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收中外 并蓄雅俗

2009-05-11龚文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教学内容教材

龚文莉

一直以来,音乐鉴赏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相应的统一的教材。当然,对于音乐鉴赏教学是否需要有整齐划一的教材,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就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了解,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教育的教材,并且有的教师在长期用专业教材进行替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关于针对音乐鉴赏课的教材,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出版,其中许多教材内容都具有作者自己的重点和切入点,也在不同程度上注重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笔者认为,当下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和论证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首先应本着所选择的音乐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音乐鉴赏教学中所涉及的音乐作品一方面要注重音乐的基本要素、组织手法、内部结构、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曲家为了表达他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在音乐形式上所作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和精神内涵。在学生的人生观成熟的重要时期,应侧重一些作曲家成熟时期的作品,它能代表时代思想、文化和作曲家本人的风格和特征,它们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克服音乐专业理论偏深或过于专业化的倾向,选择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得很好的作品,当然,这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但这应该是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应在教学内容所涉

及范畴的选择上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古”、“今”的角度出发选择音乐作品

根据对来自全国的音乐教师的调查访问表明:涵盖从古到今的优秀音乐作品中,许多一线的音乐鉴赏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掐头去尾的现象”。就是对远古时期的中外音乐作品,包括中世纪文艺复新时期的音乐作品不作提及。除此之外,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作品完全抛弃,特别是当代音乐作品,虽然在这两方面我们不会将其作为欣赏的重点,但并不代表它们并不重要。事实上,社会文化的变迁,艺术风格、流派的形成,音乐作品的传播,审美情趣的形成和变化,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是每一种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形成,它们都是与上一个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环环相扣的紧密联系的,古代音乐元素往往是它后来各个时期的音乐中的重要基础,欣赏内容的选择应是要追溯到最早期的有史可记的音响作品。如公元6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它的扩展在封闭的教会音乐中拉开一丝裂缝,通过附加段、继、宗教剧,教会音乐开通了一条伸向外部世界的渠道,当单纯的格里高利圣咏一旦被精心修饰扩展,多声部复调音乐产生了,它给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促成了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推动了节奏和记谱理论的发展,唤起了理性的作曲意识,这些对后来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的影响是不能缺少的。

另外,从20世纪到当代国内外音乐作品在广大的音乐鉴赏课中出现的也相当少,虽然它们也不应是欣赏中的重点,但我觉得应该有所涉及,特别是1945年以前的西方现代音乐和当代中国音乐,虽然他们可以不象音乐专业院校学生那样对它们要有多么地了解,最起码他们应该知道和我们这个时代如此临近,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家们在做什么。因为作为同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有理由对本时代的任何音乐作品作一个历史的鉴证,在他们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再不能出现“断裂”和“空白”。

总之,音乐从它开始萌芽的那一刻便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音乐充实了历史,历史造就了音乐。从西方古希腊最早的刻在墓碑上的挽歌到西方当代多元的现代音乐,从中国《吴越春秋》中纪录的《弹歌》到当代中国新一代音乐人的“新潮”音乐创作,音乐的历史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历史,从古到今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知识我们都应该有选择地纳入到音乐鉴赏的教学中。

二、从“中”、“外”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其中精品作品多得不胜枚举,针对中国的、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我们都应该适当地引入到音乐鉴赏的课堂中,不能说要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笔者做过一个调查:如今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欧洲古典音乐的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感到震动,数据显示,学生们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关注程度明显超过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关注程度,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程度也远远低于对欧洲古典音乐的了解程度。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异口同声地说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却没有几个人能唱出自己家乡的民歌,或是列举出五首以上的经典中国传统器乐曲的曲名。历史的教训也在提醒着我们做一些深刻的反思。

另一方面,西方音乐以其强大的攻势被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作高级营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欧洲音乐的欣赏概念几乎占据了主要位置,在长时期内形成了一种惯例和模式。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化有着卓越的贡献。从中国文学史、中国音乐史上可以知道,秦汉的乐论辞赋、六朝的讲唱变文、唐宋的传奇戏剧、明清的话本小说及历代流传的民间歌曲乃至宗教音乐,都曾对整个文化和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音乐该怎样展示几千年来的精华、怎样提升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这应是音乐鉴赏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匈牙利这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这一方面做的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创作的音乐教材,便是牢牢地建立在匈牙利及其先辈的民族民间音乐传统上。你可以不喜欢,可以不热爱,但不可以不去了解、知晓,这是中国人的“母语”文化之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学校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应成为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音乐教育都应把它本民族的音乐包括进来,才有助于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繁荣昌盛,也是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理解的重要的一课。因此在我们的课程当中,传统音乐起码也应占有一半的欣赏比重。当然,除了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的赏析之外也应该体现和做到与世界的接轨。所以,“中”、“外”两方面的欣赏内容都显得十分重要。

三、从“雅”“俗”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

实际上“雅”和“俗”是最难确定的东西,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在传统美学领域,仍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可以区别雅、俗的审美标准,它们具体表现在语言、体裁、题材、手法境界等诸多方面,虽然一提到“雅”我们就会想到“高雅”,“俗”便是普通的大众化。此处笔者所称的“雅”、“俗”,不是建立在所谓的“高雅”和“大众”音乐文化的对立上,而是建立在音乐的多元共存的基础之上。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作品多半是所谓的“高雅”音乐,教学内容以欧洲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为主,许多音乐工作者对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抱着轻视、冷淡的态度,谁要是搞了“流行音乐”就意味着玷污了自己“神圣”的艺术工作,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的音乐教师受着这种观念的影响。当然,作为长期以来经过历史筛选和检验的传统音乐和近代无数音乐家创作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音乐作品,它们表达的是人类精神和情感生活乃至人类许多方面的东西,其中所蕴含的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巨大而丰富的,从其中所能得到的精神陶冶和艺术享受对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但我们不能否认在教学中,现代通俗音乐这一块的缺乏,

通俗音乐、各种摇滚乐或其他的流行音乐有没有资格在学校中通过听赏来让人体验呢?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里增加流行音乐的内容。当然,在选择这类作品的时候,我们要注重作品的内在品性和它的技巧性和表现力,选择既是出色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喜爱的,又有丰富表现力而充满活力的、健康的作品,使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既包含“雅”的部分,又有“俗”的部分。正如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所说:“在教学中,老是用伟大的音乐,既不现实也不必要,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音乐能力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任何年龄的人,都不应指望他们时时都要殚精竭力。……将好的通俗音乐排斥于音乐教育之外,不仅失去了很好的教材,而且更糟糕的是,这是一种矫情的、精英主义的行为模式,只能使音乐教育事业也变得矫情和精英化起来。”所以我们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对具有不仅是“雅”,还包括有选择的“俗”的音乐的多样性持开放的态度。

当然,除了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考虑之外我们还可以从音乐风格的角度、音乐体裁的角度等方面来全方位的论证学校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选择范畴。笔者认为这将是一个重要和极富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冯兰芳.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2] 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人民音乐,2003.(责任编辑 孙海燕)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教学内容教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