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学森:国家的名片

2009-05-12吴珊

凤凰周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钱学森原子弹名片

吴珊

1944年9月8日傍晚,伦敦郊外的空中闪过一道耀眼的火光,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一座发电站被不明飞行物击中爆炸。德国人的新式武器V-2弹道导弹登上历史舞台。

1945年8月6日上午9时15分,美军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枚原子弹,当日有8.8万人死亡,核武器登上历史舞台。

导弹和原子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它不但是决定胜负的终极武器,也是强国的名片。

当时的中国,在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在还都南京前,便下令“军政部”拨款10万元法币,以启动原子弹专家培育计划。1946年6月,国民党悄悄在新改组的国防部下成立了“原子能研究委员会”。而在延安方面,虽然毛泽东反复强调反对唯武器论,原子弹是纸老虎,但美国记者斯特朗发现,解放区有不少普通官兵能向她介绍原子弹的简单原理。

1949年,国共两党在大陆的命运决战已进入尾声,这年9月,38岁的钱学森成为美国加州大学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钱曾师从美国最顶级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也曾作为美国争夺纳粹德国火箭技术小组成员,亲自参与审讯过“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和德国空气动力学家鲁道夫,赫曼。当时,年轻的钱学森已被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

这一年,钱学森接到了召唤他返国服务、领导航空工业建设意向的来信,钱学森此时还在等他的美国国籍申请。但命运注定要将他这样的特殊人物推向大洋彼岸的故国,建立更大的功勋。——反共的麦卡锡主义狂潮迅速波及到钱学森。

1950年8月,钱学森在接到父亲想见最后一面的家书后,提出请假返国探亲。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得知消息,立即要求移民局禁止这位海军炮火研究所的顾问出境,因为美国共产党1938年的一份文件中被发现有钱学森的名字,美国官方怀疑这个“共产党”想带着“满脑子的美国秘密”投奔红色中国。钱在没有确切共产党证据的情况下被逮捕折磨,后被软禁5年。

为“索回”钱学森,周恩来曾亲自介入谈判。经过中美双方无数次交涉,1955年10月8日,用释放11名朝鲜战争被俘美军飞行员,终于换取了钱学森被美国驱逐出境。

敞开的怀抱终于迎回了感恩的心。对新政权来说,不但得到了一个火箭专家钱学森,更昭示了其延揽人才不惜代价的气度和胸怀。而钱学森也成为宣传海外游子报效祖国的最好名片。

至于美国,在中美关系缓和的1970年代末,美国对钱学森的多次访美邀请、母校加州理工学院授予的“杰出校友”称号、美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之类美意,都被钱学森一概拒绝。金布尔日后总结这段历史说,美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钱学森逼成了一个真共产党。

有人曾假设如果美国没有失掉钱学森,他将会在美国取得多大成就,但就舞台而言,中国却是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在钱学森回国时,正赶上新中国完成了3年的战后恢复建设,在苏联人帮助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中,军工项目44个,涉及航空航天的,多达14项。

当时除日本人在东北留下的重工业基地外,中国几乎完全没有重工业,更缺乏重工业技术所需人才,而航空航天工业更是一片空白。求贤若渴的新政权,立即让钱学森在航空航天事业中扮演起系统设计者和导师的角色。

1956年1月,钱学森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几天后,全国政协会议的设宴招待会上,毛泽东把身边的位置留给了钱学森。3月14日,钱学森为国务院起草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在中央军委以那个时代特有的效率讨论通过。10月8日,钱学森任院长的导弹研究院成立。

尽管“一五”计划当中,并无导弹、原子弹项目,但中共立志成为一流强国,对一流强国所需的名片——导弹和原子弹,中共在3年恢复建设完成后,就表现出强烈的渴望。

以当时中国的科技力量、基础工业力量和国家财力,掌握导弹原子弹的技术,无异于一个只能生产家电的乡镇企业去掌握、拥有制造计算机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为拥有核武器和火箭技术,苏联在德国工程师(火箭技术)和美国科学家(核技术)的帮助下,总共投入了793亿卢布。而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全部工业总投资的实际完成额,按当时汇率计算,不过才56.4亿卢布,只及苏联两弹投入的零头。

所幸者,苏联新领导人赫鲁晓夫为谋求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掌门人的地位,急需中国支持,当时对中国几乎有求必应——尽管总要迟疑一番。苏联人不但无偿提供了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回旋加速器和原子反应堆(含提供核燃料棒和放射性同位素)及全套图纸,还于1957年12月20日,用60个车皮运送2枚P-2导弹及全部配套设备,连图纸一并交付给中国。这个P-2导弹,正是当年钱学森曾赴欧洲抢夺的纳粹V-2火箭的苏联改进型。

苏联人的倾力援助,无疑使中国直接越过了需要消耗凉人财力的技术研发和基础配套设施研制过程,也省略掉了漫长的技术摸索过程。但对中国这样一个甚至在一开始找不到足够多的技术人员学习苏联技术的国家来说,钱学森的作用,就好比一个突然接收到整套电脑生产设备的家电小企业,未了一个IBM的顶尖工程师,他不但懂技术研发,还懂生产流程。

尽管从试验基地到生产设备的安装,从科研人员到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生产流程的制订,都有苏联专家手把手的传授——苏联甚至还派出了世界顶尖的火箭专家盖度柯夫,但如何最快地消化吸收技术,如何最大程度地从苏联人那里获取最新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极为有限的财力下如何选择掌握最关键的技术,钱学森功不可没。从1956年作为中方技术代表参与中苏军事尖端技术合作谈判,到参与制定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规划,再到培训科技人员,钱学森一身多任,将其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苏联人的帮助下,钱学森和他的同志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消化吸收了火箭的技术。1960年11月5日,P-2导弹的中国版东风-1试射成功。尽管东风-1型导弹中国从未正式列装,但通过仿制P-2,中国终于有了第一批完整的火箭科学家团队。中苏蜜月结束后,这支断奶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中程、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相继成功。他们在一个基础工业和其他科技落后世界几十年的国家,创造出了火箭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的奇迹。

后人很难总结,钱学森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中,到底是具体科研的技术贡献大,还是人才培养以及航天事业系统工程设置规划的贡献更大。

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中,唯一一个从一开始就享有全社会巨大声望的科学家。这与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分不开,但其迥异于钱三强、邓稼先等元勋,早早就成为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并列的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国学习的在科技战线奋斗的榜样,多少也与他归国过程中的曲折传奇有关。这不但使钱学森成为爱国报国宣传的最好名片,也成为独立自主取得“两弹一星”成就宣传的最好名片。

无论是在大多数知识分子都难逃一劫的1957年,还是在“反动学术权威”要统统打倒的“文革”期间,钱学森始终是一杆屹立不倒的红旗。这大约也与其在各种复杂政治形势下,自始至终能保持政治正确有关。

钱学森是诞生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时代、崛起于民族复兴之梦勃兴时代的代表人物,这一代人,天然就胸怀特殊的报国爱国情怀。如果特殊的时代和特殊的功业,需要选择一个人作为代表以载入历史,同时具备了杰出、传奇、功勋、正确的钱学森无疑是最合适人选。而钱学森在被塑造成这一典范的过程中,也悄然完成了在道德、品质和追求上成为国家完美榜样的自我锻造和醇化过程。一个对党、对人民无限热爱赤诚的人。

尽管钱学森曾发表过论证亩产万斤有可能的文章,晚年曾大力支持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但他是一个积弱国家追求强大过程和强大成就的象征人物,注定将拥有后人无法超越的地位。

钱学森,中国的名片,一个永远值得大写的人!

猜你喜欢

钱学森原子弹名片
钱学森之答
“又见钱学森”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会员名片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会展名片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