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分析与对策

2009-05-14张莎莎

管理与财富 2009年4期
关键词:子女儿童农村

张莎莎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l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庞大的来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4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00多万,比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的2000万增长1倍多。15~17周岁大龄留守儿童约有1000多万。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8%,部分省市已超过40%。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留守儿童数量有继续攀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但总体上看,他们生存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这些留守儿童有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有的由亲戚监护;有的托付学校管理,即寄宿在学校。他们虽然生活有着落,但是他们无法接受到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的关爱和引导,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呵护和支持,遇到困难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无法获得支持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导致行为失范,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2005年的春节,安徽省宿州市大黄庄发生了一桩令人震惊的惨剧——一名13岁的花季少女,期盼在外打工的父母早甘回家过年,结果事与愿违,没有等来预期的团聚。连续两个春节父母都没回来使她感觉备受冷落,在过年期间郁郁寡欢,最终含泪服农药自尽。她每天不但要照常上学,还要挑水做饭洗衣,照顾十岁的弟弟,姐弟俩在一个冷清的大院里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新年的爆竹声中,小姑娘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围着父母撒娇,讨要压岁钱,而自己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自己想穿的新衣裳。2月19日傍晚,情绪极度低落的小姑娘在失望中服药自尽。

尽管“留守女孩”服毒自尽是个非常极端的事例,但是她只是中国229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缩影,这些留守孩子凸显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

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_人生活。监护_人对孩子常常是疼爱有余而监管不足。另外,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孩子不仅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小小年纪还要帮助年迈的老人承担许多家务,甚至对家人进行“逆向监护”。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会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将会大大降低。

(二)留守儿童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负责照顾孩子的农村老人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难以在体力、智力和德育方面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导。浙江淳安县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县2000名打工子女的学习成绩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48%的孩子成绩较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这种情况只是中国留守儿童学业情况的一个普通案例,而且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青少年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已经直线下降,而且三分之一的15~17周岁的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出外打工,成为新的一批低文化素质的打工者。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存在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呵护和教育,在遇到困难时,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据了解,留守儿童与其它同龄人相比,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人际关系薄弱;二是自私任性、冷漠、脾气暴躁、冲动、叛逆、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懒惰等。这些孩子思想不健康,任其发展下去,则常常有可能成为社会中的危险分子。

(四)留守儿童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安全教育的缺失,家庭监护的不到位,文化和治安环境不良,加上留守儿童普遍年龄较小,好奇心强,自护意识弱,难以对危险进行识别,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诱导或侵害,导致其发生凶险的几率明显增大,另外,由于他们无法得到父母的亲身照顾,其饮食、卫生条件较一般农村儿童更差,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很大损害。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从宏观上说,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国家工业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得到父母的呵护和良好的教育,他们生活缺照料、学习缺辅导、安全缺保障、心理缺依靠,必须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并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人手,齐心协力,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政府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凸显的各种问题,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政府作为一个社会的主导力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1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以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子女分离的问题。

2加快社会管理制度,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与户籍相关联的就业、医疗,教育等各种城乡隔离制度,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升学障碍。同时颁布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享受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在家庭经济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子女能留在他们的身边就近上学。

3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拨款。合理分担随父母进城儿童的教育成本,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目前我国如上海、杭州等一些大城市对上述政策已经具体实施,收效明显。

4教育部门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与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和同学群体中成长,不但可以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而且能够使其在与同学朝夕相处中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为低龄留守儿童提供早期关爱。

(二)社会

1社会媒体和舆论应加强宣传普及家教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外出家长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弥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给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还要增强社会的关注程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共同爱护、关怀留守儿童。

2建立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学校、妇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等的作用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关爱帮扶制度,确立完备的联系方式和应急机制,利用各种农民工培训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父母及其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三)学校

1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优化其寄宿条件,有效地发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安全、卫生等方面状况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使其能够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

2设置合理的教授课程,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学校应开设有助于青少年发展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且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童更多的关爱,通过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好学、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3学校还要开展多种文体娱乐活动,使其能够开拓视野,锻炼身心,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比如开展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通讯录,加强学校与家长、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使其能够及时的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情况,引导家长重视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慎重选择外出方式、时机和地点。并督促家长定期的通过书信、亲情电话等形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四)家庭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一种亲情教育。外出务工家长不能一走了之,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给监护人、学校、社会,父母要转变观念,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务工地区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家长尽量不要双双外出,实在无法克服,要双双外出的,也要注意健全亲子关系;满足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沟通频率,同时注意沟通内容不仅谈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家长要及时掌握孩子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纠正孩子在行为和思想上的偏差,使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激励他们在家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留守青少年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并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继续存在,这些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猜你喜欢

子女儿童农村
Tomb-sweeping Day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教育子女陋习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