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镇深巷幽
2009-05-11秦海波徐斌
秦海波 徐 斌
来到合肥,如果旅游你会去哪儿?逍遥津、大蜀山、巢湖、明教寺、李鸿章故居、包公祠、城隍庙?俗了。合肥东南大约35公里还有一处胜地——三河古镇。知道它的人尚不很多。
这座古镇据说已有2500年历史。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它被称作“鹊岸”;汉、晋时期称“鹊尾渚”,或者是“鹊渚镇”;后来称“三汊河”,到明代以后才叫做“三河镇”。又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三河镇在安徽合肥县南八十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三水贯其间,故曰三河。”还有说,此地原是巢湖的高洲,号称“江中之洲”。
三河镇既是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也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的交界处,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不过,若是问及各市县的具体界线,却没有哪位当地群众能够讲得清楚。
古镇既称“三河”,自当有三条河流,它们是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古镇修建于小南河两岸,其他两条河则环绕在镇子的四周,这使它成为真正的水乡古镇。“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是三河之魂。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河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岸边绿柳低垂,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街。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依河傍水,河街相邻,真是一派“春秋古镇,皖中水乡”的绮丽风光。
古街的路面全用青色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约三米,两侧门店多为明清时期建筑。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白色的码头墙,小青瓦覆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上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挂灯,无不充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令人发思古幽情。
巢湖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乡,三河镇自然也十分富庶。发达的水陆交通又使它成为商贾汇聚之地,素有“装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庐郡南一大都会”、“小南京”、“小上海”之美誉,其繁荣兴旺可见一斑。
鹊渚廊桥坐落在小南河上一处显眼的位置。它因当地古称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三河镇最古老的桥,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设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流连。桥两端还装有4根方形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1500岁的鹊渚廊桥能为我们讲述多少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望月阁也位于秀美的小南河畔,高37米,为7层古塔,经望月桥登上望月阁,凭栏鸟瞰,倍感水乡灵秀,古镇沧桑。天高云淡之时,登上望月阁,可以远眺碧波万顷的巢湖。
三河镇上给人印象极深的有条“一人巷”。它夹在两面高墙之间,深约30来米,非常狭窄,真的仅可勉强通过一人,而且这人还不能太胖。那么窄的巷子,巷内竟然还开有店门,岂不令人咂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少年杨振宁曾经每天背着书包通过这条窄巷去学堂读书。
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合肥,未满周岁其父杨武之便离家赴美留学。6年后杨武之学成归国,到北平清华大学任教,家属随任。杨振宁先在清华园内的成志小学上学,后来(1933年)就读于崇德中学。“七七事变”后,杨教授夫人罗孟华携子先回到合肥,1937年10月,又与弟妹一道从合肥乘“小火轮”穿越巢湖而来到外婆家所在的三河镇,租住“孙大生药房”家的3间平房。中学生杨振宁暂时进入庐州中学就读。这所学校本为安徽省立第六中学,也是从合肥临时迁来避乱的。学校借用张家祠堂充做课堂。为了上学,杨振宁必须每天数次往返一人巷。直至1938年1月,杨振宁母子才从古鹊渚渡口乘木帆船溯丰乐河而上,去桃溪与先期到达的杨武之汇合,再辗转去昆明,投奔西南联大。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正是在三河古镇初尝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滋味的。
不知杨振宁对三河古镇的餐饮还能留有多少印象?有道是“玩在黄山,吃在三河”。三河名菜名吃很多,“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等等,等等。而三河茶干、三河米酒、三河羽毛扇则被称为当地“三宝”。羽毛扇可想而知,就是诸葛亮用的那种。但三河米酒可不是一般的“醪糟”,它动辄是20年陈酿,浓浓的,既红且亮,喝起来酒味很重,很醇很甜。说它堪与欧洲红酒媲美并不为过。而那“茶干”其实就是一种精制豆腐干。
三河镇的“朝阳门”和古炮台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建筑。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1857年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丢掉了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清军咄咄逼人,对天京形成包围之势。洪秀全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1858年11月,陈玉成统率太平军,在三河镇守军配合下,趁着一场大雾,一举歼灭湘军6000多人,乘势收复舒城、桐城、潜山、太湖等重地,取得了太平天国后期最辉煌的军事胜利,太平天国危而复安。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大捷。
可惜1991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20多分钟就淹没了这千年古镇。今天我们看到的已是重建后的三河镇,所幸它虽是劫后余生,却古韵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