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2009-05-13潘进庚
潘进庚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其今后的发展的需要,意义特别重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创新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面很广,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角度而言,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味
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学发疯的描写,僧提辖拳打镇关西冷对于“三拳”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瞩珊穿过铁道去买橘于时的背影的描写等等。这些精彩之处,我们应该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而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如“我的故园是浙东南的鱼米之乡。 50 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我的长生果》)。对这两句话,学生读后并无疑处,这说明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品味意识。教师若启发学生,有一词形象鲜明,别具韵味,结果会是无功而返。换言之,第二句话一般怎么说呢?学生会马上注意到“天地明媚”。此处往往用“欢天喜地”等词语,“天地明媚”给人无限想象力,充满了新鲜味,与解放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形成强烈对比,韵味无穷,别具一格。这一处点拨无疑是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人们常说:显见之美,没有错过,只不过见得细心;内隐之美,如能发掘,则是创造。确实,善于发现是创造的前奏。能从平淡中见奇崛,于细微之处悟精神,不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 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所描绘的意境作再造想象,使之具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用“袅娜”一词来写荷叶,字典上此词是“柔软细长“之意,如按此理解,学生很难接受,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
开联想、想象:可以联想到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身段,联想公园里迎风摇摆的杨柳细枝,联想到仙女美妙轻柔的飘带……这样“袅娜的开着的”荷花就宛然在眼前了。
三、 引导学生大胆质凝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管教材中的文章不乏典范性,但白壁微瑕也常有所见。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教完了《胡同文化》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中国还有哪些相关的传统文化?如酒文化、穿文化、吃文化等等。这样一延伸,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深化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项链》,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传统的观点总是持批评态度,认为她爱慕虚荣,十年辛苦换一条假项链的结局是罪有应得。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下:玛蒂尔德身上究竟有没有闪光点?一番思考之后,学生提出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能买一条真项链还朋友,是为诚信;为偿还债务,不惜付出十年艰辛,是为勤劳,有学生还指出,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比较那些为了金钱可以出卖朋友、出卖爱情、出卖贞操的人来,玛蒂尔德实在高尚的多。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
了。通过这样的思考活动,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是辨证的、全面的,学生的创新思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创设创新思维空间
要让创新思维贯穿语文课堂,最后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环境:那就是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课堂气氛达到民主、和谐,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主体意识”,摈弃“师道尊严”的优越感,摈弃那种以救世主的姿势高高在上,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做法,在课堂中构建起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会更深地热爱教师,敢于和善于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上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比如将《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分析成为了金钱而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可能过于粗率。小说中的“我”不清世事的艰难,对有血缘维系的“叔叔于勒”怀有同情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我”的父母一次次饱受于勒所带来的痛苦,对地避如瘟神是不是可以谅解呢?又如对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我们通常的理解是贾雨村过河拆桥,阴险狠毒。但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思考:门子锋芒毕露,过于精明,乱卖关子.且掌握内情,贾雨村充发门子是否也可以理解呢?门子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说贾雨村阴险狠毒是不是有点冤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