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积极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服务

2009-05-11刘春和

学理论·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人才培训

刘春和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科技化为特征的工业化道路,人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从哈尔滨市的实际出发,应该说新型工业化是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核心点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关键点是努力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为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引进紧缺人才

1、编制发布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指导有效”的原则,根据哈尔滨市人才队伍现状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编制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明确紧缺人才的产业、行业、专业等,向社会发布,加强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有效指导。

2、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措施。对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注重引项与引智并举,以项目引人才,以科技合作引智力,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积极通过柔性流动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对柔性流动来哈的人才,给予哈尔滨市民待遇,探索建立“特邀、兼职、项目合作与攻关”等人才柔性流动的可操作性办法,研究制定人才柔性流动的相关政策。,

3、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哈尔滨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孵化器面积。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海外留学人员来哈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来哈工作和创业的具体办法。集中引智资金,重点扶持具有高科技含量项目创新型工业化企业的国外人才引进。加大我市工业领域重点学科专家派出培训力度,对攻关型科技项目专家培训优先立项,着力开发填补省内、国内科技空白的培训项目。

4、增强企业引进人才的吸引力。一是坚持“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项目”的原则,构建“适宜创业”的人才发展环境。以紧紧围绕为我市装备制造、农业、医药、化工、食品、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切入点,与我市振兴老工业基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进一个好项目。争取带来一批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二是强化“人才立市”的观念,构建“适宜人居”的社会环境。树立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第一要务,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市上下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转变服务理念,构建“适宜人全面发展”的服务环境。逐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在人才创业方面给予扶持和鼓励,使人才辛勤的努力获得较为理想的回报。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人才创业的小环境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真正做到用政策引人才、用事业留人才、用感情拴人才,使我市真正成为能干事、干好事、干大事的好地方。

5、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择业标准符合社会需要;开辟网上大学生就业专栏,做好就业指导、咨询和推荐等专业性的服务,努力实施彰显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对来哈市工作的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实行更优惠政策。优化就业环境,留住本埠人才,每年要力争留住一半以上哈籍生源毕业生。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1、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驻哈中直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我市培养各类紧缺人才,鼓励我市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来我市联合或独立创办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市属院校办学质量,使其逐步成为地方特色明显、学科优势显著的大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中等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加快技师学院建设步伐,形成以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学校为主体,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国内知名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和先进制造业实用人才培训、输出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紧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用于培养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

2、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培训制度。开展以提高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系列培训。支持社会办学机构、企业家社团和行业协会举办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研讨会和专题讲座。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年选拔部分企业管理人才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组织部分大中型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境外培训或调研学习。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将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名师带徒活动,强化岗位培训,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培训并举,紧密衔接劳动力市场和国家职业标准,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

4、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重点推进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对俄经贸和科技合作的实际需要,组织强化培训,培养俄语专业人才,推进对俄合作与交流。

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加强市级专家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创新服务理念和内容,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专家研讨班,跟踪专业领域内前沿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讨,在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上下功夫。建立专家后备人才库,形成市级专家梯队。

2、重点推进领军人才建设。开展市长特别奖奖励和表彰活动,大力推行《哈尔滨市特邀专家制度》,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以适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现实需要,弘扬和激励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社会反响强烈、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各类优秀人才,进一步营造我市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3、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加资金额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支持研发方向明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优先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科技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形成创新人才队伍梯队。

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人才活力

1、建立注重业绩和能力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逐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经营管理者考核评价工作。建立职称社会化评聘机制,积极推行和规范职业资格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行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2、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根据用人单位的特点,实行岗位工资、项目(课题)工资、年工资(年薪制)、兼职工资等分配形式。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效益及职工收入密切挂钩。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试行股权制和期权制。对在关键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实行技术入股和协议工资制度。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

3、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实行竞聘上岗。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实行组织推荐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健全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聘制度,完善全市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在企业关键岗位设立“首席专家”、“首席技师”和“首席工人”。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优化人才环境

1、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哈尔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战略取向和重点,建立健全培养、吸引、用好三位一体,待遇优惠,机制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创造性地实施已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大力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强化舆论引导,增强我市人民对外来人才的亲和力,开辟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快速通道,做到立志创业给岗位,施展才华给机会,效益显著给奖励,突出贡献给地位。

2、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重点培养发展国际人才市场、专业技术人才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技能人才市场。构建开放、多元化的人才市场格局,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人才中介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及国外有影响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我市。

3、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消除体制性障碍,努力构建人才服务、创业服务、市场服务和政策服务四大人才服务平台。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才选拔、奖励、培训、职称评审、人事代理、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上同等待遇。以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需人才为重点,汇集、整合人才信息,进行人才资源信息储备,实现网上人才资源和政策信息查询。不断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法规体系,提高人才工作法制化水平。大力宣传我市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及人才成长创业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肖莉虹

猜你喜欢

工业化人才培训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