特别强调眼神的运用与刻画。

中国艺术歌曲是世界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这个文化瑰宝而产生的一个艺术奇葩,在中华民族重“意”的文化特点影响下形成了“诗”、“乐”、“画”意境相融的特点,唯有对以上几点进行全面、深入的把握才能做到准确的诠释作品。

参考文献:

[1] 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

[2] 张肖虎.航——张肖虎艺术歌曲选•前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 潘必新,李起敏,王次焰.音乐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0.

任编辑:凤文学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刻画音色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