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走近《红楼梦》
2009-05-13覃秋梅
覃秋梅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一幅长长的画卷,向后人展示了中华文明古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繁荣富庶、多姿多彩的生活图景。《红楼梦》是一个谜,充满理趣、引人入胜,把玩体味不尽。《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巨著。它的内容异常丰富;它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多方面的,既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又能突破前人窠臼,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鲁迅评论说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对后代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专家学者们想尽办法,把这一营养丰富的文化遗产逐渐地渗透给文明古国的后来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材为例,了解一下《红楼梦》入选教材的情况:(1)小学阶段,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节选了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王熙凤出场的片段,编者命名为《“凤辣子”初见林黛玉》(2)初中阶段节选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后半部分,改名为《香菱学诗》节选。(3)高中阶段,第四册第二单元古代小说鉴赏单元,节选了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主体部分。第六册第三单元全由《红楼梦》节选内容组成。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后半部分和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的前半部分,合编为《诉肺腑》。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全部和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前半部分,合编为《宝玉挨打》。节选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后半部分,改名为《香菱学诗》。节选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间部分,命名为《抄检大观园》。
由此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入选的内容由一人一事逐渐到众多人物参与的、矛盾尖锐的复杂事件,由吸引众多目光的外貌描写到震撼情感的心理描写。教材编著专家真是用心良苦地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由易到难有由浅入深的学习《红楼梦》过程。然而,大部分中学生对其内容仍然知之甚少,不感兴趣。
调查研究后发现,中学生不喜欢《红楼梦》有以下原因。(1)《红楼梦》离现代生活遥远,不感兴趣;(2)《红楼梦》文字深奥、人物众多、千头万绪,理解困难;(3)部分学生认为《红楼梦》不过描写闺阁情事,没啥意思,既不现实,又深奥。(4)、喜欢,但是没有太多时间阅读(5)、喜欢,但是不太读得懂。
调查结果令人堪忧。带领中学生走进近这一文学高峰,或多或少领略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尽量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促使他们对《红楼梦》多一些了解,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课本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我借助一切机会把学习内容和《红楼梦》联系起来。做了如下尝试。
(一)、适时适当地拓展教材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古代小说鉴赏单元,节选了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主体部分。我充分利用资料,制作课件,先分专题讲解。大致分为下列几个专题:曹雪芹的身世之迷、《红楼梦》的产生与流传、金陵十二钗判词鉴赏、《红楼梦》音乐鉴赏、亦石亦玉话宝玉、孰优孰劣话黛钗、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等。以此让学生对《红楼梦》有一个大致比较全面的了解,激发学习了解的兴趣。然后学习入选教材的篇目,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带着景仰的心情进行鉴赏。
(二)、巧妙引用或化用《红楼梦》相关内容作其他课文的导入语。
对第四册课文《长亭送别》,我利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相关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向林黛玉推荐了一部好书,贾宝玉说:“好妹妹,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林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那么,在当时不能告诉别人,只能偷看,让宝黛陶醉其中,一个过目成诵,一个一目十行的究竟是什么书呢?那就是元杂剧《西厢记》。今天,让我们在宽松的文化环境下细细品味《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闺塾》的导入与此如出一辙。戏曲在古代是市民文化,文人对此很难有高的评价。贾府养着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以供节日娱乐。寄养在外祖母家的林黛玉,平常不大喜欢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又侧耳听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在这一回书中,受到文学修养极高的大家闺秀林黛玉的肯定,并深深打动了她的情感的戏文,就是明代戏曲《牡丹亭》。希望它也能打动“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你。
宋代柳永,词作清新俊秀,开宋词婉约派之先河;但其狎妓低迷的生活状态,受到时人的诟厉。在学习其词《雨霖铃》时,联想到《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关于正邪之气的说法,为柳永的正邪找到了根据,并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此把介绍作家作品和课文导入结合在一起。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任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国运昌窿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恰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充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恰遇清明灵秀之气经过。正不容邪,两不相下。故其气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今天,我们要结识的这位词人,就是秉承天地正邪之气而诞。其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其词浅俗晓畅、清新自然,在当时广为传唱,“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不过,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后,扬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从此流连教坊,专为歌妓填词,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位奇人的代表作《雨霖铃》
这种尝试能够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典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不着痕迹地把《红楼梦》的内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给学生。在这种渐染下,学生会慢慢地捧读起来的。
(三)、利用课外活动,寓教于乐。二月下旬开学之初,正值元宵,师生共度佳节。在这个节日里最能够彰显传统文化特色的莫过于灯谜了。我们专门制作了“红楼灯谜”。来源有三:其一,《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上至娘娘贾元春,下至顽童贾环,诙谐如贾母,庄重如贾政,都制有灯谜;其二,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琴作的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自然新巧;其三,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中“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两首判词、“金陵十二钗副册”一首判词、“金陵十二钗正册” 十一首判词、《红楼梦》曲子词中咏叹人物的曲子词九首。把以上几十个谜语用毛笔写在彩纸上,缀于红灯笼上。教室里张灯结彩,大家参与娱乐表演、享用美食的同时,竞猜红楼灯谜。把元宵节节过得来喜庆祥和又典雅理趣。
(四)、撰写并交流阅读心得。暑假时间较长,建议学生在假期间阅读《红楼梦》全书,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评传,开学后学生拿出自己写成的人物评传交换、传阅、评价,优胜者推荐到讲台前朗读。气氛非常活跃。通过阅读和交流,学生们对《红楼梦》的内容解读和思想认识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编者的精心设计下,在我的苦心牵引下,我欣慰地发现,学生对《红楼梦》由知之甚少到主动地阅读原著,由课本到课外,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辩。他们一步步地走近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颠峰,并且从中寻求灵感,偶成佳作。学生安娜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写了一篇题为《作茧自缚》的文章,以王熙凤为主人翁,摹写她在“弄权铁槛寺”、“赚杀苦尤娘”两件大事中为自己谋取利益、巩固地位的同时,也把自己深深地缠进了众叛亲离的厚茧,最后落得“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惨结局。巧妙、深刻而又新颖地揭示了题旨。
《红楼梦》是一座神秘而丰富的宝库,我将带着我的学生不懈地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