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汉子“大姚”

2009-05-13管大鹏

关键词:大姚电教中心

管大鹏

一晃,姚振宇在辽宁省党员电教中心一干就是20年。在全国,很多党员电教人都认识身高1米80的 “大姚”。问及20年来的感受,性格豪爽的他竟然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话:“小车不倒,只管推。”

军旅中与摄影机结缘

与共和国同龄的姚振宇经历很简单:前二十年,在鸭绿江边的丹东市读小学,上初中,抗美援朝的氛围给他的童年和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随潮流下乡;中间20年参军,先在陆军,后在海军,一直肩扛电影摄影机拍摄部队生活和武器试验过程;近二十年,他仍然肩扛电视摄像机,奔波于基层,拍片制片,从没放下过手中的“武器”。

长达四十年摄影、摄像、编导的经历,他观察社会的视角自然与别人不同,精彩的画面不会成为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而会长久地存于记忆里,记录在胶片、磁带和光盘中。

1970年8月,珍宝岛战役刚过,参军半年就当上了副班长,后来又成为学习毛著积极分子标兵和营标兵的姚振宇,很快就被选送到沈阳军区战地电影摄影队,开始了拍摄军事纪录片的生涯。手持电影摄影机,从新鲜到喜欢,从拍摄到钻研,他为部队拍摄了几百条新闻纪录片。由于技术过硬,1978年,他被选调到海军试验基地继续拍摄电影纪录片。

半个“战地记者”

虽然未曾奔赴硝烟弥漫的前线,但每次武器试验和军事演习的现场姚振宇都冲在最前面拍摄。用他的话说,咱也算半个“战地记者”。一次,拍摄导弹水下发射,倒计时后导弹并没有冲出水面。10秒,20秒,30秒,40秒过去了,其他角度负责拍摄的同志都关机了。眼瞅着昂贵的胶片哗哗地转动,姚振宇也心疼啊,但他并没有关机,因为没有听到导弹撤销发射的指令。一分钟后,导弹终于冲出水面,只有他拍到了珍贵的镜头。一艘快艇迅速把姚振宇接到了旗舰,海军司令观看了他拍摄的资料片后大加表扬,他也因此荣立三等功。

此后,乘从法国进口的小潜艇入海拍摄,乘直升飞机上天航拍,“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当时的流行语成为姚振宇一生的准则。三年里,他连续三次荣立三等功。1980年,我国第一次在核潜艇上发射运载火箭,姚振宇当时就在旗舰上拍摄。多少年过去了,提起那次经历,大姚总是激动不已:“那是我一生的荣耀!”

做一回“贝多芬”

1989年,从中校职务上转业的姚振宇来到刚成立的辽宁省党员电教中心,电影摄影机换成了电视摄像机,但对拍摄的热爱却历久愈深。平时深入基层采访,他发现党员电教的天地是那样广阔,可以跨行业、跨专业拍摄为党建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各类教育宣传片。在部队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的姚振宇为自己设定了新的“五好”标准:“搜集好选题,拍摄好镜头,叙述好故事,表现好人物,制作好片子。”

拍摄六集电视系列片《人民公仆张鸣岐》时,姚振宇为抢拍镜头,来不及换上水靴,穿着皮鞋和同事于伯阳在没膝深的水中跟踪拍摄。素材取好后,姚振宇连续六天六夜耗在机房编片。“大姚,这段不好,有杂音。”审片时,王东辉提醒他。“什么?”姚振宇突然感觉啥也听不见,耳朵失聪了!来到医院,医生建议氧疗,就是抽血加氧后再输回体内。一次抽血后,姚振宇着急出院,按着胳膊针眼的手一松,鲜血竟然喷向三张雪白的病床。在场的人惊呆了,护士急忙过来给他止血。简单处理后,他又急匆匆返回工作岗位。有同事劝他:“耳朵出了毛病做不了片子,还是歇两天吧。”可他说:“耳朵不好使,我还能用眼睛看嘛,人家贝多芬两耳失聪后不还是谱出了很多世界名曲?我也学他一回。”

感动“马家军”

上世纪90年代,叱咤田径赛场的“马家军”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姚振宇的坚韧和勤奋也曾感动过这支“铁军”。为了拍摄《马家军之路》,姚振宇一行四人来到云南高原与教练、队员同吃同住。早上三四点钟,队员开始训练时,他就跟着拍摄,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身子累得像散了架。一天,在拍训练场景时,姚振宇扛着机器边退边拍,一不留神跌进了身后一米深的沟里,摔倒时他吓坏了,紧紧抱着摄像机——那是他视为生命的“武器”。

在《马家军之路》首映式的前一天,辽宁省体委一位同志找到了省电教中心,把一盘记录了马俊仁在中学训练队员的录像资料交给了电教中心。欣喜过后,中心主任柴克艳又犯了愁,马上就要首映了,把这些资料编进片子里恐怕来不及了。姚振宇接过带子,坚定地说:“就是不吃不喝,也得把资料编进去。”他带领大家通宵奋战,补充了珍贵的画面。第二天片子放映时,到场的马俊仁和队员们都惊呆了,他们想不到在片中竟然看到了几年前训练的情景,激动地说:“你们拍片子不为名,不为利,吃了那么多苦,太让我们感动了。”

硬任务找“大姚”

“作为省级党员电教中心,一定要配合中央和省的战略部署,抓好大题材,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20年来,姚振宇为此不懈地努力着。当原省委书记李克强在党代会上提出一定要抓住机遇,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进行“五点一线”(即把大连长兴岛和花园口、营口、盘锦、锦州、丹东五个临海城市连成一线,建设沿海经济带)建设时,在辽宁省委和省委组织部领导的支持下,省党员电教中心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电视台和全省十四个地市立即着手拍摄大型纪录片《腾飞》,而总编导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姚振宇身上。

从发通知,打电话,开会研讨制定拍摄计划,到深入地市实地指导拍摄,采集素材;从审查脚本、成片,到请著名作曲家铁源作曲……姚振宇身先士卒,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地工作。片子送审,一位省委常委看后,连用了五个“非常”赞叹道:“这部片子拍得非常精彩感人,拍得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有震撼力,是一部非常好的介绍‘五点一线建设的电视片。”

病榻前的重逢

从1992年到2008年,姚振宇拍摄的《回声》、《马家军之路》、《人民公仆张鸣岐》、《司令还乡》等一部部主题鲜明的片子受到党内外的好评,并曾荣获“全国党员电化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他本人也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然而经年累月的超负荷运行,他这台“小车”已经有些跑不稳了。

一天早上醒来,姚振宇感觉头有些沉,身子一歪,他单手撑地站了起来,并未在意。走下七楼,他步行去上班,没几步身子不由得又是一歪,倒在地上。“不好。”他赶紧打车去医院,经检查是脑渗血,立即住院,手术,开颅,抽血。那一天是2008年9月14日,传统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一个多月过去了,姚振宇脱离了危险,出院在家休养。他的心里始终惦记着手头几个非办不可的工作,坚持要上班,被柴克艳主任坚决制止了。性急的大姚竟然两次把电教中心的同志叫到自己家来开会,布置工作,研究拍片细节。

认识姚振宇已经十六年了,我一直想为他写点什么,他坚决不肯。2008年10月25日上午,我到姚振宇家探望。说起往事,他控制不住激动,思绪就随着似水流年回溯飘去。后来与辽宁省电教中心的同志聊天时,大家回忆起大姚跳江救人、冲火海救火、帮助素不相识的困难群众等等往事,我感慨地说:“一个人尚健在就能够引起这么多人对他的怀念和追思,姚振宇应该是我们党员电教界的英雄了吧?”大家点头称是。

(摄影 / 柴克艳)

猜你喜欢

大姚电教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一个年轻媒婆的消亡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蜻蛉翼下展开的大姚(组诗)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大雨如注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