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府、市场、公众”维度谈资源管理

2009-05-13史海霞李余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市场资源管理公众

史海霞 李余生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用规制市场经济理念指导资源管理已逐渐得到各界的认同,但在其各利益主体的划分与具体任务上仍未统一,加大了实际操作的难度。本文从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的本质出发,对各利益主体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提出了“政府、市场、公众(企业、消费者)”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资源管理 规制市场经济 政府 市场 公众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源开发强度的加大,资源管理中表现出偏重“政府调控”,忽视“市场基础”,轻视“公众民意”,近视“子孙后代”等现象,制约着资源的“和谐”发展。在对资源有效管理的不断探索中,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规制市场经济理念,认为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才是资源管理的出路,这一观点也得到各界的初步认同。然而,研究表明当前规制绩效指数仍然较低,这要根源于各利益主体的不规范管理。所以,本文重点从各利益主体的本质及内涵出发,提出了从“政府、市场、公众(企业、消费者)”维度,引导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资源管理中的规制市场经济研究现状

所谓规制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以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内在的问题而干预经济主体活动的行为(金泽良雄,1980)。规制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多元利益主体通过多次重复博弈达成的利益均衡。综观相关文献,规制市场经济虽然指出了各利益主体的大致方向,但在各利益主体的划分与具体任务上难以达成共识。大多数文献或认为规制过程是消费者和企业间的博弈(作为规制者的政府则是中立的裁判),或认为是企业和政府的博弈(将企业看成是市场的代名词)。总之,对各利益主体的界定含糊不清,甚至完全忽略了规制行为发生和运行的最重要平台——市场,致使不能高效的发挥规制市场经济在资源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本文从规制市场经济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的本质出发,对各利益主体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政府、市场、公众(企业、消费者)”资源管理的思路。问题提出的前提是,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决策者,市场也被赋予理性思维,和以企业和消费者为代表的公众一起参与决策。它意味着管理决策机制更加民主化,鼓励按市场规律办事,显示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偏好,以达到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管理要求。

资源管理中“政府、市场、公众”三利益主体的界定

规制市场经济就是各利益主体博弈均衡的过程,因此,要想提高资源管理绩效指数就必须首先明确三大利益主体的内涵与外延。本文认为,在资源管理中,利益主体即利益相关者,也就是指有既定利益的任何人员,包括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者与推动者(各级政府部门)、项目实施载体(市场)、项目投资方(企业)以及在项目幅射范围内的当地居民(消费者)。

(一)三利益主体间的关系

政府、市场、公众作为规制市场经济下资源管理的三个利益主体,是密不可分的。“市场机制”,即通过市场供求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自动地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政府行为”,即政府通过有意识的制度安排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并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公众在市场提供的“自然秩序”和政府提供的“人为秩序”调配下利用资源获得收益。

三者彼此间都有自己的利益所在,相互之间因处于同一时空和格局下是统一的,又在一定程度上因彼此不同的利益有着相对的关系。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目标和重点常常相距甚远。新形势下资源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是:政府、市场、公众三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决策,争取三者都达到相对满意,且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

(二)三利益主体的概念界定

政府通过政策的导向、科学的规划、合理的政策、密切的国际合作等行政手段履行资源的宏观调控职能,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但政府的职责是为资源管理“掌舵”而非“划桨”,应避免政企不分造成的“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现象。从政府角度而言,它关心的主要指标有:人均GDP(g1)、国家财政收入(g2)、社会稳定(g3)、工业三废处理率(g4)、环境污染综合指数(g5)、自然灾害面积(g6)等。

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主体,它的本质是运用市场规律调节市场行为,对资源起基础的配置作用,完全是一种自然行为。但它会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走向,显示着对市场供求的巨大影响。为了研究需要,本文赋予其理性思维,通过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指标仿真模拟市场行为。主要包括市场繁荣(m1)、技术进步(m2)、市场需求供给率(m3)等指标,是“企业”所不能代替的。

公众就是与资源管理相关的被规制的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和消费者。消费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现在其作为弱势群体被重视程度较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利益诉求会越来越被重视。对企业来说,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状况,但作为局部指标不足以代替市场这个整体指标。因为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它的主要角色是作为个体赚取利润;而且其在运行中无疑会受到当地政府和所处市场环境的影响,它只能在顺应二者规制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所以本文把企业划分到公众范畴。“企业”不仅不能替代市场和政府博弈,还应作为除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利益主体之一,和消费者一起参与资源管理。公众的主要代表性指标有企业景气指数(e1)、项目费用利润率(e2)、居民生活质量(c1)、科教水平(c2)、人均耕地面积(c3)、城市园林绿化面积(c4)等。

“政府、市场、公众”资源管理函数的构建及分析

对自然资源管理来说,因为其公共性、外部性、代际性的行业特殊性,很难得到一个精确的求最大化的定量模型。本文在前述三利益主体本质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将理论进行归纳,得到一个初步的资源管理概念模型。希望借此建立提出“政府、市场、公众(企业、消费者)”的资源管理新思路,引导更加高效合理的资源管理方向。构建函数的目标就是:政府、市场、公众三经济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资源管理,争取让三者都达到相对满意,且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的效果。按此目标,资源管理函数构建如下:

其中,G(X)是政府利益函数,政府更关注公共利益,追求的是社会福利最大化;M(Y)是市场利益函数,追求市场均衡及帕累托最优价格;P(E,C)是公众利益函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国企视为政府机构,考虑增大政府权重a1处理),消费者更关注的是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而a的取值最终取决于政府、市场与公众在资源管理经济调节中所占的比重,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机制的能力;二是政府本身的能力;三是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能力。在现在的自然资源管理行业中,a1取值较大;a2较小;a3最小,以后会逐渐增大。当然,此模型也可以推广到其它资源管理行业,只需对a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

这就推动了资源管理领域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三利益主体在博弈的过程中,寻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帕累托优化点并趋于平衡,使资源管理达到“和谐”状态。

综上所述,“政府、市场、公众(企业、消费者)”资源管理新思路是规制市场经济理念下资源管理的必然,这将会在资源管理领域形成一个政府管理、市场交易、企业内部组织、消费者参与的新局面,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资源开发领域,其它各个具有公益性特点的行业最终都会向这个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立胜,樊慧玲.政府经济性规制绩效测度[J].晋阳学刊,2005.6

2.陈会玲,汪段泳.微观规制内涵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7.8

3.韦曙林.政府经济规制与市场机制的耦合研究[J].江苏商论,2005.2

4.史海霞.基于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决策模型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5

猜你喜欢

市场资源管理公众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