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盟:互动中“暗礁”多

2009-05-12李志斐

凤凰周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暗礁南海

李志斐

如果把1991年钱其琛外长应邀出席东盟第24届外长会议看作是中国与东盟官方交往开始的话,到日前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及东亚峰会,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已经走过18个春秋。从中国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到2003年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东盟外国家。至此,中国和东盟从冷战时期的敌人和对手逐步发展成睦邻互信的战略伙伴。

回顾中国和东盟交往的18年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在谋求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的同时,政治和战略利益的考量远远超过眼前经济方面的付出与收获。但是在乐观中国与东盟关系未来发展的同时,双方在互动过程中频频浮现的“暗礁”,也正在成为关系长期发展的威胁与制约因素。

东盟想把中国塑造成“一根强轴”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增长,年均10%的增长率使得“中国威胁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作为中国的近邻,东盟更是担心不已。有专家评论,中国是东南亚的近邻,又是一个大国,更不用说它的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军事能力,生活在它的阴影下的弱小国家很自然地视中国为威胁,至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2001年,为应对东南亚地区盛行的“中国威胁论”之风,中国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此举一方面考虑东盟充沛的资源储备和巨大潜在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试图运用补偿性支付手段换来东盟国家政治和战略信赖以及负责任的良好的地区大国威望。

2004年,深陷崛起困境的中国提出“和平崛起”理论,中国试图通过“富邻、睦邻、安邻”举措使东盟成为认同“和平崛起”的榜样。在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思想后,东盟又成为中国努力塑造和谐周边的重要一环,中国希望努力构筑与东盟和谐关系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和谐世界”思想的最明显证明。中国对东盟关系发展的定位和塑造不仅仅是经济上相互依存者,更是中国国际战略的地区协作者,中国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主旨就是战略互利,共赢发展。

同样,东盟对中国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利益上的惠取,也有其整体战略发展规划方面的如意“算盘”。“东南亚担心,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可能会刺激中国领导人试图支配周边的邻国。极端民族主义可能会促使中国决心成为亚太的军事强国。”东盟深知无论是东盟各国,还是作为区域性组织,其军事实力是无法与中国相抗衡的。因此,东盟各国与美国继续保持和发展长久以来就存在的军事同盟或双边军事关系,推进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多边军事行动体制的形成,在使自身保持在美国的东亚霸主体系内的同时,更从区域安全的角度出发,希冀中国塑造成以美国为霸主的亚太等级体系中的东亚大国。

冷战结束后,东盟认为,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出于利益驱动和权力追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经过10年的探索,东盟开始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通过利用和平衡这些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使该地区的权力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构筑起以东盟为中心的“轮辐一轮辐”结构。所以,从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来说,东盟倾向于把中国塑造为支持东盟“轮辐一轮辐”结构和核心地位的一根强轴,同时希望把美国、日本、印度这样的大国拉入这一体系中来平衡中国的影响。

南海问题:中国不会“坐看瓮空”

南海海域蕴涵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目前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就达235亿吨,天然气8.3万亿立方米,对于一些资源储备相对贫乏的东南亚国家来说,南海海域是一块放在嘴边的“肥肉”。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南中国海问题逐渐成为牵动中国与东盟五国之间双边关系发展的最敏感环节。

东盟的成立起因是维护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安全,冷战结束后,东盟安全重心转向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地区整体安全。面对综合国力日益上升的中国,作为南海问题涉及国的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就希望通过借助集体力量来共同对付中国,推动东盟介入南海问题。

在对内方面,东盟通过内部磋商与合作,通过《东盟关于南中国海问题的宣言》,在南海问题上形成统一立场,以集体的力量和联合方式增强与中国进行谈判的实力。而在对外方面,东盟则把南海问题推上东盟地区论坛国际会议,试图把南中国海问题的谈判纳入到东盟安全机制中来。

可以说,不论是中国还是东盟,都不愿在南海问题的解决上作出实质性让步和妥协,其解决更不是在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不使南海问题成为双方发展互利合作的阻碍性因素,中国和东盟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承诺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

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只是一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虽然起到了暂时稳定现状的作用,但是时隔7年之后,宣言还一直停留在宣言阶段,毫无进展,“东盟与中国就南海问题制定共同方针的计划”的实现“遥遥无期”。

如今的南海群岛中,中国大陆方面只控制着7个岛礁,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则陆续控制了40多个岛礁,南海油气资源正以每天10万多桶的速度被掠夺。南海问题的解决目前已经不是突破双边国家之所能,而是单一国家对多边组织的较量,东盟因素成为中国解决南海问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变量。

面对主权和能源权益的被侵犯,中国不可能永远地“坐看瓮空”,关于南海问题的谈判和解决是迟早之事。但是东盟在南海获得利益的时日越长,愿意放弃和让步的可能性就越小。南海问题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路程中的最大障碍性因素。但是可以预测的是,中国南海问题解决的战略构建主动性将增强,正如有媒体报道,中国向东盟建议在就南海问题举行会谈之前,应首先分别与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四国举行会谈,但东盟表示要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对话。“中国的立场表明,它将对东盟采取比以往更加强硬的态度。”

冲击中国农业等传统产业

中国东盟自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双边贸易大幅度增长。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东盟已经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来源和第四大出口市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明年即将建成,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关系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但中国东盟经贸的发展在重构各自对外贸易伙伴、提高双边贸易依存度的同时,也面临着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挑战。

首先,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国内市场规模巨大,加上中国市场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增强,外资大量涌入,而金融危机后的东盟国家由于经济波动、政局不稳,投资环境不容乐观,东盟对外资的吸引力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产品结构竞争。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看,中国和东盟的大多数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分工上处于同一水平,出口地区也都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地,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国和东盟在还未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的情况下,其产品结构的竞争是存在的。

再次,“零关税”将有可能使贸易逆差扩大。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同盟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且后者的增速高于前者”从1998年至今,中国对东盟贸易基本上一直呈现逆差状态有专家分析,随着明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会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农业等传统产业产生冲击。

猜你喜欢

暗礁南海
实现高中地理学习的华丽转身
南海明珠
南海农民赤卫军
美国威胁 南海安全
暗礁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灯桩基础应用上的探讨
老人学拉丁要避开“暗礁”
老人学拉丁要避开“暗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联创互联神奇业绩有“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