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寨时代”是否真的到来?

2009-05-11颜良成

学理论·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化

颜良成

要说2008年什么词汇最红最火最流行?莫过于“山寨”!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岁末年初的“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形成了当前的“山寨文化”。“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有非正规军的意思。最初是指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如今,山寨一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山寨太火,火到惊动了中央电视台,在接连几天被《新闻30分》报道后,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上了《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的报道,点燃了传统媒体对山寨文化密集式的报道及讨论热潮。整个2008年底2009年初,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刊发评论员文章,对山寨现象进行讨论。“无人不山寨”,已成为当前一种生活状况。因此,有专家惊呼:“中国已进入‘山寨时代!”

“山寨现象”生活无处不“山寨”

时下被网友热议的最“雷”话题之一,无疑是“山寨”。从2003年出现山寨手机开始,到2008年网络蹿红,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山寨文化一路被哄炒起来,且不断地蔓延其在生活中的落脚领域,令人不能小觑。

山寨文化版,很“酷”很平民。所谓“山寨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民间文化、大众文化,是不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人的自娱自乐,有时也是以戏谑的方式对精击文化的解构和挑战,显得很“酷”。“我们中国电影可能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冯小刚,一个是阿甘。”在湖南卫视2008年11月23日晚《零点锋云》节目中,一位影视界人士如是说。“感谢”理由是,冯小刚导谈的影片创造了极高的票房价值。而阿甘,则是被称作“烂片之王”的导演,但他将自己的电影贴上了“山寨”的标签,赶上了2008年的山寨潮流。因而红极一时。网民们不仅恶搞影视剧,也恶搞话剧,山寨《红楼梦》、《西游记》等,搞得人笑断肚肠。山寨歌曲演唱得惟妙惟肖,还出现了山寨《百家讲坛》。甚至出现了山寨网站,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山寨网络搜索引擎了。2008年底,网民老孟声称要办一台“山寨春晚”,大年三十在网络上直播,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PK。老孟的叫板引来网上应声一片,很短时间就收到了网友自发报名的千余个节目。甚至有商家愿意投入巨资资助“山寨春晚”。接着,西安也要搞“山寨春晚”,长沙也要搞“山寨春晚”,还有一个“北漂春晚”正在筹划中……春晚被“山寨”,网络上热得爆了锅。山寨文化的“酷毙”、平民化,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参与。

山寨产品版,很“雷”很便宜。产品是山寨的源发地。追根溯源,现在风行的山寨文化,便是起源于广东一些地方以仿冒名牌起家的山寨手机。这些仿冒手机式样把人雷倒,价格便宜得一蹋糊涂,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山寨手机的成功,引发了一股仿冒潮,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数码行业。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的“山寨厂”,遍布广东。接着山寨洗发水、服装等等诸多产品,占据了大街小巷。在重庆电脑城和手机销售集中的商业区,山寨产品热销。消费者反映,首先是价格低廉,其次是个性十足。重庆沙坪坝华宇商街,山寨手机比比皆是,一些商家甚至提供比品牌手机还要好的服务。重庆如此,全国其他地方亦相似。山寨手机已经在大规模“攻城略地”,大量流入市场。其他山寨产品也不甘落后,向市场发起了攻击。在南京出现了“山寨一条街”。南京市文安街有一段鳞次栉比的山寨店群,乍一看外观,以为是国内外知名店铺,仔细一看才能发现,屈臣氏、星巴克、必胜客、李宁、哈根达斯等已被“山寨”为曲同氏、巴克星、必胜湖、李明、哈根波斯。虽然事后证明,这是当地开发商的炒作行为,但如此山寨的做法,还是让人感觉到山寨文化的猛烈。

山寨娱乐版,很“囧”很恶搞。山寨一词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向娱乐界蔓延,并成了网民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山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幸福像草儿一样》、《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荒诞不经无厘头,但让人捧腹。南京工程学院几个男生拍了一部英文短剧《新白娘子传奇》,情节和表演、部分中国式英语都让人爆笑,雷倒了无数网友。白素贞、青儿全都是男生扮演,法海收妖的“钵”是一个脸盆,白蛇现形后变成一根缠绕的usB线,无不让人喷饭。甚至配上泰坦尼克号音乐,恶搞得“恰到好处”。恶搞得最“圃”的莫过于演艺界明星,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粉墨登场,演出各类广告,男模版李宇春、志愿者版许茹芸、车模版范冰冰等,几乎以假乱真。周杰伦、刘德华、周华健等大牌大腕也不能幸免。山东一家技校的广告,把周杰伦复制得出神入化。一个长相酷似周杰伦的少年,用同样的句式介绍学校的所有专业。观众笑骂被“雷得外焦里嫩”。一些山寨恶搞还吸引广大网友参与。山寨版“诺贝尔奖”便由网民投票产生:“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是华南虎事件中的周正龙;“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纪连海,因为他考证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婚外情;“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经济学家徐滇庆,因为他坚持说深圳房价不会跌;“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刘翔“零阻力”比赛服设计师。山寨的娱乐性调动了广大网友参与的积极性。

山寨社会版,很“牛”很普及。山寨之风从网络刮上了社会,山寨成为模仿、造假的代名词。山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褒也有贬。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6名大学生,用废旧的塑料瓶、用过的废纸片、垃圾箱内掏来的百事贴等废品,将寝室装饰成了太空舱,其效果照片在网上一经发表,立即引来大量点击,网上热议为山寨版“神七舱”。山寨一词的外延扩大,就连政界的模仿行为也被媒体冠以“山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政府模仿美国白宫,建造了政府办公楼,被群众称之为“山寨白宫”;山西临汾尧庙广场建造模仿“天安门”、“天坛”、“华表”等,被群众称之为“山寨天安门广场”。最近,网上又传出了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皇木厂村建成“山寨版前门楼”。像这样的官场山寨奇闻更是“拍案惊奇”,一个骗子山寨一下某领导的声音,下属单位马上将数十万元现金打到骗子的卡上;机关职员为了报销发票,山寨一下领导笔迹,立马报销;要评职称了,山寨一篇论文;要出国游山玩水了,山寨一份所去国的邀请函;为了忽悠上访者,山寨一份“红头文件”……山寨之多,不胜枚举。因为是政府行为,所以“牛气冲天”。真是生活中无处不“山寨”,无人不“山寨”。

“山寨”林立野蛮生长的文化异军

2008年,山寨一词不但网络上最红火,在生活中也“山寨”林立。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家园,这个过去只在古装片和武侠小说里出现的名字,已经泛滥成最为热门的网络流行语。古时的“山寨”是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不受朝廷管辖;而今的“山寨”却有着更为广泛的意思,以至于2008年为“山寨元年”的说法由此诞生。

寨旗,打出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的盛行,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功不可没,他们的推波助澜,才使山寨文化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其中有正规媒体,也有山寨媒体。湖北爱齿尔专业牙齿美容医疗机构,就做了山寨版的新华网、人民网给自己打广告。它将网站页面做得和新华网、人民网一模一样,只是在新华网(xinhuanet)的“t”后面藏了一个“a”,人民网(people)的“e”后面藏了一个“i”,这种网站极具迷惑性,因为从地址到界面,都和正规网站差不多。也有正规电视台直接参与山寨文化的“创作”。近两年来,国人对美剧追看成风,其中较受欢迎的《丑女贝蒂》就被“山寨化”。湖南卫视自制的山寨版《丑女无敌》,在收视率上一路狂飙。浙江版山寨剧《西游记》更爆出雷人消息,唐僧师徒四人都谈恋爱了。不过,人们留意一下便可发现。山寨打出的“杏黄旗”上有四个十分抢眼的大字“草根文化”。这些山寨文化迎合了普通群众的欣赏和娱乐需求。山寨文化的“旗手”阿甘曾说:“山寨无罪,恶搞有理。”自从一部《疯狂的石头》成功之后引起无数效颦之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惹起网上更多的抄袭“公案”。中国文艺界各个角落的恶搞之风摇身一变。树起了“山寨”的大旗,成为“草根文化”的代言人。

寨民,钟爱廉价商品。山寨文化在网络世界有大量的追随者,称为“寨民”。寨民们有从众和猎奇心理。有调查表明,山寨“粉丝”的团体正越来越大,他们中大多数人追求山寨产品的“价廉物美”。寨民们普遍认为,山寨厂的产品经济实惠。有不少网民明确表示,明知“山寨”横行对正牌是种冲击,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但还是抵挡不住山寨的诱惑。原因很简单,它具有价格优势,适应大众的消费口味,所以能占领市场。以手机为例,300多元的山寨手机,不仅式样新颖时尚。而且4000至5000元的正规机所具有的功能,它一个不会少,虽然保修和维修没保障,但就算其寿命为一年,每年买一台,十年也只花去3000多元,年年都可使用新的。而一台正规机能否用十年还要打问号。这样的产品谁不喜欢?既然大家都喜欢,山寨队伍就不断扩充。因为如此,从2006年山寨手机大举入侵以来,正规手机厂商节节败退,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国内1/3手机市场落入山寨手中。如今,山寨军团又开始扫荡3C制造业。2008年二季度,广州海印市场惊现山寨平板液晶,其中不少甚至已经打开了海外销售渠道。接着,山寨相机又大规模登陆网上销售平台和卖场。电子产品全面走入“山寨时代”。电子产品只卖“白菜价”,“寨民”队伍没有不扩大的道理。

寨风,行走低端路径。2008年1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对“山寨现象”进行探讨,五成网友看好山寨产品。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敢想象这么不入流的“山寨风”能刮进《新闻联播》。“山寨风”在民间流行已久,并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它在模仿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终于闯入了主流文化的视野。关于山寨文化意义上的解读铺天盖地,然而,“山寨风”行走的低端路径倒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据《新闻联播》报道,在北京木樨园手机批发市场,每天有上万人出入,不少人都是冲着山寨机去的。不仅木樨园手机批发市场如此,全国经营山寨机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保守估计,山寨机已经占去了1/3的手机市场销售份额。如果仔细分析山寨风的市场流变,不难发现,它一开始瞄准的是低端的消费群体,使用者大都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是慢慢地,它突破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局限,演变为一种大众流行时尚。“价格低、功能多”这张牌,让它备受青睐。山寨风行走了一条低端路径,直接把貌似高端的产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就连白领们也纷纷响应“无山寨,不销魂”的号召,加入到山寨产品的消费行列,这才创造了今日的“山寨奇迹”。“你上你的庙堂,我上我的山寨”。如今,山寨林立,异军突起,以至于有人惊呼:“山寨文化无处不在,全盛时代已经到来。”

观点博弈是封杀还是宽容

面对来势汹汹的山寨文化,人们观点不尽相同。一家网站就山寨文化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或代名词,此外冒牌、剽窃、劣质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显然,这些人对山寨文化持一种褒扬的态度。山寨风的盛行,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争议。其博弈的主要核心便是对山寨文化是封杀,还是宽容?另据中国青年报等就山寨文化在网上所做的调查结果看,三成左右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冒牌文化,其核心是剽窃;五成以上的网友看好山寨文化,认为应该任其发展。

正方:顺应民心,风头正劲。支持者们认为,山寨文化并非洪水猛兽。所谓存在即合理,只要山寨做的假而不劣,冒而不次,伪而乱真,就完全有存在的理由。不少今天十分成功的大企业都是从山寨起步的。比如搜狐最初可以说就是雅虎的“山寨版”。甚至有人认为,欧洲17世纪出现的中国热和对中国产品的仿制,也能理解成一种山寨行为,而正是这一山寨行为促使欧洲迅速地超越了中国。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呜看来,山寨文化总是被大众用“非正统”、“无知识产权”、“占据山头自立为王”、“小作坊”等词语与其联系,其实,虽然这个概念刚刚诞生,但是它的涵义在民间早已有之,几乎所有主流的文化最初都有“山寨”的影子。在顾教授看来,从广义来说,人类的文化发展史就是一个山寨文化蓬勃兴起的过程,“远的如《诗经》古诗、乐府诗歌,近的如《刘三姐》里面的对歌,都可以算作山寨文化,它们最初都是诞生于民间,属于自发形成。后来才由政府采集、文人加工,从而成为经典流传下来。甚至可以推论,宋词、元曲这些文化经典,由于词牌、曲牌的曲调都来自于民间,因此也可以说是从‘山寨起家。后来的京剧、越剧、昆曲同样如此。”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撰文认为,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山寨文化、山寨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

反方:侵权克隆,强取豪夺。有观点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充斥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山寨文化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经济的自由也就像贴牌一样,变得一文不值了。山寨产品为什么

这么便宜?因为它不必缴纳国家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大价钱研发产品;因为它是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把别人产品改头换面地组装拼凑一番。甚至有人疾愤不平:“在‘山寨帮的集体狂欢中,是市场的混乱与沦丧,是国家合法税收被商贩抢劫。”山寨文化“混淆了公众的价值判断,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之间的界线就变得模糊了。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你的就是我的,行‘拿来主义。”还有网友指出,山寨文化的核心是“简单效仿、小偷小摸和强取豪夺”。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不如说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的裸露与讽刺。更有网友直言,山寨文化是一种“自由的、自利的、自私的亚文化”。

中立方:自由发展,自生自灭。在正反双方博弈中,一种中立的观点认为,从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低俗文化,一直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的对立存在,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不应该利用文化权力打压谁。宽容一点,我们还会发现,许多看似低俗的大众文化背后,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有时会让人吃惊。当然,山寨文化产品如果涉嫌侵权抄袭,自有法律予以规范。但抡着捍卫文化的大旗去喊打喊杀,不合适。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在批判山寨文化低级趣味之后说:“人不可能一直崇高,也不可能一直恶搞,因此,社会上主流文化和山寨文化并存的现象是正常的,山寨文化让我们的表达方式更真实,也更多样化了。”对山寨文化是封杀还是宽容,目前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山寨产品的出现给市场规范和行业监管带来一定麻烦,但它也符合一些消费者需求,而且在“山寨现象”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如果一棍子打死,将引发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山寨产品”的管理,严防违法山寨产品;另一方面也可考虑让山寨产品接受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让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

是耶?非耶?关于山寨文化的争论可能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山寨文化如今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一个需要所有人去正视、去思考的问题。

规范运行“山寨”也要有底线

对山寨文化的解读,有一个现象非常耐人寻味,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分歧。传统媒体对山寨文化所形成的主流意见是:山寨文化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的替身,山寨文化不能给山寨产品披上华丽的外衣让其招摇过市。然而,网络媒体却将山寨文化赋予了“挑战文化霸权、消解各种强权”的含义……由此可以断定:网络是山寨文化的发现者和培育基地,而传统媒体则是山寨文化的终结者。面临着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尴尬处境,山寨文化下一步不知该往何处去?

然而,有专家指出,山寨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底线,没有底线的山寨文化是不好玩的。这个底线,就是法律。应该说,当前的山寨乱象丛生,山寨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担心的问题,有些山寨的产品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人生安全。据报道,四川省成都市一居民,购买了一台山寨热水器,洗澡时突然发生爆炸,房顶被炸出一个窟窿,该居民被严重烧伤。因此,山寨的乱象丛生亟待规范。但是,由谁来规范?怎么规范?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既然山寨已经建立,政府的有关部门就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严格规范山寨的行为、路径,依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山寨文化在中国百花园中确立一席之地,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真正的“山寨时代”尚未到来,因为山寨今后的路还很长,而且还很艰难。

责任编辑/田苗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