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2009-05-17路金梅
路金梅
初中教材讲到了“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而高一教材则讲到了“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在高三综合练习时经常遇到这样的练习题,但有不少学生对此问题不甚了解,做题时失分不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对此问题分析、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整理出来与各位老师交流。
要从原理上清楚此问题,必须先理解三点基本知识:一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源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辐散出来的强大气流登陆我国大陆;二是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遵循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规律,且在北半球夏季北移过程中,高压势力逐渐加强,当移到最北方时势力达最强,影响范围也达最大,即高中教材提到的副高的西伸北进;三是理解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和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夏季风势力的比较。总的来说,冬季风的势力大于夏季风的势力。冬、夏季风交锋的锋面之所以在夏季有北移的现象,是因为在夏季,大陆上空的气温高于海洋上空的气温,使我国冬季风的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减弱,造成冬季风势力也随着减弱,而夏季风的势力随副高的西伸北进而逐渐增强,所以在夏季,冬、夏季风交锋的锋面才会北移至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但由于冬夏季风势力的总体差异,锋面雨带北进的速度慢,而南退的速度快。
理解了这三点基本知识后,再理解、记忆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就比较简单了。就平均状况而言:春末(即5月中旬),副高大约北移至15~20度N,源自副高的夏季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北回归线附近),冬、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相遇,形成锋面雨带,华南地区开始进入雨季。之后,副高继续北移且势力逐渐加强,则发源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夏季风的势力也随之加强;而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随亚欧大陆气温的升高而势力减弱,此时副高继续西伸北进,夏季风的势力逐渐增强。夏季风的势力大于冬季风的势力,则二者交锋形成的锋面雨带又一次向北挺进。夏初(即6月中旬),副高西伸北进至20度N左右,锋面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30度N附近),至此,冬、夏季风的势力相当,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徘徊一个月之久,即形成江淮准静止锋,江淮地区进人梅雨季节。7月中旬,随亚欧大陆的气温进一步升高,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势力进一步减弱。冬季风的势力也随之减弱,而副高的势力进一步增强,且西伸北进至25~30度N,夏季风的势力也随之增强,锋面雨带迅速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35度N以北地区),一般约停留一个月之久,即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而此时我国的长江流域,正处于副热带高压的高压脊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雨,即伏旱季节。8月下旬,亚欧大陆气温开始降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开始加强,冬季风的势力也随之增强,而副高也开始随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南退,同时副高的势力也在继续减弱,夏季风的势力也随之减弱,冬,夏季风势力差异加大,锋面雨带迅速南退。到9月底或10月上旬。华南地区已完全处于冬季风的控制之下,夏季风已退出我国大陆,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强弱变化、进退规律很容易出现异常。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异常,从而引起全国大范围的水旱灾害。当有的年份副高的位置持续偏南时,夏季风的势力较弱,冬、夏季风相交而形成的锋面雨带也长朗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使我国北方地区雨季短、降水量偏少,易造成我国北旱南涝;相反,当副高的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夏季风的势力也较强,冬、夏季风相交而形成的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而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却遭遇空梅现象,梅雨、伏旱两季相连,降水量异常偏少,造成我国北涝南旱。
有不少同学还提出疑问:在雨带进入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流域处于伏旱季节,而我国华南地区为何一直处于雨季?简单地说,这是因为我国华南地区处在低纬度沿海地区,影响其降水的海洋气团及天气系统比较多,降水类型也多,不仅只有锋面雨,而且我国华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也较长,几乎整个夏半年都能受其影响,所以华南地区的雨季时间长、降水量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