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可以当饭吃吗?

2009-05-13

百家讲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通俗冲动大众

张 鸣

“历史可以当饭吃吗?”自从干了教历史这行之后,老有人间我这句话。每次问,我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能。不过后来仔细一想,这样回答,还是有点儿不妥。的确,历史不是包子馒头,没法抓起来就吃,解不了饥,顶不了饿,但是历史跟吃饭,还是有点儿关系的。

历史对于人来说,无论个体还是群体,甚至人类整体,是一种关于过去的记忆。试想,如果我们有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失忆了,忘记了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那我们怎么生活呢?也就是说挣饭吃就有了问题。推而广之,一个家族,一个民族,全人类,也是如此。只是,这种失忆,一般不会发生,所以,人们对于历史,也就不那么在意。其实,完全没有历史记忆的人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可以不学历史,但你自己家族的历史,你自己学习的历史,对于你从事行业的记忆,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左右着你谋生的过程,干预着你的生活。

与此同时,尽管在当今之世,聪明的学生在家长的压力下,几乎没有乐意学历史的。但社会上对于历史的消费,却异常旺盛,但凡历史题材的影视、小说,以及最近大热的通俗说史的故事书,都很有市场。可以说,除去教材,真正由读者自掏腰包买的书籍,大多就是这类东西。更有意思的是,当下这些通俗历史读物,很多居然是由当年避之唯恐不远的某些金融证券和海关界人士书写的。显然,相对于自己从事的专业,他们对于历史的阅读,兴趣更浓些。

当然,大众对历史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种享受,他们对古代才子佳人的兴趣,在本质上跟对现代的才子佳人没有什么不同。这从古代就这样了,古人的说书唱戏,总免不了讲史,真实与否,一般没有人在意。不过,在众多的历史消费者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满足于艺人的演义,怀有追索真相的冲动。应该说,在现今,这种冲动更加强烈了。这说明,了解历史,是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本能的一种冲动。

显然,我们现在的历史界,的确无法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历史界虽然已经有部分的人开始走出以往阐释意识形态窠臼,不再满足于为领袖的言论找历史的证据。但是,还是恪守家法,不肯越雷池半步,做明史的,不能碰清史;做清朝前期史的,不能碰晚清史;至于社会科学,更是不能沾惹,沾惹了就是离经叛道。一方面考据功夫不到家,一方面除了考证,又做不了其他事,无法对历史作出合理的解释。

更糟糕的是,即使是这样狭隘的历史叙事,也是言语乏味。别的学科也许还有玩弄概念、故作深奥的本事,历史界连这样的玄虚也玩不了,文字谁都能看懂,就是没有意思,干瘪、乏味,没有创意,也缺乏思想。有人讽刺说,这样的学术研究,阅读者只有两个,一个是作者本人,一个是杂志的编辑。这样的历史,的确跟大众的吃饭没有任何关系,只跟书写者自己的饭碗有点干系,不写,完成不了所谓的科研任务,也许就评不上教授了。

历史的真相,也许永远无法复原,但人们追求真相的冲动,却也同样无法止息。正像我们不能把产品的检验交给每个消费者一样,对历史真相的追求,理所应当是每个研究历史的人的天然使命。把你探索出来的真相,告诉大众;把你理清的历史事件的逻辑线索,告诉大众;把完整的历史故事,讲给大众听。大家的生活,会变得更清晰;饭,也会吃得更香。

猜你喜欢

通俗冲动大众
大众偶像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艺术行走
小说的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冲动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