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模式增速绿色GDP

2009-05-10乔晨曦

凤凰周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资源发展

乔晨曦

6月的鄂尔多斯,绿色葱笼、生机盎然。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未消退的时候,以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典型之一广受赞誉的鄂尔多斯市,因其逆势发展、风景独好,又一次聚集了人们的目光。

据新近统计数字表明,上半年鄂尔多斯的财政收入达183.8亿元,增速达59.7%。在金融危机蔓延、经济普遍低迷的背景下,鄂尔多斯一枝独秀,不能不令人惊叹,同时也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为此,《凤凰周刊》记者就鄂尔多斯在国家级战略能源基地定位中的发展战略,专访了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

记者:在内蒙古国家级战略能源基地的规划中,如何思考鄂尔多斯在战略能源整体布局中的地位,如何做好煤炭产业的整体布局?

杜梓:作为国家战略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自身置于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定位,在满足国家能源需求中推进煤炭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煤炭工业大型化、基地化、现代化,形成了2亿吨煤炭生产能力、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

同时,我们着眼于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顺应国家能源产业布局调整与规划,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煤气化为主攻方向,推动由煤电转向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开发了煤制气、煤制焦、煤制油、煤化工、煤制肥、煤基醇醚燃料等多条产业链,推动煤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大型化、集中度和高端化。目前,神华煤直接液化、伊泰煤间接液化已出油,神华300万吨二甲醚等大项目开工建设,有把握形成超过一干万吨的化工项目和能力,世界一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初具雏形。

神华煤直接液化厂区

记者:在高速发展中,鄂尔多斯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有效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

杜梓:改革和发展总会产生一些新问题,甚至会带来阵痛,但发展绝不能因此停滞、裹足不前。

首先是加快发展的问题。尽管鄂尔多斯人均GDP超过1.4万美元,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三,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还不大,2008年,我市GDP只有1603亿元,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

其次是转型发展的问题。当前,转变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走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是我们的根本出路。

第三是和谐发展的问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因此,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才能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和好事,谋更多福祉和利益。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富民惠民作为发展的第一目标。几年来,在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年均增长29.3%,2008年全市财政增收的89.3亿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今年我们给老百姓承诺了“八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市本级投入37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2004年,我们就率先实施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2005年率先推行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人均合作基金达到100元。2005年先推行了农牧民低保制度,2007年启动了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农村牧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300元,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8元。2008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施了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无业居民养老金标准不低于每月450元,农牧民养老全标准不低于每月20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扩大就业,对农牧民和鄂尔多斯籍的高考落榜生全部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75%以内。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已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60万平方米,今年要建成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万平方米廉租房,3年之内基本解决全市城镇无房户的住有所居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着力解决一批生产经营难题,一批就业岗位,一批沼气入户,一批信访案件,一批进城农牧民安置房和城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宣传一批先进典型等“六个一批”,确保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食品安全、职业技能培训、电视机入户、进城农牧民社保“六个全覆盖”。

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今后,我们将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多元,推进经济增长由资源消耗、投资拉动向要素支撑、科技创新转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

记者:如何看待鄂尔多斯城市建设“过于超前”的质疑?

杜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鄂尔多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规律。鄂尔多斯的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43.5%提高到2008年的65%,吸纳农牧民进城35.4万人,加上外来人口,仅东胜区人口超过65万。但是由于我们的城市建设起步晚、基础差,依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其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当说,城市化最大的受益者、享受者是老百姓。我们修马路、建广场、铺绿地,把城市建设得漂亮、大气、舒适,就是为了给市民创造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享受现代文明。过去,我们的城市公共服务欠缺,配套设施不完善,自来水都不能正常保障供应,更谈不上建设绿地、广场;现在,鄂尔多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7.5%,绿地率21.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6平方米,绿树成荫、绿地成片,污水、垃圾都实现了无害化集中处理。

第三,城市建设要有前瞻性。城市规划必须超前构筑,既要着眼当前,又要面向未来,为以后发展留足空间,否则,很难走出城市建设一落后一拆除一再建设的怪圈。我们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着眼于打造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体量,充分考虑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空间,并把自然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质量、人口增长分布、产业发展协调等因素考虑进去。所以,鄂尔多斯的城市建设,体现了前瞻性,而不是你所说的“大跃进”。

记者:资源过度、过快的开采很容易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如何实现发展和环保和谐共处?

杜梓: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占总面积的48%,干旱硬梁、丘陵沟壑地区占48%,只有4%的宜耕宜种土地,“十年九旱,灾害连年”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建设,2000年,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发展舍饲养殖业,使不堪重负的8816万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制定并实施了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生态恢复区“三区”规划,今年将建成两万平方公里无人居住的生态自然恢复区,全市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不足25%提升到75%以上,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多赢局面。

我们把环境容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坚定不移地关小上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闭小煤炭、小硅铁、小火电、小水泥2400多座,淘汰落后产能3400万吨。区域环境质量大为改善,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黄河流经我市728公里,境内无一家污染物排黄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污染治理,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减排,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记者:尽管鄂尔多斯煤炭储量极为丰富,但依然面临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的困扰。鄂尔多斯在能源战略规划中如何应对这一难题?

杜梓:资源型城市因矿而兴、因矿而衰的先例确实存在,教训也刻骨铭心。从资源本身来看,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耗竭性,决定了矿业经济必然随着资源的耗竭而衰退。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矿竭城衰,事关鄂尔多斯的长远发展。资源终有穷尽时,但人的智慧和发展的办法是不会枯竭的。我们汲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教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非煤产业,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煤炭资源开采的关键在于怎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这些年来,我们把珍惜和节约使用矿产资源放在首位,实施提高煤炭回采率3年攻坚战,地方煤矿从1901座压缩到276座,采掘机械化率由不足10%提高到65%以上,回采率由不足30%提高到7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倍,多创造出377亿元的产值。煤炭年产量由2000年的2679万吨增加到2亿吨,成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超前构筑,着力发展非煤产业。这些年,我们把发展非资源性产业,作为推进结构转型的主攻方向和接轨国际高端产业的重要载体,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业,加快推进华泰自动变速箱、轿车冲压和神华煤机化机制造、精功重卡、三一重工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风电装备、多晶硅、光伏等新型产业。仅东胜区去年的财政收入,第三产业的财政贡献率达到70%。

记者:鄂尔多斯如何解决资源补偿,形成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模式?

杜梓: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从我们的祖先“燧木取火”开始,人就在依赖和消耗自然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更为巨大,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必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促进资源的节约、高效开发利用,寻求社会发展与资源支撑的动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件事特别重要。

一是积极发展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鄂尔多斯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新能源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确定了重点发展风能,稳步发展太阳能,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大力开发利用沼气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10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302万千瓦,实现全市经济结构转型、低碳发展。

二是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搞好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资源开发企业承担土地复垦、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出台了“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政策,动员企业进行植树造林和水土治理。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主要是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手段,对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政策引导。计划建立自然资源开发环境补偿制度,实现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开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补偿机制,促进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记者:同样是煤炭储量大省,“晋官难当”已成前车之鉴。鄂尔多斯是否出现“晋官难当”的现象?

杜梓:有句话叫做“在其位,谋其政”,因为我不在那个地方工作,也就没有“晋官难当”这样的体会和感受。但是,对于你们说的“晋官难当”现象,作为资源禀赋相似的地方,我们对自己所肩负的发展使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在安全生产上不松懈、不欠账,绝不要污染的GDP,不要带血的GDP,不要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GDP。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全市百万吨煤炭生产死亡率仅0.015,达到国际一流生产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也时刻绷紧防止腐败这根弦,强化教育、监督、惩罚力度,制定了“三重一大”制度,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监督、大额资金使用等都有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措施,通过制度规范权力运行,防止“经济搞上去,干部倒下来”。

美编 黄静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资源发展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网友留言 “鬼城”救赎该借鉴海南
“危机”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