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海首战解放军兵败之谜

2009-05-12段宇宏田路

凤凰周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叶飞国军金门

段宇宏 田路

金门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由大小金门、大担、大嶝等12个大小岛屿构成金门群岛。这里曾是郑成功“北伐复国”的金厦根据地,也是“国姓爷”收复台湾及清朝攻台的跳板,历史上清廷与明郑之间在此发生过多次战斗。

国民党迁台后,金门自然成为战略要地,60年前的这场战役更被国民党政府赋予了“匡复汉室”、“维护国基”之类的重要意义。“外岛不保,台湾门户洞开,欲取台湾,先夺外岛”,基本是当年对峙双方的共识。

马英九在近日的“古宁头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中,感谢国军,盛赞此役为“中华民国政府继‘光复台湾之后,成功‘保卫台湾的第一战”,并有为建设台湾奠定基础的作用。直到今天,台湾还有深蓝民众称此战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保存中华民国法统”的生死之战。很多研究者认为,从金门战役开始,基本奠定了两岸分治的格局。

厦门易取,金门何难——叶飞轻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之时,西南、新疆、两广、台湾、海南、浙江沿海部分岛屿、福建部分地区及岛屿仍在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府手中,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些地方的“沦陷”只是迟早。

淮海战役之后,被称为国军“五大主力”的新4军、新6军、第5军、整编第74师、整编第44师丧失殆尽。1949年4月,解放军一野、二野、三野联合发起渡江战役,直取南京。其后,三野兵指江南,其下属第10兵团8、9月份先后发起福州、泉州、漳厦战役,1949年10月17日攻占厦门。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见大势已去,将总部迁往金门。此时,解放军一野基本平定西北,“天子门生”胡宗南的第一军已失守关中,退至四川。刘、邓率领二野挺进川东,贺龙率领一野第18兵团南下川北,西南大局将定。

在厦门,几乎没有海空军的解放军碰到了与当年蒙古人_样的问题——海洋。

夺取厦门之前,10兵团从没打过设防岛屿。据10兵团司令叶飞回忆,当时虽然全国是势如破竹,但攻占金厦,还是心里没底。因此10兵团准备了近一个月,主要任务是弄船。因为船只问题,曾三次把攻击时间推迟。9月26日的泉州作战会议上,10兵团提出“金厦并取”、“先金后厦”、“先厦后金”三个方案。反复权衡,大家一致认为,汤恩伯没有坚守厦门的决心,应该趁敌军士气瓦解之际,一鼓作气,同取金厦。不过到了10月上旬,检查船只,29军和31军只有3个团左右的船只,28军只有一个团的船只,战斗任务紧急,立即改变方案为“先厦后金”。

夺取厦门之后,叶飞立即把兵团部移驻过来,认为厦门有永久性工事,汤恩伯部重兵都守不住,金门已不在话下。攻取金门的任务交给了28军,29军主力也交28军指挥,完成此次战斗任务。28军部署于涟河、大嶝岛、小嶝岛一线,展开攻击准备。这支部队从未有过海岛战经验,因此在福州战役结束后,叶飞有意让他们进行海上作战锻炼。

叶飞总结厦门战役经验,给28军传授战术:登陆作战胜败关键在于首先攻占滩头阵地,然后快速构筑工事,击破敌人反扑,巩固滩头阵地,待后续部队上来之后,再向敌纵深发展。29军被要求在一星期内作好战斗准备。

金门这边的守将,是叶飞的福建老乡,黄埔一期生,22兵团司令李良荣。尽管汤恩伯是最高长官,但具体的军事部署事宜由李良荣负责。不过,叶飞并没把李良荣放在眼里,“这是被我打击过的敌人……所谓5军也已不是邱清泉那个5军了,而是重建的……胜利有把握”。叶飞的看法是,小岛难攻,因为防卫设施密集;大岛易取,因为守卫力量分散。全厦两岛面积相差不大,但厦门没太费劲拿下了,金门又有何难?

10月24日中午,28军电告叶飞,准备发动进攻。叶飞没有马上同意,而是立即召集会议分析情况,因为此时有情报显示国军胡琏第12兵团已撤出潮汕,乘船出海去向不明。叶飞判断,胡琏部可能有两个去向,一是增援金门,一是回台湾。参谋人员告之,胡琏兵团在海上徘徊。叶飞最后决定,就算胡琏部是撤往金门,但趁他还未赶到,发起登陆。战机不可失,否则不知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然而,胡琏12兵团18军军部率118师已于10月21日进抵大金门。大陆多年后总结,叶飞10兵团早已发现此事,但未采取任何措施。从叶飞的回忆来看,他只判断出胡琏主力可能会增援金门,但没想已经登陆,而后续部队还在陆续抵达。如果没有胡琏部队抵达,也许战斗会有所不同。

此时,第28军82师255团、245团、246团,84师251团,29军85师253团,87师259团,6个团兵力,已在同安石井附近集中,等待向金门进击。山野炮20多门,部署在金门岛以北大小嶝岛,掩护部队登陆,对金门已形成三面包围态势。

虽然28军只备齐了能运送3个团的船只,还是决定发起进攻。10月24日黄昏,28军82师244团(加强246团3营)、84师251团、29军85师253团作为第一梯队,从劳河、大嶝岛等地登船,向金门进发。计划送这3个团登岛后,船只返回,再送2个团上去,使岛上双方兵力达到一比一。

1949年10月25日凌晨,天空漆黑,潮水逐渐上涨,登陆部队分别在金门的垄口、后沙、古宁头一带上岸,大小嶝岛向对岸开炮掩护,一场惨烈的登陆与反登陆战就此打响。

金门国军防卫态势

三大战役失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在美国支持下,要求蒋介石下台。蒋于1949年元月通电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之职,自此国民党整个党政军指挥体系全部陷入混乱。李、白二人只指挥得动桂系人马,而蒋虽有最高权望,但已下野,只能以国民党总裁的名义行事,其命令在军政系统不具有“合法性”,无法公开下达。当时,所有党政军人员,谁能调动谁,那就看人脉了。

9月,舟山、漳州、厦门、广州同时告急,华南军政长官公署命令胡琏调防广州,而在台湾的东南军政公署长官陈诚也派副长官罗卓英携蒋之命,要求胡琏增援舟山和金门,保卫台湾。胡琏很有些为难。此时国民政府已迁至广州,从合法性来说,华南军政长官公署的命令自然不能违抗。但从情感和道义上讲,一生以“誓死追随民族领袖总统蒋公”为目标的胡琏又不能不听台湾的命令。于是胡琏先派了18军开赴厦门。后经陈诚运作,15日国防部才正式下令12兵团归东南公署节制,胡琏这才安排部队悉数乘船出海,本人则去台北复命。

解放军进攻前夕,金门地区防务布署状况大致为:第12兵团18军指挥第11师和45师守金门东,第25军指挥第40师和201师(缺603团)守金门西,第5军(缺166师)指挥200师及随后增援的第53团,驻小金门及大二担岛,后面赶到的19军主力进驻金门城,另一部进驻琼林附近。为增加防卫力量,9月12日,装甲兵司令部派战车1营第1和第3两连驻防金门。该战车营官兵除军官和车长是老兵,其余士兵皆未完成初级训练,抵金门后,临时日夜进行车辆保养和战车兵科学习。

12兵团及原司令官黄维,皆在淮海战役中覆没,只有副司令胡琏化装成士兵突围,收容残部共6000余人撒到江南。1949年5月胡琏奉命重组12兵团,并进行了数月休整。因此金门地区国军,除胡琏部较为强壮外,其余部队编装残缺,人员不足。

李良荣的22兵团,1949年7月以福建龙溪第一编练司令部改编而来,8月份开赴金厦,原拟编入该兵团的第25军在福清覆没,改为用空军警备旅改编的第45师及台湾开来的青年军201师补充,所辖的第9军编为166师,从厦门后撤至金门,仅剩1100多人,原在小金门的该兵团第5军所属的200师和45师加起来其1900多人。随后三师合编为200师,也就3000多人,因有大量干部和勤务兵,战斗力还不及一个团,青年军201师约有5000人,因此22兵团上下加起来就万余人。“18军若不先到金门,19军亦不续到,则金门存亡,实难逆料。金门若失,则此万人亦不得撤回台湾了!盖海岛作战,殊难安全脱离,成则全胜,败则全没。”这是胡琏事后的感慨。

将战车3团1营送上金门对后来的战斗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当时该营配备兵力420人,M5A1坦克22辆,汽车22辆。这支装甲部队的布置如下:战车1营1连(缺第三排)配属给18军118师352团,于金门东的沙美附近,为机动部队:第3连(缺第三排)配属给118师353团,在金门西顶堡附近保持机动;两个连的第三排位于金门西村附近,由营长陈振威直接指挥。别看只是一个营,可是国军中的“嫡系贵族”部队,上岛的这第1和第3两个连是从战车1团改编过来,蒋纬国是前任团长。出发到金门前,装甲兵司令徐庭瑶本来想换上更老成持稳的王守成当营长,但战车3团团长张广勋坚决反对。他认为两连官兵被蒋纬国宠坏了,调皮捣蛋得很,必须要性格刚烈的陈振威才镇得住。临行前,徐庭瑶、蒋纬国召见陈振威,嘱其上岛后对坦克部队“分区控制、统一指挥、集中使用”三原则。

战斗的开始很凑巧。10月24日下午,战车1营3连在垄口海滩一带演习,黄昏结束时有一辆坦克陷进沙滩,召来另一辆坦克拖拉,却又把履带拽坏,连长即命1排排长杨展就地等待保养组到来修复。25日凌晨2时,杨展与士兵在海滩边准备吃饭,忽见对岸闪闪发光,然后炮声大作,瞬间硝烟弥漫,杨展遂令大家上车备战。10分钟后,正值涨潮,听见前方有涉水声,该排3辆战车一字摆成横队,三炮六机枪向正前方海滩扫射,正好一发曳光弹引燃解放军一艘登陆船,1排附近的青年军201师602团3营,借着火光全面开火,金门战役打响了,国军其余增援部队闻讯随即加入战斗,最先登陆的解放军244团在重火力压制下,伤亡惨重。

解放军251团在古宁头登陆,253团在湖尾登陆。遗憾的是,解放军3个团登陆,却没有一名师级指挥官随同,缺乏统一指挥。据叶飞回忆,登陆部队没按他事先交代,先巩固滩头,而是只留了一个营兵力控制古宁头,随后就向纵深处猛插。更没有想到,由于不明水情,正欲回航运送第二梯队的船只,却遭遇退潮全部搁浅,随后被国军炮火击毁。后援部队只能望洋兴叹,登岛部队遂陷入绝地。

为解登岛部队之围,10兵团下令紧急调动船只,但老百姓手上的船只已经寥寥无几。加上时间紧急,只征到运送两个营的船只。双方激战至26日早上,下午又送74个连在湖尾乡登陆,一下船又遭包围。27日,10兵团与岛上部队彻底失去联系,到了28日,岛上枪声已经稀疏,战斗基本结束。10兵团感到,登岛部队全军覆没。

战役前半期国军坐镇金门最高长官是汤恩伯,战地指挥官是李良荣,具体组织作战的是18军军长高魁元;胡琏受命接防金门,25日晚乘船抵金门料罗湾,但因风浪太大,直到26日上午才登岛接过指挥权,组织全面反击。整个战斗过程,还有海军中荣舰和空军战机协助,炮击对岸和登岛的解放军。

解放军244团、253团一度占领双乳山、观音山、湖尾高地,但都被击退,251团突围进至古宁头一带,踞守林厝工事,与国军14师和118师对峙。反攻古宁头的14师师长李光前冲锋时战死,为此役国军阵亡最高衔军官。李光前事迹当地闻名,后被追赠少将,金门西浦头村村民还为之兴建了一座庙,称为“金门守护神”。

解放军最后登陆支援的4个连,其中有两个连突破包围,到古宁头与踞守的友军会合。26日深夜,解放军后援不继,已渐不支,战役接近尾声。27日拂晓,国军118和14师清扫战场时,突然发现古宁头西北角断崖下还隐藏着饥寒交迫的千名解放军,立即展开进攻。战至10时,解放军伤亡400余人,弹尽粮绝,剩余部队只得投降,至此金门战役结束。

解放军246团团长孙云秀阵亡,244团团长兼政委邢永生被俘,251团团长刘天祥、政委田志春被俘,253团政委陈利华下落不明。比较传奇的是253团团长徐博,躲在山洞里,过7"3个月的“野人”生活,靠夜间出来偷地瓜维生。后被村民举报,胡琏派兵搜山才将其俘获。

据台湾不同时期公布的数字,此役俘虏主要有5000至7000余人两种说法,自称国军有1267人阵亡失踪,1982人受伤。有国军军官回忆说,当时发现,被俘者有不少是原中央军或青年军的战友,愿意重回国军,就地编入部队,这些数据因此并未统计。还有一些解放军高级军官干部,被认为有情报价值,先用飞机送回台湾,也未计算在内。最后有3000余人,送到台湾宜兰进行“再教育”后,1950年5月起,分四批遣返,在闽江、宁波等地登陆,被28军和7兵团海防部队收容后,转送10兵团处理。据大陆多年后的教训总结称,以前虽有失利之时,但像此次这般成建制三团覆没的战例,十分罕见。

此战也改变了金门命运,全台因此振奋,各种慰问犒劳纷至沓来,金门具有了更重要战略意义,成为拱卫台湾的军事重镇,自此与军队和军事结下不解之缘,形成独特的政治经济生态。其后,胡琏就任福建省主席、金门防卫司令、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主政金门。胡琏在大陆时,总结国军失败经验,认为最重要一条,就是国军单纯军事作战,党政袖手旁观,有时甚至添乱,而中共则是党政军联合起来由一位领导统一指挥,所以能发挥统合力量。

金门战役后,撤销县制,先后变成军管区和战地政务试验区。其特点是党政军群一体化,最高军事长官即为最高行政首长,改镇为区,保甲为村里,并建立强大的民防部队,其下设有一个党政军民联席会议。胡琏在江西时就曾举办怒潮干部培训学校,他主政金门时代,此地四分之一各级行政负责人即出自该校。

金门千余战俘的跌宕命运

返回大陆的战俘们,走上了另一条曲折的人生道路。10兵团接收后,成立招待处,一面进行生活照顾,一面进行教育和审查。刚回来的日子最令归俘难忘,首长接见,慰问演出,还每人发了5万元(旧人民币)慰问金。

归俘们在台湾受过“再教育”,必然要进行针锋相对的“再再教育”,大致分几个步骤:先进行时事教育,了解当前形势,认清美帝的真面目和抗美援朝的意义i接下来是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揭穿敌人欺骗宣传,如“中国革命是国民党领导的”为谬论;三民主义教育——主要是认清其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中苏友好教育——了解苏联是世界人民的朋友,蒙古独立是蒙古民族的解放,自古就是独立国家;气节教育一学习刘胡兰、赵一曼等事迹,应具有坚贞不屈,自我牺牲精神;三评活动——评思想、评学习、评团结,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来检查。

到了反省和审查阶段,有人讲述自己如何在战俘营英勇“对敌斗争”,但明显这样是不好过关的。很多人交代自己为了争取活着回来看到“新中国建设”,犯了怕死的毛病,曾经在台湾战俘营唱过反动歌曲,辱骂过党和领袖。随着审查和反省越来越严,有很多人就开始对自己无限上纲,拼命给自己扣大帽子,认为把自己说得越坏,越容易得到宽释,深挖灵魂深处和每个行动中的“罪恶”,甚至还互相“帮助”回忆及指出每个反动软弱细节……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今人的目光来看,这些战俘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的表现,都是人类求生欲望驱使下的正常表现。

随后华东野战军对归俘制订了处理决定,按照不同情形,从党籍到各种待遇作出了规定,然后召集归俘宣布处理结果。据归俘回忆,宣读每个名字时,每个人的心都要咯噔—下。处理结果宣布毕,那一夜很多人哭湿了枕头,有人喊“如这样,还不如‘光荣了”,还有人说“早知道留台湾了”。不过除了精神上受些挫折,每个归俘都很快回到了新“岗位”,但随后到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及每个前途关口,这段经历全都成了困扰自己和家人命运的幽灵。

海军正军级离休干部张茂勋90年代为《金门战俘浮沉记》作序时写道:当时,我在253团任政治处主任,党委分工我带二梯队,因无船不能增援,得以幸存……战斗战束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些归俘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直到1983年中央74号文件下发后,部分人员的境遇才开始改变。但由于归返人员散落在全国各地,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不知此号文件,直到90年代还有少数没得到落实。

回来者多是怀着与家人分离的担心而回归,但据说也确有带着“任务”被派遣回来的,留下者也未必都是受国民党再教育的影响。留在台湾的战俘,虽未遭受政治运动洗礼,前途命运各异,不过也很低调地生活着。

去年,台湾的陈心怡女士拍下一部纪录片一《被俘虏的人生》,讲述他父亲陈书言,一个小人物在动荡大时代下的故事。陈书言19岁时作为共产党员在金门被俘,后留下被编入国军,金门“8·23”炮战时,还被派到金门作心战广播,这个经历致使陈一直难以晋升尉官。多年一直把这段经历深埋在心,致使性格多少变异,家庭不和。直到近年,陈心怡才走入父亲心灵深处,挖掘出这段故事。从陈书言的访谈来看,他仍然情系共产党。

大陆军方的反思检讨

1949年11月3日,解放军进攻登步岛失利。连续两次登陆作战失利,使大陆认识到海军空军建设的重要性,也为进攻海南和舟山吸取颇多经验教训,此后的海岛争夺战日益谨慎。1955年解放军发动一江山岛战役时,海空力量大有改善,取得胜利,但国军1000余人在1.75平方公里岛上守了3天,随后大陆向“打而不登,封而不死”战略转型,基本奠定各自统治区域格局。

金门之役失败,叶飞请求处分,但毛泽东和陈毅只是让他吸取教训。对于进攻海南,毛泽东更是一再要求小心。叶飞总结道:现代战争,没有制海权、制空权,要实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非常困难。要靠木帆船横渡台湾海峡,将会吃比金门战役更大的亏。

但并非如很多人所说,金门之战就拯救了台湾,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两岸格局变化影响更大。整个1949年,中共高层都在考虑“武力解放台湾”问题,也认识到如无强大海空军,任务艰巨,金门和登步岛之战更坚定了这种看法。1949年11月、1950年4月,解放军空军和海军领导机构先后建立。从成立伊始,其任务就很明显,就是要配合陆军完成“武力解放台湾”任务。

1949年10月,国民党尚有舰船150余艘,兵力3万,空军有飞机1000余架,其中军用飞机500架,10万左右兵力,绝大部分集结于台湾。这点兵力虽说跟胡宗南在西南统率的40余万军队比不算多,但因有海峡作为屏障,对于海空微弱的中共来说,有绝对优势。中共自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才依靠投诚的国军第二舰队和第五巡防队组建首支海军部队。到内战结束之际,能作战军舰也就30余艘,空军在10月组建,有飞机159架,军用飞机110余架,兵力不足3000。

中共早在1949年7月就决定于第二年夏季完成攻台任务,但海空军建设难以短期见成效,要进攻台湾,如无强势海空军不行,怎么办?刘少奇、毛泽东在1949年先后访苏,都向斯大林提出了培训飞行员、援建海空军用于台湾军事行动的急迫要求。毛甚至向斯大林提出,苏联最好直接派海空军,以志愿军名义帮助攻占台湾。斯大林顾虑到如此会引起美苏直接对抗,表示苏联自身也颇为困难,但认为援建海空军没问题,不过援助形式需谨慎。

1949年7月,刘亚楼受命往苏联洽谈援建空军事务时,苏方已答应出售100~200架雅克战机、40~80架轰炸机,并同意培训飞行员,不过要求不用来苏联,航校设在中国即可当年10月15日,首批雅克战机运到,6所航校也在年底如期开学。苏联援助3亿美元贷款用于购买海军装备,最迟1951年交货,还承诺帮助援建伞兵部队,组建高炮团,派出专门的军事顾问。至1951年初,空军已有300多架作战飞机,这一年又提供了36艘鱼雷艇和其他海军装备。同时,解放军装甲兵、防空兵、工程兵等兵种也先后建立。

此消彼长,从这种筹划攻台的情形来看,国共双方的海空差距正逐渐缩小,国民党想独立支撑台湾,难度越来越大。国共内战末期,美国已放弃支持蒋介石,试图与即将上台的中国统治者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中共在美苏之、司保持平衡,后又希望中共出现“铁托主义”奇迹。中共建政后,美国政府、国会、军方对台态度虽有分歧,不断摇摆,但在杜鲁门主导下,持消极观望姿态。1950年1月,杜鲁门、艾奇逊还分别发表声明,把台湾排除在美国远东防御线之外。这种情况下,中共加强海空军建设,拿下小小台湾应是早晚之事。中共高层也基本确定,美国并不会阻挠解放军攻台。

杜鲁门声明发表一个月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月,朝鲜战争爆发很快,中共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政府大感被动,在多重压力下,决定对中共采取遏制政策,第七舰队游弋台湾海峡。

毛泽东同意出兵朝鲜,斯大林甚为感动,也加大了支援力度。经过朝鲜战争,50年代初,在苏联援助下,解放军不但陆军装备提升,海空军实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6个陆军师中,有56个师编制装备完全达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苏军标准。到1954年初,组建了28个空军师5个独立飞行团,飞机3000余架,均为苏联赠送或出售。

朝鲜战争爆发,使美国恢复对国民党的军事经济援助,仅1951~1953年,就拨付2.8亿美元,但美国的态度仅限于台湾自卫,反对“反攻大陆”。但美国通过朝鲜战争向莫斯科和北京显示出,只要共产主义阵营发起攻击,它会武力介入,这正是斯大林顾虑之事。朝鲜战场上,美军在制海权制空权上出尽风头,也让莫斯科和北京感到了差距。此后两岸再发生战事,绝不简单的只是国共双方的事情,将会牵动所有超级大国神经。

台坚决执行“不放弃外岛”政策

1954年12月2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与叶公超在华盛顿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并“对在西太平洋区域内任一缔约国领土上之武装攻击即将危及其本身之和平与安全,将依其宪法程序采取行动,以对付此共同危险”。

为显示不怕《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1月,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一江山岛。经过苏联人大力帮助,解放军海陆空装备和协同作战能力脱胎换骨。一江山岛成为演练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实兵训练场,1月18日一江山岛被攻克,2月13日大陈岛被攻克。两岛被相继攻克,终于纾解了解放军登陆作战连续失败的压抑。

不过,无论是一江山岛也好,还是金门、马祖,并不在当时《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范围之内。而当时西方国家一致认为,台海危机的导火索在外岛,因此,要解决台海危机,最佳的方法是劝蒋介石放弃金马等外岛,以避免与中共直接对阵。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更是放言,“如果那些小岛沉到海底就太好了”。

但蒋介石一口回绝放弃外岛的提议。对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来说,金门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金门战役的获胜,无论从军心民心都已成为一种象征,如果放弃,以此重新凝聚的些许自信与士气,也将随之而去。

金门钉住了厦门港,马祖堵死了闽江口,蒋介石死守不退,解放军决心武力迫使蒋介石自动拔除这两颗钉子。

1958年8月23日拂晓,解放军秘密集结的炮群突然轰炸金门岛,金门在猛烈的轰击中烟焰冲天地动山摇。在头两个多小时里,落到金门岛上的炮弹多达3万发。金门守军的3个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及手下600官兵在猝不及防的炮火中丧生。

在密集炮火封锁下,金门变成一座孤岛,继续下去将难以为继。但蒋介石抱定死守决心,要求美军护航。金门炮战震动了整个世界,美军急调大批军舰赶往台湾海峡,同时高调宣布9月3日晚间起为台湾运输舰护航。9月3日22时,叶飞下令,从4日零时起,坚决执行毛主席停止炮击命令,即使被敌方射击也不得还击。解放军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守军士气大涨。

针对美军护航行动,中国政府宣布金门外海12海里为领海,美国则宣布只承认3海里领海,且每次护航都停在距金门3海里的海面上。尽管每次战斗中,大陆报纸痛斥美军是纸老虎,宣称要向其开火,但毛泽还是冷静又理性地经常通电前方部队,“确实查清没有美舰美机,方可攻击”,严禁与美军发生军事冲突。

9月7日起,美军护航行动由晚上公然改为白天进行。9月8日,解放军利用美军严守其“护航只到金门外3海里处”的漏洞,以急促炮火击沉国民党“美乐”号运输舰,美军未予任何反应。自此,对美军护航,解放军采取了只打国军不打美军的策略。但增援金门的物资补给量也急剧上升,每日补给已达千吨以上。此时,大规模炮击已无法迫使金门守军撤回台湾了。

随着补给的加强,金门的炮火反制也越发凶猛,数度击中解放军的炮兵阵地和弹药库。随着美军增援的203毫米口径大威力榴弹炮的运达,金门守军在局部反击中拥有了精度和威力的优势。战后国民党方面宣称,在压制解放军炮兵阵地的射击中,这种新到的重炮摧毁了数个解放军炮兵阵地。台湾报纸以“八寸巨炮显神威”的大标题掀起全岛上下的一片欢腾。

9月27日,金门驻防军副司令柯远芬得意洋洋地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共军自8月23日疯狂轰击我金门岛群以来,是企图疲困我官兵精神,封锁我后方补给,实施两栖登陆攻击,实现占领金门的迷梦。但事实已证明他们是彻底地失败了。”

10月5日,毛泽东以彭德怀名义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份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10月25日,解放军高音喇叭对金门宣布,今后对金门将实行“单打双停”。金门方面同样用高音喇叭对大陆宣布,实行“单打双停”。

自此,“8.23”炮战告一段落,但双方的“单打双停”炮击,又持续720年。

“8·23”炮战得失

“8·23”炮战一年后,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解释发动“8·23”炮战的原因时说,是为了在美国1958年7月出兵黎巴嫩“护侨”时,把美国兵调来调去,帮阿拉伯兄弟忙。在后来这成为大陆解释“8·23”炮战的经典说法。

但从当时两岸关系来说,自1957年起,蒋介石开始不断出动飞机骚扰大陆,让大陆忍无可忍。等待时机拔掉如鲠在喉的金门的军事准备,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何时动手,只是时机问题。

1958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限定美国政府在15日内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否则,中国政府就不能不认为美国已经决心破裂中美大使级会谈”。次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美国不会向“最后通牒”低头。7月15日,“最后通牒”的最后时限。毛泽东没有等到美国人的答复,却等到了美国出兵黎巴嫩的消息。

另外一个有利的消息,是1958年7月30日,赫鲁晓夫为了“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秘密来华。此时,福州沿海部队集结,以及空军转场入闽已经结束。战前动员的口号是“解放台湾”和“支援阿拉伯兄弟”。

8月3日,赫鲁晓夫离京。行前,毛泽东忽然提议赫鲁晓夫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赫鲁晓夫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两国的公报重点突出了两国对当时重大国际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显示了两国亲密无问的团结。公报的发表,成功营造了一种印象,中国8月23日炮击金门的行动是经中苏双方协商决定的。

有苏联人的介入可以有效制止美国人武装干涉。然而,美国对炮击金门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艾森豪威尔命令驻亚洲美军迅速完成作战准备,同时下令从地中海的第六舰队抽调出两艘航母加入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几天后,台湾海峡附近集结了6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1个潜艇集群和20多艘后勤补给船只。这是一支实力远远超过社会主义各国海军力量总和的舰队。

1958年8月27日,艾森豪威尔公开声明:必要时将会协助台湾方面协防金门和马祖。同时,美国军政界开始有人提议应对中国大陆进行原子弹轰炸。毛泽东“试探美台共同防御的底线”的尝试,证明“解放台湾的事业”需要往后无限拖延。

“8·23”炮战中,双方损失不详。但对中国大陆来说,最大的损失不是精心准备的意图失败,而是中苏关系由此从蜜月的顶点开始转冷。

尽管“8·23”炮战美军决心武力介入后,赫鲁晓夫于9月7日给艾森豪威尔一封措辞强硬的信。赫鲁晓夫不客气地警告:不要“每天都对人民中国进行恫吓”。

但让赫鲁晓夫恼火的是,中方的“8·23”炮战事前完全没有告诉他。作为签有军事同盟条约的盟国兼“老大哥”,赫鲁晓夫非常清楚,一旦美国人介入台海事件,苏联必须作出反应,为“小弟”出头,而金门炮战险些将完全不知情的苏联拖入战争。这让赫鲁晓夫开始重新审视中苏关系的未来。

在炮战刚刚开始时,赫鲁晓夫曾紧急派出葛罗米柯秘密访华并致信询问,毛泽东在给赫鲁晓夫的复信中表示,为了最后的胜利,灭掉帝国主义,“我们愿意承担第一个打击,无非是死一大堆人”。“苏联最好能提供一批地空导弹和岸舰导弹给中国,并派技术专家帮助中国训练使用这些导弹的部队。”

这让赫鲁晓夫立即开始重新考虑是否必要继续帮助这个鲁莽而危险的“小弟”拥有核武器了,尤其是在他的努力下,美英刚刚答应签署停止核试验协议后。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促使苏联决定停止向中国进一步提供有关核武器的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原子弹样品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8·23”炮战。

赫鲁晓夫决定P-12导弹等资料可以提供给中国,但“原子弹可得再考虑考虑”。尽管当时中国已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的秘密,但赫鲁晓夫认为,“他们掌握原子能技术还是越晚越好”。

几个月后,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决定中断包括《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内的若干援助项目。苏方的理由是:“有可能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

金门炮战一年后,毛泽东向参加建国10周年大庆来访的赫鲁晓夫这样解释金门炮战:“他们以为我们在炮打金门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其实,那时我们双方并没有谈这个问题。当时所以没有跟你们谈,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想法,但是还没有最后决定。”“我们没有想到打炮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只是想打一下,没曾想他们调动这么多的兵舰。”

但这个迟来的不是道歉的道歉,已经无法挽回赫鲁晓夫郎心似铁的决意。

对国民党来说,“8·23”炮战的胜利,使蒋介石更有了死守金门不退的底气。炮战后,蒋介石下令要把金门建成“三民主义模范县”,目标是“战斗金门、团结金门、康富金门”,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金门早年为军事所苦所累,后期又因驻军而经济繁荣。即使在民主化20余年后的今天,若说台湾岛内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支持率是5:4的话,在金门则是9.5:0.5。

今天有人这样总结,对大陆来说炮击金门最大的收获,是粉碎了美国妄图制造以台湾海峡为界两岸分治的事实,最终达成一中一台的阴谋。把国民党驻军牢牢地锁在福建沿海的金门,使得两岸处于可被视为内战延续的状态,也使台独分子刻意把台湾人民置身于国其内战之外来凸显台湾独立正当性的理由站不住脚。也许,这的确是毛泽东过人的英明之处吧。

猜你喜欢

叶飞国军金门
“子弹头”背后的故事
福建加大供水 助金门“解渴”
女性再独立,也不能让老公在家里没了价值感
Golden Gate Bridge History
叶飞一生担任的职务研究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中国海军抵巴基斯坦参加多国军演
马英九:“国军”使我成真男人
天下第一
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