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
2009-05-12李智飞樊宏赵宏达
李智飞 樊 宏 赵宏达
摘要城镇土地是城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镇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镇土地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旺苍县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建立了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四川旺苍
中图分类号 F2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18-03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Land Use in Wangcang County
LI Zhi-fei1FAN Hong1ZHAO Hong-da2
(1coll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Du SiChun 610065; 2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AS)
AbstractThe urban land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y and economy , its utilization level has different influence to the econ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The intensive use and optimual allocation of urban land are the core issue of urban land use.On the basis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the study analyzs the land use status in Wang cang county ,and explores its methods of evaluation.Meanwhile,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assessment was established.
Key wordurban land; intensive use;Wangcang sichun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处于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两难境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来说,节约集约用地成了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如何将节约集约用地以理念的形式贯穿于土地利用规划中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作为工业经济复苏、城镇化快速转变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缓解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并能从根本上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集约化转变。
1旺苍县建设用地现状及特点
1.1城镇面积增长迅速,用地矛盾较为突出
旺苍县的城镇建设用地量增长非常迅速,2004年全县建制镇面积增量达到371.09hm2,是1996年的121.78%,人均建设用地由33.97m2增加到2004年的85.54m2。城镇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造成耕地急剧减少。同时造成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建筑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的产生,用地矛盾较为突出。
1.2独立工矿用地快速增长,集约利用程度下降
上轮规划期间旺苍县大幅度的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主要集中在1996~1998年间,共增加了209.73hm2。在此期间,虽然独立工矿用地迅速增加,但地区生产总值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速度,导致各项经济指标下滑,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下降。
2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
2.1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按照客观实际、系统性、数据可获得性、综合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发展性的原则构筑指标体系。首先,基于理论层面对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把握,以市场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合法、高效为出发点,选取相应指标;其次,立足于城镇现实发展水平与增长潜力,同时满足城镇发展的定位及奋斗目标确定标准值的高低;第三,采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各因子权重(见表1)。
2.2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方法研究
2.2.1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影响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各因子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分别按项目分层次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对项目层的相对权重(cij)及项目层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b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根据下式计算确定各指标对评价目标权重:ci=Σbi×cij,式中:ci——i指标对评价目标的权重;bj——j项目对评价目标的权重;cij——i指标对j项目的相对权重。
2.2.2指标分值计算。为了消除各指标间的量纲差异,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对指标的一系列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Iij=Bi×(Cij-Cim)/[max(Cij)-min(Cij)],式中:Iij——j对象i指标的标准化分值;Cij——j对象的i指标值;Bi——i指标与评价目标的相关系数,当i指标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呈正相关时Bi=1,当i指标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呈负相关时Bi=-1。Cim——i指标的极值,即min(Cij)和max(Cij)。当i指标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呈正相关时(Bi=1),Cim=min(Cij),当i指标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呈负相关时(Bi=-1),Cim=max(Cij)。
在旺苍县建设用地进行节约集约评价中,将人均建设用地、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作为负向指标进行评价,取Bi=-1,Cim=max(Cij)。
2.2.2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计算。通过模型定量出土地利用集约度:ECLij=∑Iij×Ci,式中:ECLij——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3旺苍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城镇与工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
3.1.1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城镇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根据旺苍县城镇经济发展情况和用地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对项目层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见表3)。根据公式计算各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见表4)。
根据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旺苍县1997~2004年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各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并计算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ECLij(见表5)。
旺苍县城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在1997~2004年均出现显著的波动:土地利用强度在1997~1998年呈直线下降到最低水平后得到控制并回升,但在2003~2004年期间又开始下落;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率在上轮规划中期的2001~2002年间走低之后到2004年本轮规划基期已回升到较高水平。与上述3个指标相比,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相对稳定。造成上述指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2001年和2002年旺苍县三产GDP偏低和固定资产投资减少。
上轮规划实施以来,旺苍县的城镇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总体上处于上升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02年经历了一个低谷以后,节约集约程度逐年增长,2004年比1997年增加了71.6%。城镇土地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带动产出效率的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更加注重内涵挖潜的集约型利用。但是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的降低和近年来投入产出比的增长,都是城镇扩张较快的表现,需要在建设中做好利用强度的限制和管理工作,在保障城镇人居舒适的条件下,保障城镇建设用地朝节约集约的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3.1.2 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根据旺苍县工业企业经济状况和用地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对项目层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见表6)。根据公式计算各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见表7)。
根据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旺苍县1997~2004年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各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并计算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ECLij(见表8)。
上轮规划期间,旺苍县的工业经济经历了由衰落到复苏的过程。从1999年开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及利税总额均大幅度下降,工业经济全面衰退,产业带动能力减弱,用地面积增长减缓,199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相继在2000年和2003年开始回复增长势头,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则除了在2000年有急剧低谷以外,整体比较平稳。
从综合评价的方面看,旺苍县工业用地大体上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2000年后随着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入的稳定增加,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的提高带动产出效率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下降,土地集约化程度迅速增长。
3.2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分析
3.2.1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旺苍县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和土地利用特点,将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3个项目层作为主要评价内容,以适宜性和可获取性作为标准,分别筛选评价指标,构建包括目标层、项目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评价指标对项目层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见表9)。根据公式计算各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见表10)。
3.2.2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根据建立的旺苍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采用上述的评价过程,对旺苍县1997~2004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各项目进行评价分析(见表11)。
旺苍县城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在1997~2004年均出现显著的波动:土地利用强度在1997~1998年呈直线下降到最低水平后得到控制并回升,但在2003~2004年期间又开始下落;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率在上轮规划中期的2001~2002年间走低之后到2004年本轮规划基期已回升到较高水平。
在节约集约各项目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将各评价项目加权求和,计算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ECLij(见表12)。
上轮规划实施以来,旺苍县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虽有所滑落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得到迅速提高,2004年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是2002年的6倍以上。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增长主要通过增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带动力不强,缺乏经济支撑,土地投入产出比在评价期间略有上升,且利用程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建设用地仍然以外延式扩张为主。
4参考文献
[1]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85-94.
[2] 周勇,聂艳.土地信息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社,2005.
[3] 许伟.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