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民间解读”
2009-05-16鲁宁
鲁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本来,自2000年起,这无非是一次“年度例会”。总结当年经济工作,检视政策失误,确定来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周而复始。
然而,这些年中国经济或高烧或伤寒,大起大落险象环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注度被逐年放大,媒体报道也愈益开放甚至“放肆”。
今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中国经济却率先走出低谷。非但“保八”无忧“冲九”可期,而且坊间还有流言宣称:“前10个月中国实际GDP增幅已破两位数,所公布数据有意压低实际增幅,是为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嫉妒,为中国经济营造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政策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影响权重向来位居第一,导致业界对决定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异常在意,稍作细辩,本次会议的影响力已然有了压倒每年早春全国“两会”的端倪。
外人看中国,经济苏复襄挟着吓人的资产泡沫,各国对中国经济来年走势充满疑虑和争论。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这些年调控经济的能力又确实说到做到,从生病、吃药到恢复的过程之短每每出乎世界预料,中国经济系全球独一无二的“市场经济”,它消受了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大部分好处,避免了传统计划经济的僵化和呆滞,一次次规避了重大挫折和崩盘风险。如是,西方世界思绪复杂,很想对中国政府的能耐再作考量。于是乎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很大程度带有“全球经济工作会议”的意味。
明年经济工作6大任务,调结构为“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尾”,但会议通稿包括胡温讲话,对“尾”着墨最重涉及面最广,具体“任务子项”最多。驾驭经济形如打仗,首尾相顾乃用兵规矩。调结构要砍压剩余产能,“关停并转”淘汰“三高”企业,最终都会引发“阵痛”,而最大“痛点”是因调结构而丢饭碗者如何再就业?调结构还涉及地方利益,地方阳奉阴违乃体制派生的惯例,今次调结构恐仍难摆脱“政令难出中南海”的无奈。
于是,即使是仅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尾”的问题如何解决,才是明年对“首”开刀是否顺利的关键环节。百姓所关切的“尾”,择其重要,房价能否有所下降?收入能否有所增加?社保能否扩面并提高标准?居家过日子开销会否随经济回升而“被增长”?。本文围绕房价、收入、社保、消费四大环节,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个“民间解读”。
降房价几乎不可能
实体经济受重创,房价却呈失控状疯涨,这本身就让国人看不懂。倾向性观点认定,此乃流动性泛滥所致。有学者认定,4万亿元“救急资金”加8~9万亿元商业信贷,有半数被无良开发商所“截持”。此判断“有人气”却遭政府断然否定。
流动性泛滥导致房价疯涨是成因,但不是主因。主因何指?我的看法是:元凶仍系“卖地财政”。
发端于1990年代中期的国(集体)企改制,基本将“地方国营”卖光、分光、并光、转光、蚀光、流光、化光。这是计划向市场转型必须支付的历史代价。几千万只“铁饭碗”包袱被甩掉,政府对“铁饭碗”们承担的道义责任和契约关系也被解除,但地方政府主要财源也近乎枯竭。这就是“卖地财政”率先在杭州被冠以“盘活存量土地,经营城市”而迅及风行全国的“经济成因”。
崽卖爷田,崽的胃口永远填不满。外加“崽”与资本互相勾兑结成利益同盟。“崽”把持供地水阀,故意把水阀拧小,招拍地价直线上蹿,地价高房价自然就高,且一定高到成批“地王”产生。结果,“崽”与资本各赚盆满钵满,产生“房奴”无数。
即便吃子孙饭无所顾忌,这10年间,仍有半数以上地方政府寅吃卯粮,倘若没有6万亿元地方债务撑着,至少会有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当已“破产”。经济危机一来,税费进一步减损,花钱口子更大,到处急需补贴方可维持,钱从哪里来——竟使地方政府进一步拧小供地水阀打崽卖爷田的馊主意。甭说中小城市,就是自诩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经济越困难“地王”越张狂——背后是前10个月“卖地财政”800多亿元“轻松入账”。
形如饮鸩止渴——“卖地财政”捡大实话讲就是吸食鸦片,越吸毒瘾越甚。如是情形,地方政府岂肯拧大供地水阀——房价咋可能有大幅下降?倘若水阀不可松,还有一个办法可实质性压低房价,那就是坚决剥离违法依附在商品房价上的数不胜数的各种收费,可那也是地方政府、部门、公共用品和公共服务垄断供给者的一大块肥肉,岂有肯吐出来的道理?
还有更隐蔽的“政治”在高房价背后深藏不露。那就是“房奴”群体越甚,呼请体制改良、民主、人权、法制的“惹事生非者”越少。“房奴”主体之社会身份、多半民众未必看清,容我实话实说,乃城市中所谓中产阶层包括大城市的白领。这个群体在国内的数量已相当庞大,察各国现代化历史,本该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具激情的群体。可人们是否想过,为啥惟独在中国,他们却整体缺乏推动社会改良的激情?我不得不指出,高房价、高按揭,高月供,迫使中产阶层珍惜现有饭碗“求太平”。民间谚语“饥三餐计较谁的烧饼大,饱三日垂涎谁家媳妇有姿色”,只消“三高”继续“压”着,“房奴”们就不敢“肚饱思淫欲”。所见,在一定的历史时段里,尤其在当下高房价还是一方“社会稳定剂”。
坊间争相收视的《蜗居》欲禁不能,地铁“帐篷征婚”的“温和抗议”紧随入眼。有媒体将其视为荒诞的“行为艺术”,可它分明需要政府认真倾听。回应民意,紧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而至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此前2年内卖房免征营业税恢复至5年,说是此举为遏制投机炒房——仅此而已。
增收缺乏“硬”手段
有收入才能消费,收入稳定消费才有底气。可见,增收乃扩大内需的硬道理。
增收最直接的方式是增加劳动者薪酬、奖金和货币化福利。然而,目前可供行政意志增收的群体只有机关事业单位这个“小众群体”,以及少数经营效益不错的垄断性国企。除此之外,民企、外企职工,农民工群体,个体劳动者,要想增收一靠企业效益,二靠老板讲仁义,三靠劳资博弈的天平如何倾斜,四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政府基本上插不上手,现有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发号施令。
效益差首先是产能过剩,产品技术含量低而附加值低。祈求中国的大小老板们讲仁义,总体还没到时候。中国各级总工会及企业工会运作之现状,决定着十几年前就开始推行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定是花瓶。于是,劳资博弈的砝码一定呈现为“资”强势和“劳”弱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乃“长远国情”,嫌工资低?有的是顶替者。
一些地方政府还存一手,那就是划定本地区最低工资线或最低小时工资。可这条“线”形如“马其诺防线”中看不中用。就算有用,那也是“最低”。
凡事最怕逐层细分。梳理下来,明年要想明显为普通劳动者作普遍性增收、安定人心的口惠大于实惠。
当然,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明年续增无疑。但那也是“小众”而非“大众”。何况,为成全年轻房奴,爷爷奶奶辈的积蓄早被“逼空”。
剩下来只有“推进分配格局转变”一项,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提到一句。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则提前披露了所谓“九大改革环节三个重点改革方向”。呜呼,我耐着性子细读一遍“只有骨头没有肉”,改革很具体-分配格局调整更是牵涉既得利益集团的诸多既得利益,可不是喊几句口号那般单纯,因此也很不靠谱。
社保扩面提“标”可预期
这儿所及社保指“大社保”,涵盖养老、“新医改”、教育少收费、低保、“新农保”、“新农合”、“养老关系跨地区接转”、“失保”、“专项补贴”等关键性“子项”。
养老扩面今年力度很大,明年更大;“新医改”整了半天欲改“以药养医”为“以药事费补医”,多少有点儿换汤不换药,但基本用药目录扩容,以及医保报销标准提高,范围有所扩大乃不争事实,明年这一势头不会减缓;教育少收费,要看新部长袁贵仁究竟有多“仁”;低保扩面提高标准也没大问题,一是基数不大,二乃争取民心改善形象;“新农保”乃既定方针,东部已基本覆盖,中西部财政转移支付只会增不会降;“新农合”东部不成问题,中西部推广积极性更高,只消补贴到位,迅速只快不会慢;其余“子项”包括养老关系异地接转等,也都项项有承诺,事实上已处于社会舆论监督之下。
不过,明年、后年甚至再往后若干年,推进“大社保”主要旨在偿还历史积累的“制度性亏欠”。它虽然很增强百姓对未来的预期,但要明显促进消费很难。毕竟“大社保”与消费一码归一码。
扩大消费还要靠政策“刺激”
在分析房价、收入、社保之后,消费还得依赖“刺激”的逻辑理由已然成立。
前三李度投资拉动经济权重为7.3,消费权重为3.9。这说明,消费“马车”依然是中国经济一条短腿。另一方面,前10个月消费同比出现了堪称破天荒的17.6%增幅,超过同期GDP增幅一倍有余,犹如打了一场翻身仗。
不过,消费“井喷”性质上属“引导性消费”,家电、汽车、农机等补贴减税销售是拉动消费增长的大项。房价疯涨是消费增长的“隐蔽动力源”。买房消费除去少量自住房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消费,大头属“被消费”抑或“伪消费”。即使是自住房消费,绝大多数也是以透支一家三代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为代价的“无奈型消费”。
所以才有今年刺激消费的政策大部延续至明年,除极个别项外,刺激力度不降反增。
明年GDP肯定没问题,调结构却难说,因为没有消费打底,调结构必缩手缩脚。何况许多地方的反弹肯定很激烈。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积重难返,且此“结构”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矛盾的一个“交策”。所以,对经济前景,既不可悲观更切忌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