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功能探究

2009-05-11邹卫放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情感过程

邹卫放

体验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理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体验教育的生成与发展建立在构建主义基础上,在哲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基础上发展的学习理论。在帮助学生开拓新视角的前提下,教育学生如何将学习经历、知识、思想与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使新的意义和知识生成并得到构建。此外它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统一性等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体验教育的含义阐释

体验教育的发展可追溯到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教育心理学家杜威从芝加哥创办第一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开始,以问题解决法为试点,开拓了体验教育下的创新学习探讨。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体现在他常以用之的“从做中学”。杜威认为,激励学生的学习愿望就要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和结果。“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的知识获得与生活中的活动联系起来。他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以及“学校即社会”等观点,与当前体验教育的精髓不谋而合。

体验教育中所说的体验是指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因此,体验教育模式对当前教学思想、理念、方法改革下培养学习者自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新的知识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管理中引入体验教育的必要性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一节中提出:要使学习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与地点多样化。报告所强调的原则是学习的四大支柱,其中强调“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与平等的价值观,特别是要增进不同种族、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理解”;还强调“学会做人,以便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与个人责任感”等。可见,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是这一报告的中心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教育原则。那么,以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呢?靠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当然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而体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经验形成教育,它具有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另一方面在价值观上,又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

此外,教育与生活的脱离正渐渐地让学习者失去体验生活的经历,而生活世界恰恰是教育世界的根基。失去了根基的教育,就等于失去了教育的效力和意义。我们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前途”竭尽全力,呕心沥血,而学生们却似乎很少把知识获取作为一个快乐过程。在灌输式学习的压力下,教师在无止境的考试中迷失了作为教育者的方向,学生在分数论的迷茫中失去

了自我。

三、体验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功能作用

体验教育提倡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体验中搜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选方法,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1.体验教育为教与学提供更多融合的机会

体验教育是建立在构建论的基础上,在体验教育思想中,体验与探索是教育的核心。当我们置身于环境时,我们是将这种体验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由此产生新的认识。鼓励和开拓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思维的课堂行为是教育的目标。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情境。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学会如何将经验、知识、思想和已知信息积极结合而构建新知识的过程,由于教育过程是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过程。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创建知识,而教学行为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创造知识的过程,在发现中我们得以认识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知识是与学习者的自身知识结合作用的结果。

2.体验教育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很少或几乎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不认为学生具有情感体验,相反他们要求学生克服情感带来的影响,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否认学生需要道德体验,认为道德就要靠纪律来强行维持。体验教育反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强调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是形成道德规范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式,重视情意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亲自感知和领悟知识,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真正做到情知合一,共同发展。也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而不是一味地靠制度和规范来约束学生的道德底线。体验教育提倡设计实际的、新颖性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有纪律与没有纪律的不同情感体验,逐步认识纪律的内在价值,并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规范。让学生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艺术,去体验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体验创造美好生活的喜悦。

3.体验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意识就是创新意识,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是教育发展与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的今天,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法是开展创新教学的关键步骤。问题解决法是体验式教育的创新发展模式。成功教育的关键在如何教育孩子寻求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此外,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是体验教育的模式之一。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生成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第二,生成不同思想观点的能力;第三,阐述解决问题的思想能力;第四,生成新颖、独特思想的方法和能力。相对应的解决问题法的四个步骤为:第一,找出并确定问题;第二,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假设;第三,在实施中检测假设;第四,在假设中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类比、例证法、头脑风暴等活动都可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体验式教育,从根本上开拓学生的知识构建和创新思维,使学生体会学习,经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曾经提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创造的就是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学习应该是一个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空间,体现个人经历,展示个人才华,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教育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师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

总之,重新全面地认识教育理念,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这个教育的实验田地创新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让教育从根本上成为开拓学生的知识构建和创新思维过程,从现实意义上成为学习者体验社会、体验实践、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积极过程。

参考文献

[1] 舒志定.论体验教育的合理性及其展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

[2] 于景嵩.走近体验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04).

[3] 李放滔.对体验教育的认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4] 陈玉英.对开展体验教育的几点认识.教学与管理,2004(05).

[5] 赵向华.体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7(06).(责任编辑 张茂林)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情感过程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