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创新破难题 科学规划谋发展努力把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工作推上新高度
2009-05-11俞滨洋
俞滨洋
当前,正在全国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求真务实、统筹规划、高效服务,城乡规划在科学合理利用城乡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决定了我们在城乡规划中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观念、发展观念和科学观念。对于城乡规划来说,以发展的眼光推进规划的和谐与合理布局比什么都重要。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的城市规划已不适应当今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城市车流、人流日益增多,结构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城乡空间资源日益减少,考虑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诸多矛盾,在城乡规划上突出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规划主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惠千秋的大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城乡规划上,突出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规划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善于创新的领导班子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坚持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科学分析哈尔滨市城乡规划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市城乡统筹规划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用科学规划来描绘我市城乡发展的前景。所以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谋求发展,而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我市规划大发展的新形势,局领导班子带头更新规划理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规划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
一是更新规划理念。面对快速发展,必须树立城乡规划服从、服务于城乡发展大局的新理念。借鉴国内外最新成果,我们制定实施了“科技兴规、服务兴局”战略,坚持做到“五个转变”。即从原来就规划论规划向以经营城市为先导,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因素的“统筹规划”转变;从原来“闭门造车”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意见的“民主规划”转变;从原来解决单体项目问题向健全功能配置,增加公共空间的“宜居规划”转变:从传统规划向应用互联网络、卫星遥感、虚拟城市等信息技术的“现代规划”转变;从原来只注重主城区向城乡统筹,打造“哈尔滨大都市圈”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转变。
二是改革管理体制。要想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统筹兼顾作用,必须加强规划集中统一管理。为此我们将分散在各区的规划权集中上收,同时围绕城市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在区设立了垂直管理的规划分局。改革使原来各辖区规划管理混乱、标准不统一的状况得到了根本转变。采取有效措施,为各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实现了城市规划“一盘棋”,发挥了有效调控作用,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是创新审批模式。我市地处高纬度寒冷地区,建设施工期短。如何缩短审批时间,为城市建设争取宝贵时间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对传统规划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由“橄榄”变“哑铃”、“串联”变“并联”。即审批提速,加强规划编制和批后管理,实现管理“扁平化”;在项目审批中,各环节部门同时介入、到现场踏查、集体研究,有效地简化了程序,缩短了时限,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规划编制注重规划服务社会发展的科学性
城乡规划的核心是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质量。随着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规划突出科学发展观益发重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城乡规划要先行,就要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理清规划的整体思路,破解规划中的难题,把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贯穿到城乡规划的各个层面中去,服务于城乡整体发展趋势,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使我市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发展。
把规划编制作为全局的一项重点工作,不断加以强化。在上级党委和政府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专门规划编制管理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吸收先进科学规划理念,着力提高规划工作水平。哈尔滨市基本建立了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具有现代理念、前瞻意识和科学性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为规划审批、管理和执法监督提供了依据,为哈尔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超前服务。
一是深化完善了《哈尔滨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哈尔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我们及时补充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代表市政府向建设部进行了专题汇报,积极推进了成果报批。哈尔滨城市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清晰,“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的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得到了确定,搭起了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按照中央、省、市精神要求,组织编制的《哈尔滨市近期建设规划》和《哈尔滨住房发展规划》紧密关注民生,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建设支撑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系统和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为重点,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发展与建设。
二是市区城市控详规划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按照市政府及省建设厅关于市区控详规划基本全覆盖的要求,我们组织完成了88片、覆盖面积达283多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实现了控详规划全市无缝连接全覆盖,规划成果公开征集市民、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后,经专家评审论证,并按照规定履行了报批程序,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依据。
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我们组织开展了22个镇、209村的省、市新农村试点规划,试点村规划覆盖率达到70%以上。组织开展了所属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5个县(市)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还组织完成了《哈尔滨市村屯规划编制导则》、《哈尔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屯规划图集》等一系列规划成果。为有效指导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局组织编辑了《哈尔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规划建筑设计图集》,设计了四大类、24种新农村住宅样本,免费向农民发放,受到普遍欢迎。
简化审批程序增强规划服务城乡建设的实效性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
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这也为坚持科学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城乡规划事业必须先行一步。怎样变管理为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为实现“哑铃型”规划管理模式,积极改革审批制度,压缩具体项目审批环节,简化程序,审批运行时限由43天缩短到34天,同时工业项目审批时限由34天缩短到16天,成为全国规划行业审批时限最短的城市之一。具体做法是:
一是规划立项,变“集权”为“分权”。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局党组确立了服务基层、重心下移的指导思想,按照“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分级审批”的原则,将市局管理权限和分局管理权限作了明晰。在审批管理上实行抓“大”放“小”,局机关对总体规划、重点地段、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总把关”。在规划审批管理中,赋予各规划分局对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下,建筑面积在6万平方米以下,控制高度24米以下工程的审批权。
二是规划窗口,变“受理”为“办理”。为提高审批速度,专门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城市规划窗口设立了工业类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办公室,指定了一名局领导专门分管,选择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干部常驻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办公。对厂区、工业园区内的工业类建设项目可直接在服务中心窗口办理行政许可,不用再到市局审批。对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等重要工业类项目由主管局长召集有关人员在窗口现场研究办理。窗口受理的工业项目审批全部在16个工作日办结,提前办结率100%。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哈东轻厂、哈飞集团、光宇电源、量具刃具厂等60余个工业建设项目的协调会,提高了审批速度,受到了普遍好评。
三是规划审批,变“串联”为“并联”。改革审批制度前,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要经过选址、用地审批、建设工程审批等三个环节,各审批环节之间互为前置条件,前一阶段审批完不成,下一阶段的审批工作就无法展开。由于我市冬季漫长,建设施工期比较短,建设单位和群众对缩短建设工程行政审批时限的要求非常强烈。为解决这一难题,局党组提出要精心打造审批提速、绿色通道、亲民解疑、管帮结合“四个工程”,将审批提速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在规划审批办理过程中,改变审批程序,由“串联”变为“并联”,各环节在受理报建项目后由原来的一个部门介入,改变为同时介入、齐头并进,加快了审批速度。目前,规划局的建设项目审批已经实行网络化管理,受理的项目录入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后,各业务处室能同时看到项目的信息,按照各自职能一起介入、共同到现场踏查、集体研究、共同把关,形成了并行运作的“并联”模式,有效地缩短了时限,简化了办事程序,堵塞了漏洞。
四是规划服务,变“坐堂”为“出诊”。我们先后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各区、大企业、大专院校了解拟建设项目情况,同时通过与发改委沟通,随时掌握项目立项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和了解情况,帮助建设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使一些项目在正式受理前就做到了心中有数。一些报建项目在组件报批过程中发生了问题,我们打破常规,未受理正式报件就帮助协调解决。黑龙江长泰润滑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平房工业园内建设生产用锅炉房项目属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经我们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了该企业园区集中供热与生产用热重复的问题。针对电镀、造纸、铸造等重污染企业分散、污染严重、三废无法处理等问题,我们与环保部门共同组织走访调研。提出了建立重污染企业工业园区,统一布置污染企业的建议。为切实协调解决好企业和建设单位在规划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我们主动深入到群力新区,帮助解决了160家搬迁企业在新榆工业区选址的问题;深入到哈汽轮机厂,帮助解决了企业路网与规划路网难衔接的问题。2007年以来,局领导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基层和企业现场办公160余次,帮助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170余个,深受服务对象和市民百姓的好评。
强化监察管理维护规划调控建设秩序的严肃性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发展大局,树立全局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新的发展形势与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城乡发展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为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我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加大规划执法监察管理工作力度。
一是完善联合执法制度。作为联合执法牵头单位,我们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联合执法运行机制。起草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联合执法监察管理工作方案》、《建设工程项目联合执法监督管理系统信息网络运行机制与工作程序》、《建设项目联合执法监察管理工作单位及个人考核奖罚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在联合执法组织机构中,增加了监察、房产、公安、电业、供排水等部门,增强了联合执法的力量。对于违法建设行为采取停794,~电等新举措,加大了执法力度;建立了联合执法工作效能评议和例会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绩效考评;构建了纵横相济的监督体系,采取市区联动方式,先后拆除南棵绿荫小区、新北方电缆厂、金盛开发公司、香坊新城办事处等违法工程3万平方米,有效地控制了私建滥建行为的发生。
二是提高科技监察手段。采取现代遥感技术进行跟踪管理,对建设工程进行全程监控,加大了对工程在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力度。积极进行“数字规划监察”工作调研,酝酿借助“数字城管”的公共资源,开发“数字城市规划监察”平台,为实现数字动态监察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全天候监管。除正常工作日外,执法人员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对建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监管”。我们先后对道外二十道街滨江凤凰城住宅工程、哈医大花园街博士生公寓、信中开发宣化街高层住宅等40余项建设工程,采取24小时全程监控,防止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2008年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市城乡规划上档次、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性一年。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新目标的总要求,继续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关注公共需要、关注公共空间、关注公共利益、关注公共产品、关注公共安全,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再做新贡献!
责任编辑/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