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的五大认识误区
2009-05-11长宁
长 宁
误区一:培训项目选择价格高的,好像这样比较“合算”。
解析:我国的职业培训项目,现在有1800种之多。2006年仅上海市推出的政府补贴培训项目就达124项,这些项目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有培训需求的,应依照自身的条件量“力”而行,千万不可盲目攀“高”。
培训项目按照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分为一、二、三、四、五级,俗称初、中、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每个等级的培训费用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选择培训费用高的项目是“合算”的,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究其原因是消费心理误区在作怪,把培训当做购物,认为价格愈贵愈有所值。其实不然。
倘若个人有技能条件,参加高级项目培训固然是合算的。否则,一来不符合报名条件,二来就算“勉强”参加了培训,也可能因技能的差距,考核鉴定未必能过关。
有人又会问,同样是中、高级,不同的培训内容费用有高低,有些人也会因此而选高不就低。其实,如果是不熟悉的项目,则培训费用越高完成培训越难。
误区二:免费培训每年只有一次,错过可惜,随便报一个再说。
解析:政府补贴培训政策是长期的,劳动者只要在法定的劳动年龄段内参加培训,均可享受补贴。
培训不是赶集,没想好就随便报一个项目参加培训,如果一年之内又想报另一个,就不允许了。
误区三:纯粹是按照父母或是学校的要求来报名参加培训。
解析:目前有些青年人缺少责任感,就业意识不强,不是“我要学”,而是父母或学校“要我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他们认为学技能不是为了将来立足社会,因而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这是当前就业的焦点问题。
其实眼下青年的就业出路很多,问题在于如何摆正位置。新职业层出不穷,适合的人群就是青年。如动漫制作、广告设计以及数控机床操作等。用人需求量很大,就看你学习意识强不强。而且,成才机会也很多,就看谁先抓住。
误区四:重管理设计类培训项目,轻技能操作类培训项目。
解析:从2003年起,劳动部门推出了新概念——灰领。许多新职业,除了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灰领特征的新职业将是职业培训的主要方向。
目前灰领特征职业越来越多,已经不能简单划分动手成分居多还是管理设计占优。拿机械类的培训项目讲,过去设计人员画好图样,你只要按图索骥,活就能干完;而随着数字制造业的兴起,一个多曲面的零部件,一台数控机床一次就能完成。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先进行计算机编程设计,然后按照工艺要求操作机床,才能完成工作。
误区五:盲目追捧热门,而忽视实用的培训项目。
解析:当前,市场需要的是一些能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因此,选择培训项目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判断,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位自己的培训方向。
目前数字制造业方面的技能人才市场缺口极大,如数控机床操作工就是不错的选择。相对而言,学习IT业中三维和数字动态设计就比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更为实用。因此,避“虚”就“实”来选择培训。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