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容词回声拷贝“A就A”的构式分析

2009-05-13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构式形容词

田 洁

摘 要:本文考察由形容词构成的回声拷贝式,发现能够进入该格式的都是在语境中表达消极意义的性质形容词,“A就A”的整体意义具有不可推测性,可将其看作一种构式。“A就A”构式中存在一个“负预期量”,整个构式表达对这种“负预期量”的宽容,称之为“宽容义”。

关键词:形容词 回声拷贝 构式 主观意义 负预期量

一、引言

所谓回声拷贝式,按照王灿龙(2002)的说法,“回声(echoing)”是指语言交际中,后续话语对先述话语中的某个语言成分的“同声回应”(在书面上表现为语言成分的重用);“拷贝(copying)”是指将某个语言成分“复制”到同一句子中的另一个句法位置。该格式是“回声”和“拷贝”两种手段共同作用的句法形式,可以码化为“S,A就A”,其中A指代的是形容词(本文将第一个A称为左A,第二个A称为右A。),S称之为前述句,左A代表回声部分,右A拷贝部分。

(1)“你别吃巧克力了,再吃就成猪了。”

“胖就胖,胖有什么可怕的。”

上例中的“胖就胖”是典型的“A就A”格式,属于本文研究的对象。“你别吃巧克力了,再吃就成猪了。”是前述句S,“胖”是该格式中的A。

按照以上论述,我们认为以下三例不是回声拷贝式:

(2)汤唯想漂亮就漂亮(来自网络)

(3)胖就胖到名震江湖(来自网络)

(4)她不爱开玩笑,不管别人开不开反正她当真,傻就傻。(王朔《许爷》

例(2)左A前有动词“想”,例(3)右A带有补语,例(4)中“就”可以替换为“就是”,这三类例子左A和右A由于各种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不符合“拷贝”的条件,不属于本文的研究对象。

但我们认为类似如下因省略造成左A或右A残缺的格式,如“吃饭就吃”“丢就丢了”属于回声拷贝式,同时,当“A就A”前有主语或后有语气词“吧、呗”时,可视为“A就A”的变体形式,也属于本文考察的范围。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进入该格式,限于篇幅,本文将回声拷贝结构的回声成分限定在形容词上,对该格式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格式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A就A”格式的整体构式义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在认知语言学背景下产生的,由Goldberg(1995)和Paul Kay(1995)提出,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相对完善的语言学理论。构式语法对语言分析采取“所见即所得”的功能主义方法,将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视为一个整体,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其意义无法完全从组成成分和其他构式中推导出来,具有不可推导性(non-derivational)。回声拷贝“A就A”格式的意义透明度较低,其意义不能完全从其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构式,在构式语法理论的指导下考察其作为构式的整体意义。

前文中的例(1)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在实际的语料中,有部分带有“A就A”构式的句子属于同一个“话语角色层面”(王灿龙,2002)。如:

(5)从小家里人就喜欢我姐姐不太喜欢我,她聪明,人长得也漂亮,又勤快,唉,我就是笨,笨就笨吧,我想变聪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只能“得过且过”了。

类似于例(5)的句子一般都出自文学作品,用来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心理状态。不管前述句和形容词回声拷贝结构是否出自同一个说话人之口,“A就A”的实质都是表达对前述句中描述的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心理评价。

语言具有主观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1977:739)[1]。“A就A”构式的整体意义不是重复前述句的内容,而是侧重于表达说话人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这种非常简单的句式,有时仅仅是几个汉字却表达出丰富的主观态度,在例(4)中,与仅用“胖有什么可怕的”相比,“A就A”表达的主观意义明显更强。

“A就A”构式表达的主观态度可以概括为“宽容义”,具体分为两类:

A.表达者和具有某性质的主体统一时,表示自己的“宽容”,对对方所说的事情或情况表示无所谓,不放在心上。如:

(6)“你看你的眼睛小的,睁开都跟闭着似的。”

“小就小,就长这样,能怎么办啊。”

例(6)中,眼睛“小”的主体和“小就小”的表达者是重合的,“小就小”表达的是“我”无所谓,不放在心上的主观态度。

B.表达者和具有某性质的主体不统一时,表示自己的认同,甚至有安慰,规劝对方的态度在里面。如:

(7)“这个项目,他们做的比我快多了,我很有压力。”

“慢就慢吧……”

“慢就慢吧”在该句中表示规劝安慰对方,不要着急,因此我们可以在“慢就慢吧”后面补出其他表示安慰的成分,如“没关系,你比他们做的仔细”等。

三、“A就A”构式对形容词的选择

刘丹青(2009)提出构式的透明度的问题,认为构式与普通结构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透明度大大低于普通结构,构式的整体意义和构式的组成成分,世界知识和语境,以及常见的认知策略和语用推理有关。我们有必要考察“A就A”构式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条件,因为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能进入“A就A”构式,如:

(8)a*雪白就雪白

b*冰凉就冰凉

c*绿油油就绿油油

(9)a*高尚就高尚

b*健康就健康

c*大方就大方

上述几例的语言事实告诉我们,“A就A”构式对形容词具有选择性,下面我们将对该选择的具体条件进行分析。

(一)构式中左A须与S具有意义相关性

能够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A必须与前述句S意义相关。 A可以是S中的某个句法成分,也可以是S中某个句法成分的变体。前者如例(6)中,左A“小”是在S中直接出现过的成分。后者如下面的例子:

(10)“这衣服款式还不错,但是价钱可不便宜啊!”

“贵就贵吧,谁让我就看上这件了呢。”

例(10)中,“贵”没有在S中直接出现,但“不便宜”和“贵”是同义结构,在这个格式中,“贵”与前述句S有间接的语义关系。

(二)构式中形容词的特点及解释

1.构式中的形容词须是消极性质形容词

比较例(10)和例(8)可以看出,能够进入该构式的必须是性质形容词;比较例(10)和例(9),我们可以看出,能够进入该构式的一般是在语境中具有消极意义的形容词。

齐沪扬、胡建锋(2006)提出负预期量(under-expectation)的概念,负预期量是相对于预期量说的,把预期量看作标准量,当实际实现量低于这个标准量时就是负预期量。“标准量可以是说话人、听话人或特定社会一般的预期量,也可以是格式本身表现出来的。”[2]

“A就A”构式中存在一个“负预期量”,这个“负预期量”在S中提出,“A就A”构式中再次确认该“负预期量”的存在,并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当形容词是陈述客观情况时,该构式表示实际情况与社会预期存在差值和对该差值的不在乎;当形容词表示变化时,该构式表示实际情况偏离社会预期的变化过程和对该变化过程的不在乎。如例(10)中的实际情况“贵”和预期的“便宜”存在一个差值,“X就X”格式一方面表示承认前述句S描述的负预期量的存在,另一方面表达了对这种负预期量的不在乎。又如:

(11)“你最近好像胖了不少啊。”

“胖了就胖了吧,反正又不急着嫁人。”

现在人们对身材的社会预期是“瘦”,“胖了”表现出了偏离社会预期量的变化过程,整个格式“胖了就胖了”表达了对这种变化过程的不在乎。

2.格式对形容词选择性的相关解释

该构式表达对负预期量和偏移预期标准量的变化不在乎,表达这种主观态度的前提是存在这样一个负预期量,因此该构式中的形容词必须是低于整个社会预期量的消极意义形容词。

“A就A”格式中存在一个“负预期量”,这种“负预期量”体现一种“差值”或“变化”。沈家煊(2006:21)指出“性状在程度或量上有‘有界‘无界之分”,“性状的‘有界和‘无界在汉语语法中的表现就是形容词有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之分”。性质形容词代表一个不定的“量幅”,状态形容词则代表“量段”或“量点”。既然状态形容词代表的是“点”,就不会有“差值”和“变化”可言,故不能够出现在“A就A”构式中。

3.对特例的解释

前文我们谈到该构式中的形容词都是具有消极意义的词,下面的两个例子表面看来例外的情况,如:

(12)“你看看你整天不修边幅,可没你姐姐漂亮。”

“漂亮就漂亮呗,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例句中的“漂亮就漂亮”不符合我们前面论述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王灿龙(2002)指出“充当回声成分的短语一般都不能过长”。焦慧颖(2007)对“X就X”中X的音节数进行了统计,“‘X就X格式中处于‘X位置的词语音节数均不超过5”,但是“X≤3则占到实际应用的绝大多数,其比例为97.34%”[3],四个音节或五个音节的情况实属罕见,我们认为上例中的“漂亮就漂亮”之所以出现是受到了音节数的控制。例(12)中的句子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变换:

(13)“你看看你整天不修边幅,可没你姐姐漂亮。”

“没她漂亮就没她漂亮呗,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进行了相关的变换后,句子表达的意义和主观态度并没有改变,但是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的影响,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例(12)的说法。

四、结语

Langacker(1993)认为“主观化的程度高低跟语言编码形式的多少成反比:主观化程度越高,观察对象越是脱离舞台,在语句中登台呈现的语言形式就越少。”[4] 能够进入“A就A”构式的必须是在语境中表达消极意义的性质形容词,这与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不同特点有关。“A就A”构式表达丰富的主观意义,称之为“宽容义”。但这种“宽容义”的具体来源是形容词本身还是该构式中的副词“就”,本文并没有进行讨论。

注 释:

[1]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2]齐沪扬,胡建锋.试论负预期量信息标记格式“X是X”[J].世界

汉语教学,2006,(2).

[3]焦慧颖.“X就X”格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考察[D].暨南大学硕士

研究生论文,2007.

[4]Langacker,R.W.Reference point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14.

参考文献:

[1]郭初建.“VO就VO”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胡习之.“A就A”与“A就A在M”[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3).

[3]胡艳.“X就X”与“X就是X”的比较[J].天中学刊,2008,(4).

[4]焦慧颖.“X就X”格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考察[D].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

[5]刘丹青.构式的透明度和句法地位:流行构式个案二则[Z].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讲座.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王灿龙.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2002,(6).

[9]齐沪扬,胡建锋.试论负预期量信息标记格式“X是X”[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10]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11]沈家煊.“有界”和“无界”[A].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2]项菊.复说式“X就X”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5).

[13]严辰松.构式语法论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

[14]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田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083)

猜你喜欢

构式形容词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
形容词
构式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构式语法角度下对双宾语的思考
巧记英语形容词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