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09-05-11王真富毛玉青
王真富 毛玉青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8-0052-02
摘要:本文从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现状出发,将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过程分为模仿期、熟练应用期和创新期三个阶段,提出了针对不同的阶段分别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研究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研究型教学;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应用软件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软件。在高职教学中开设了大量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的PhotoShop、CorelDRAW、Illuatrator;动画制作的Flash、3DS MAX、MAYA;制图方面的AutoCAD、Protel以及其它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和其它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熟练操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应用软件课程自身的特点,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1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现状
高职应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普遍采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计算机上机实践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一般而言,应用软件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讲授+学生上机练习巩固”;另一种是“演示讲解+学生同步操作练习”。虽然教学形式和手段发生了改变,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和一本教材转的旧有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了解工具的操作方法、菜单命令的执行、简单任务的练习为教学目的,常常侧重于把应用软件中的所有工具、菜单命令依照顺序罗列一遍。而在这种被动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往往不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工具和菜单命令,使完成的设计任务缺乏新颖的创意。
2高职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
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学校开设应用软件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为今后的就业打基础。因此,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把握下列要求:一是实用性要求。计算机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处理专业领域内的具体问题而提供的环境和工具。因此,所选应用软件应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广泛使用的软件。二是发展性要求。由于各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而且对处理同一专业问题的应用软件也会不断更新。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应用软件的发展性特点,着重于对学生自学、自用软件能力的培养。三是技能性要求。利用应用软件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对应用软件工具、按钮的操作。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于人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因此,在应用软件的学习中,学生的操作是关键。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探索性实践能力。
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改革中,广泛采用研究型教学法。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将课内讲授与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型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侧重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主要目标是激发创新情感、培养创造能力。
通过对研究型教学和高职应用软件教学要求的特点分析,“研究型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探索性”。在教师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任务,由此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3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研究型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任务、案例等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以问题、案例、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在使用这些教学模式时,要么容易忽视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的基础,在学生还不具备该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和整体认识之前,就盲目地布置具体活动;要么就是限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布置一些类似于“练习”的任务(问题、案例),把教学变成主题活动和任务(问题、案例)包装下的技术操作教学,无暇顾及技术操作下隐含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彰显;要么就是没有把课堂教学、上机实践操作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上机实践操作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教学误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任务(问题、案例)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专业领域的情境当中,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应从学生的能力、兴趣出发,认真地设计各个知识点的任务(问题、案例)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将各项任务(问题、案例)紧密地同知识点以及专业领域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各个任务(问题、案例)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既要激发学生对任务(问题、案例)的热情,又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顺利完成对这些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因此,任务(问题、案例)的设计非常关键,设计的科学性和巧妙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4高职应用软件教学的教学实践
一个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也是一门新知识的掌握过程,虽然不讲深奥的理论,但同样反映了学习的一般规律。按照一般的学习规律,可以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模仿期、熟练应用期和创新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三个阶段分别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1应用软件学习的模仿期
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的模仿期,主要介绍各单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我们采用“问题驱动法”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法”要求教师引导、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问题由教师提出,并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使用的命令、方法和技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但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而且不断的提出新问题,使学生进入一个积极思考的活跃状态。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例如在3DS MAX建模单元的“放样”教学中,由教师设计问题,选择学生身边的实物,如子弹、牙膏、窗帘、盘子、勺子等,并把它们布置在事前建好的场景里,使死板单调的操作“活”起来。当学生看到场景中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时,非常迫切地想一显身手。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子弹、牙膏的放样变形问题;窗帘的上下不同的波浪、左右的收拢等问题。将放样、变形、路径、缩放、扭曲等比较繁杂、琐碎难记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贯穿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思考它们是如何构思的,采用哪些方法哪些步骤完成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操作达到掌握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目的。
4.2应用软件学习的熟练应用期
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的熟练应用期是在完成单元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后,对各具体单元各知识点的综合。本阶段我们采用“案例驱动法”教学模式,当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创作或选择一些较简单的综合性案例,综合运用前面已讲过的知识,使学生在反复运用中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熟练应用。
“案例驱动法”的特点是运用案例的个性来说明、展示共性,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操作技术的教学方法。案例的构建与实现是应用软件一次完整的使用过程,制作案例的全过程就是有效地使用应用软件。在案例教学中知识点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引出,体现了案例教学注重应用效果,使知识运用结果可视化和直观化。
案例教学方式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为了把案例教学的优势,变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把制作案例的全过程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作,并对关键操作步骤加入文字说明,说明该操作步骤的目的,以及实现相同目的可用的其它方法。将该屏幕录像文件通过网络提供给每个学生,学生在制作案例时,可边观察边制作,特别是关键步骤可反复观察,或通过操作说明,采用其它不同的方法,实现相同的案例效果。
屏幕录像文件把实在的事物或情景(案例)通过技术的手段转移到屏幕上,给人以感觉上的体验。它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意图选用典型材料,使学生能集中且可重复地观察一些重要的操作。同时,它更能超越时空的局限,把物质世界中人的感观所能直接感受到的现象,通过“屏幕方式”传回到人的感观世界之中,从而产生出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4.3应用软件学习的创新期
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的创新期是在完成各单元的学习后,对整个应用软件的综合性操作和探索性实践。本阶段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这个阶段中,具有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点。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应用软件教学中,可以找一些精美的杂志封面、图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制作出来,或以学生自我设计的任务为主,让学生自己构思,进行“创作”;在Protel应用软件教学中,可以给出某些工业项目中需要的电路板参数进行设计制作。随着任务的完成,既使学生熟练和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又可以将学生设计的智慧融入到完成专业领域任务的创作过程中。这种综合性任务,能将一本书的内容高度概括,使学生通过学习将厚书消化变成薄书,又能通过思考,加入自己的理解,变薄书为厚书,最后熟练地运用应用软件。经过综合任务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水平、设计能力都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时,学生对过程、方法的掌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扎实的知识、技能。忽略了基础,过程和方法成为纸上谈兵;而忽略了真实应用情境和完整的问题解决经验,知识、技能也不具备迁移性,过程和方法也不能得到巩固发展和灵活运用。“问题驱动法”、“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等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探索精神。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习;运用“案例驱动法”引导学生操作完成案例,培养学生自学、自用软件能力;“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将知识、技能迁移到专业领域的情境中。
参考文献:
[1] 祝轩,李岩,彭进业.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 高等理科教育,2004,(4):94-97.
[2] 胡小桃. 关于高职培养目标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2007,(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