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第一炮筒”与巨无霸奶企的斗争
2009-05-14李亮
李 亮
王丁棉,广东省奶业协会原副会长,因颇敢直言,被戏称为“中国奶业第一炮筒”。
2008年5月起,广东省奶协主办的“南方奶业网上”连续刊出11篇文章,质疑特仑苏OMP的“造骨功能”,并称其“可能致癌”。
自此,王丁棉与蒙牛的博弈变得公开化,并为此多次“上书”官方。这得到了一些人的赞许,也受到诸多怀疑:执著投诉背后是否有着商业利益?
2009年2月13日夜,一条消息出现在卫生部网站首页。“专家认为:饮用添加OMP的牛奶不会产生健康危害。”针对争执多日的“OMP事件”,卫生部等6部委的联合检验给出了结论。
这无疑令广东省奶业协会的几名主要负责人陷入尴尬——由该机构主办的“南方奶业网”,曾就OMP与蒙牛集团反复纠缠。
“OMP事件备忘录”:16天的拉锯战
博弈发生在蒙牛“特仑苏OMP奶”销售如日中天的时候。2007年3月28日,新语丝网站负责人方舟子在博客上发文《以“蛋白”的名义》,直指特仑苏牛奶中含有的特殊“造骨牛奶蛋白”不会对人体起到“独特作用”——作为一种蛋白质,它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降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而不可能直接进入体内发挥其“造骨”功能。
此时,“特仑苏OMP奶”已为蒙牛集团捧回了“新产品开发奖”。按照蒙牛的说法,这是“第一次由中国奶业企业获得的世界级大奖”。
2008年4月2日,方舟子发表OMP系列的第二篇博文,指OMP极可能就是致癌物IGF-1,媒体关于“特仑苏OMP奶”的第一波热潮正式拉开。但在半个月后,包括人民网等诸多网上的相关链接已经无法打开。
但媒体的关注并未就此消退。有人找到了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这是中国最大的奶业协会之一,一家已成立22年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担负着为奶畜养殖业、乳品加工业及相关行业的团体和个人服务的职能。2005年,广东省奶协曾对包括蒙牛特仑苏在内的乳品企业采用的“闪蒸”技术提出了强烈质疑——这严重降低蛋白含量;而对台湾学者林光常鼓吹的“牛奶是给牛吃而不是人饮的等反对牛奶和“牛奶危害论”的观点,也曾做作强烈批评。
目前,它共有700多个企业会员,大多是生产牛奶的企业。据王丁棉提供的“OMP事件备忘录”称:广东奶协分别于5月28、29、31日收到4份由副会长或会员企业发来关于蒙牛“特仑苏OMP奶”的邮件,他们提出要求最好能给予转载。
5月31日,广东奶协将《方舟子质疑“虚假宣传” 蒙牛称生产的皆放心奶》一文在南方奶业网首次转载,随着文章的登出,广东奶协与蒙牛集团的纠葛就此开始。
“他(王丁棉)是广东奶协的,我们好像也没什么过节,但他老是针对我们。”蒙牛副总裁姚海涛在提到广东奶协时称。
6月1日~3日,南方奶业网又相继刊出《也谈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引发多种癌症》《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就是IGF-1》《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身份受质疑》三篇文章,而这直接导致了蒙牛公关部负责人两次致电南方奶业网后台要求撤下四文。遭拒后一周,蒙牛总经理助理及蒙牛广州贸易公司总经理白凤鸣等一行5人飞抵广州,约见了王丁棉和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关伟昆。
蒙牛方表示,他们决不会向广东省奶协和任何媒体提供关于特仑苏OMP和IGF-1任何的口头或解释性说明材料。关、王二人提出把省奶协各主要成员、领导召集在一起,由蒙牛的技术人员当面向他们作现场解释这一建议,蒙牛也拒绝了这个要求。此后两天内,南方报业网新增了4篇相关文章,包括明确显示蒙牛在使用蛋白激素IGF-1的《蒙牛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根据广东省奶协会提供的“特仑苏事件备忘录”:6月14日下午,蒙牛与广东奶协见面后的第三天,蒙牛一位高层致电给省奶协会长关伟昆质问:“你们广东奶协为什么还不把有关蒙牛OMP牛奶的报道撤下来?我们一定要找你们政府来解决。”关伟昆回复:“欢迎你们蒙牛采取任何的处理办法。”
从这个电话之后,事件开始急速发展。一天内,广东奶协轮番接到了多个“强势部门”的电话通知,内容一致:撤下南方奶业网上涉及蒙牛OMP的全部文章。2007年6月15日,广东省奶协秘书处经请示会长关伟昆,同意在中午13时30分前撤文。
与要求撤稿方的声势浩大相比,极为不对称的事实是,在南方奶业网转载11篇OMP文章的半个月里,全部稿件的点击量之和不过2400人次。
“中国奶协早已经被伊利和蒙牛俘虏了。包括我的封口费都很贵的。很多方法,威逼利诱等等。中国奶业界敢说真话的人和说真话的机会很少。”王丁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奶业第一炮筒”
1992年进入奶业系统之前,王丁棉曾从警15年。15年后,2007年6月24日,在广州市仓边路的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王丁棉会见了不远千里而来的昔日同行。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的两位警员,受蒙牛企业的委托,南下开展调查南方奶业网刊出多篇特仑苏文章的事。
“这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我们才插手调查。”两位警员说。王丁棉则向警员表示,他还会就此事通过正常渠道向有关部委反映。
2007年7月6日,广东省奶协由王丁棉、理事林树斌两人执笔撰写了题为《关于请求对蒙牛特仑苏OMP造骨牛奶添加IGF-1合法性开展调查的请示》专题报告,呈送卫生部并抄报广东省卫生厅,请求卫生部门对蒙牛末经政府任何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使用激素类蛋白质添加牛奶食品给予调查。
一个月前,广东省奶协已向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卫生厅、省农业厅、省工商局,发出《关于蒙牛特仑苏牛奶中添加造骨蛋白情况的反映》。这是广东省奶协首次将蒙牛添加激素类物质IGF-1的情况,书面提交反映给省政府等有关主管部门。
6月15日撤文前,公安出身的王丁棉细致地下载了所有被撤下的文章及评论,并存盘备存。而16天的“拉锯战”过程,也由这位心思缜密的前警察悉数记录。
撤文后一周,中国奶协年会随即在南京召开。年会上,王丁棉将下载复印的相关文章评论分送给多位专家教授和部分省市奶协负责人。同时,王也将这些资料通过他人转交给了中国奶协副理事长、农业部畜牧兽医总站原司长徐定人和现任司长王智才。
据王丁棉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蒙牛特仑苏事件备忘录”中记载,年会期间,江苏奶协秘书长孙宏进曾向王丁棉透露:中国奶协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曾找过他们,为蒙牛做说情工作。
但在2009年2月17日,孙宏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没有发生过这件事”。对于广东省奶协和王丁棉个人长期以来对OMP的“执着”,外界也有怀疑。《东方早报》在采访王丁棉时,曾问他执着投诉背后是否也包含着着市场竞争和商业利益?王丁棉起初对此完全否认,此后又解释说,自己作为广州奶业协会的负责人,会员企业对于蒙牛等企业的“恶性竞争”也都有所反映。因此,他也会为维护会员企业的利益服务。
与孙宏进同样否认了王丁棉的还有原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他与王丁棉过去都是协会的同事,平时沟通很多,“我在电话里只是建议他慎重一些,蒙牛的事当时我也说不大清楚。我说这是业内的大事,(蒙牛)又是个大企业,要慎重对待。”
对于王丁棉,一些业内人士评价到:“不是个‘老行业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大成熟。”但半路出家的王丁棉因颇敢讲话,在十几年内接受过媒体的上千次采访,被戏称作“中国奶业第一炮筒”。
王丁棉主动退会?
“中国奶业第一炮筒”的连发炮弹打出去,都没能听见“响动”——不论是直呈给卫生部的《请示》,还是送交省内部门的《反映》,王丁棉都没能收到回应。
而当卫生部、质检总局联合其他5部位发布权威结果时,距其“上书”已经20个月。
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发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王丁棉聊起了三聚氰胺的话题。提及当今奶企向原奶中添加各色添加剂时,他尤为激动,“奶里面被掺了大量东西,这个还有什么世道?”
关于奶企肆意添加添加剂的现状,王丁棉给出了“成本论”的说法。草料等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涨,使得原本微利的奶企雪上加霜。“走正常途径赚不到钱,只有靠大幅度减小含乳量,推出所谓高端奶,来弥补低端奶的微利。”他说。
王丁棉这些在三鹿事件中发表的言论,在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时均有涉及。当时,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位出声发言的业界人士,这位副会长频频现身于各大报纸期刊。
然而,在三鹿事件尚未平息,卫生部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刚刚开始时,2008年11月底,王丁棉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广东奶业协会。在之后的采访中,媒体继续将“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的头衔加在王丁棉姓名前时,他会专门打电话告诉那位记者:“不要那样写,我已经不是(副会长)了。”
至于“中国奶业第一炮筒”的退会原因,2009年2月17日,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办方女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该协会于2008年11月底举办的换届大会上,王丁棉是因为身份不符合入会资格而退会。“他不是公司职员,也不是公务员,根据民政厅的规定,不能入会”。
事实上,会员入会资格不由省民政厅决定,而由该协会章程决定。关于退会,在广东省奶业协会章程第十六条提到,“本会秘书处和会员有权对其他会员提出除名要求。除名要求应当写明除名理由,并由理事会审议后,提交会员大会表决。”对会员的除名,须有半数以上会员通过。
问及王丁棉是否主动退会时,方女士迟疑了两秒,“是他主动退的”。
曾经就三鹿事件与记者海侃两个半小时的王丁棉,现在每晚早早就将手机关闭,不再接听媒体的电话。而王怀宝曾任职的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职位,现由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根生等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