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师资培训对策研究
2009-05-11周利君
周利君
【摘要】国家级贫困区县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城乡教育统筹的关键。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这一新兴学科的师资现状、师资培训与发展、培训资金和保障体系等正严重地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数据调查、结果统计、问题分析及参考国内外成功实践,为重庆市乃至全国实施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国家级贫困区县 小学英语师资 培训 对策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重庆市共40个区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区县14个(城口县、巫溪县、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秀山县、黔江县、酉阳县、彭水县、石柱县、武隆县、丰都县),占全市的35%。国家级贫困区县的师资问题正严重困扰和阻碍着重庆市义务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庆市教委已经将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列入五大工程当中。
一、调查过程与情况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小组历时一年,采用问卷调查、随访、课堂观摩等方式,以重庆市8个国家级贫困区县的小学英语教师和各区县小学英语教研员为调查对象,多渠道地了解了小学英语师资的现状、各级师资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培训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共采集了各类数据10300个。经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与统计,现以图表形式从师资现状、师资培训与发展、师资培训配套资金和制度保障等三大方面对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给予直观说明。
1.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师资队伍现状。
(1)在抽样的8个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中,平均每所小学的英语教师不到1名,数量严重不足。(见图一)
(2)在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抽样区县非专业英语教师的比例在30%以上,部分区县甚至超过了80%。(见图二)
2.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师资培训与发展。
(1)区县级骨干教师平均比例不到11%,市级骨干教师没有或者只有1个,且全部没有国家级学科骨干教师。(见图三)
(2)90%以上的抽样区县都进行了校本培训和区县级培训,但参加市级教师培训的比率则平均不到17%。(见图四)
(3)抽样区县小学英语教师交流主要以教研室示范课和校际交流为主,极其缺乏区县级、市级交流机会。(见表一)
3.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和保障制度。
如表二所示,60%以上的抽样区县基本没有建立培训保障制度,严重缺乏师资培训经费。70%以上的抽样区县没有设立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大多数情况下如需自费教师就不参加培训。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图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的英语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非英语专业教师比例超标。
目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较差是全国国家级贫困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的一个缩影。重庆市国家级贫困区县的小学英语教师严重匮乏,平均每所学校的英语教师人数不到1人,充分说明了专业教师队伍还有待扩充。
上述图表所示贫困区县教师队伍的构成,专业教师比率占12.9%~62.5%,有至少三成以上教师为转岗教师。这样的比例对于教学质量是绝对没有保障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忧虑。
2.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教师严重缺少跨区域交流的平台和培训机会。
几乎所有国家级贫困区县的小学都对英语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和区县级培训,但是上升到市级培训,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就相当少了,更不用说国家级了。虽然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仍然是符合金字塔原则的,但是基于转岗教师的比例,我们不得不忧虑区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内容和方式是否具有前瞻性、时代性。从骨干教师的数量来看,几乎每个区县没有或者只有1个骨干教师,仅仅依靠各区县进行培训后再开展校本培训,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力度显然是相当单薄的。因此,必须在形式上淡化骨干教师称号,在实质上促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达到骨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跨区域间教师的交流,鼓励和支持教师争取和珍惜受训机会,统筹安排培训,以期师资可持续性发展。
3.国家级贫困区县小学英语师资培训严重缺乏专项教师培训配套经费和制度保障。
目前,国家级贫困区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严重。在这样紧张的财政状况下,教师培训的经费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在调查中,大部分贫困区县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都是依赖市教委的组织和拨款,本区县的财政中基本没有专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资金。通常,各区县小学英语教研室都是自行组织一些小型的培训交流活动,长期下来培训工作就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小学英语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还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如培训基金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部分区县的教师必须自己承担培训费用,这就使得依靠微薄工资养家度日的教师身心疲惫。另外,也有部分教师因为承担了较多课时,学校苦于无人顶替,不准许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调查中,更有部分区县教师反映没有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也没有办公经费,由此导致贫困区县教师严重外流或者改行经商。
三、培训对策研究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师资培训已经形成了不少完整、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首先,他们通常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或政策,将在职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明确规定为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使在职教师进修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本人的头等大事之一,从而保证了他们继续学习和进修的落实。同时,将在职教师培训的时间、要求、形式、资助方式和工资待遇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使在职教师培训的操作更加规范、高效。其次,他们都建立了各种资源中心,且培训模式灵活多样,并将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与奖金、提升等奖励措施结合起来,教师选择的余地很大,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多。
综合起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在职教师培训体制由三个层面组成: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个人。政府主管部门通常提供政策和法规保障,统筹培训资源,提供资金支持等。学校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必须确保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到校外接受培训并提供培训信息、经济资助、奖励和惩罚等。教师是培训和发展的主体,既要积极投入各种专业学习的活动中,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又要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如阅读专业书籍和书刊、反思教学等。
从国内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政策支持、经济实力雄厚等原因,教育经费较充裕,部分城市已经采用与国外院校建立师资培训合作项目等方式,较大比例地公派教师去国外进行3~12个月的进修,或者采取骨干教师培训及校本培训模式。
相比之下,重庆的二元经济结构造就了二元教育结构,城乡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差距甚大。因此,国家级贫困区县要改变目前小学英语师资发展的困境,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大力气:
1.加大监管力度,明确各级职责,加强各层面协作。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每个区县的情况予以定期宏观汇总,并根据汇总了解各区县在教师培训这一环节上的共同需求和不同困难,从而开展不同类型的市级培训工作和下达不同的培训任务,要求各区县积极完成培训任务,坚持持续性培训和发展教师的工作思路。区县教委还应该具有相应的职权范围,包括开展教师培训的思想动员、信息传达、方案设计和实施、训后总结汇报等各个细节,并下达各阶段培训,要求所辖学校配合完成。
作为学校,尤其是分管小学英语教学的校级领导,则应该立足于本校的长足发展,以更长远的目光,多渠道地积极支持本校教师参与各类各层次培训,从源头上起到促进和推动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作用。教师作为师资培训和发展的主体,应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并积极制定年度学习进修计划,创造和利用机会认真参与各级培训。
2.拓宽培训经费渠道,扩大经费受益层面,提高教师待遇。
切实保证经费的投入是教师继续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切实实行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办法,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渠道筹集和设立中小学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启动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对边远贫困地区骨干教师的市级培训,原则上实行免费培训,其它有条件的地区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尽可能实行免费培训。
加强贫困地区师资培训经费的使用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师资发展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学费、差旅费按规定予以报销。各学校要按照规定落实教师的有关培训经费和待遇,保证培训时间,为教师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分层培训,分类实施,分批受益。
遵循教师培训要坚持“面向全体、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在国家级贫困区县应推行校本培训和瀑布式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真正做到分层培训、分类实施、分批受益,积极推荐学习中英合作重庆市小学英语培训项目的成功实践经验。
第一阶段:市级培训者培训。重庆市教委组织小学教师英语培训基地——重庆教育学院对各贫困区县小学英语教研员开展以专家为主、专家学员互动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的集中培训,然后让他们通过分散研修阶段在一线进行教学实践,最后带着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本区县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与专家和同行进行现场面对面的探讨、交流,并具体分析和制作本区县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区县骨干教师培训。各贫困区县小学英语教研员经过快速的培训知识和技巧的消化吸收之后,即可依据已经制定的培训实验方案,以自身为中心,同时聘用不同级别的国家级、市级专家,合作实施不同需求的培训。如转岗教师培训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上,包括纠正语音、语调,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讲授实用课堂教学用语、课堂教学技巧等内容,帮助他们快速走上小学英语教学正常化道路。又如,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应将重点放在专业教学策略和更新教学理念上,包括国内外/主城区和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发展、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技巧、小学英语学科科研选题和方法指导、如何指导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等。
第三阶段:全体教师培训。全体教师的培训可以理解为区县骨干教师培训的延续,也就是校本培训,通过区县级或者市级骨干教师与全校教师进行案例探讨方式等,具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也利于收集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带回国家级或者市级培训及专门的研究院校予以探讨和解决。
如此以来,校本培训结合瀑布式培训,以问题收集——专家理论指导实践、与骨干教师集中探讨对策——骨干教师举一反三、实践示范——全体教师实践、总结经验并提出新问题——问题收集——专家理论指导实践、与骨干教师集中探讨对策——骨干教师实践示范……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式来逐步促进国家级贫困地区师资的发展。也就是说,师资培训要实行循环模式,而不仅仅是一次或者两次的集中培训就够了,更不是不断更换培训对象获取数量上的骨干教师就行了,而应该本着在循环中让更多的教师达到骨干水平,并扩大辐射示范作用的宗旨,以期师资水平的全面提高。
4.创建交流平台,实行资源共享。
培训必须可持续性发展,并不只是指代集中学习阶段的培训,它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通过培训,建立和完善市、区县、学校三级教师培训网络,建立以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教研、科研、电教等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立市、区县教师继续教育师资库,发挥师资库的作用,这也从根本上形成校本培训与瀑布式培训相结合的循环培训模式。
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实行教师资源共享。积极争取发达地区学校加大对国家级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力度;认真组织主城区学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建立对口支援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任期目标管理,使贫困地区在资金、设备、师资和教学经验、教育管理等方面得到切实的帮助和支持;鼓励市级重点小学、市级示范小学、特级教师通过对口支援形式,免费接收贫困区县小学英语教师到校进行教学体验和实践;利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拨款,逐步打造和扩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资源网络和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涛.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2]罗震山,莫颖.广西农村小学英语师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1).
[3]夏丽云.关于苏北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的现状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1).
[4]倪丹英.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2).
[5]曹伟华.小学英语教师有效性培训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6).
[6]冯俊莉.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