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关系及趋势
2009-05-12王丹
王 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异常的迅速。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前进,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城市化在迅速发展中伴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从总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就业
一、城市化的涵义及意义
城市化是指各种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因此,城市化可以理解为使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村价值观念转化为城市价值观念,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层面的综合转换过程。城市化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还包括城市的规划、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二、中国城市化现状
1.投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近几年来,我国实施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投资力度的增强直接导致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规模增大。
2.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的发展使大量劳动力、生产要素和产业向城市集聚,促进了就业结构转变,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产生直接的带动作用。
3.非农人口、非农从业人员、非农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随着我市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从事工业、建筑业、贸易餐饮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工作,从而使非农从业人员人数不断增加,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第三产业和非农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终的比重。同时,部分农业人口通过“农转非”成为非农业人口,提高了非农人口的比例,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三、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我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2.城乡差距仍较大,且呈扩大之势
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渠道的增多,使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快速提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更加明显
3.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就业压力仍较大
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和要求,它们互相促进、互为因果。推进城市化,可以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可以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是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尽管近年来我们一直注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四、关于城市化的几点建议
1.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出路是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但要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就必须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一是要拓宽就业渠道,使迁移人口在城市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二是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三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提高城市化建设质量
因我国人多地少,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科学合理编制各地区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化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一些“挂牌”城镇,其规模过小,要素聚集能力弱,片面追求数量上的扩张,而忽略质量的提高,这是我国城市化过程要注意的问题,应加强监控审查力度。
3.加快工业发展,增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在城市化的前期和中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要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道路。工业化的发展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直接的需求,促进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向城市转移,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化和集约化的水平。工业化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劳动力收入提高后会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产生更大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4.大力培养城市化过程中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尽管在我国某些大中城市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高,但全国的总体受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是偏低的。因而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人才的匮乏,特别是小城市管理人才和各种规划、技术人才的短缺。人才的匮乏不利于小城镇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在大力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同时,应鼓励这些人才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去管理、规划,使其转变观念,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为我国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5.采取鼓励政策,积极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状况的重要手段,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给城市化带来后续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到后工业化时期,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上升,第三产业作为城市化后续动力则日益显现,这种后续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及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性服务,如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仓储、运输等服务;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快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医疗、保健、旅游等行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而且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武生.加快城市化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经济经纬,1999,2.[2]张勤铭,陈书荣.诚实:该如何充实发展自己.观察与思考, 1999,5. [3]周伯华.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市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湖南经济,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