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耀邦 华国锋 叶剑英 汪东兴等后人集体质疑政治内幕文学

2009-05-10袁凌饶智

凤凰周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汪东兴华国锋胡耀邦

袁凌 饶智

在日前原深圳市长许宗衡案件带来的网络震动中,一宗“作家师东兵讨伐许宗衡”事件意外成为焦点。在此焦点背后,连带出一宗更富有意味的事件,即中共数位前领导人子女不约而同对作家师东兵的“纪实文学”和政要访谈录提出强烈质疑,指其编造访谈情节、虚构历史内情,影响了这些前领导人的形象,干扰党史权威性。

这些前领导人亲属包括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的侄儿叶选基、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的女儿汪延群、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的长子纪坡民,以及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的亲属等。

此前,前中共高干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的亲属亦自行通过海外网站发表了否认师东兵访谈文章真实性的声明。

质疑的焦点除了师东兵的著作《政坛秘闻录——前中共政要访谈》中虚构访谈情节以及在《短暂的春秋》、《早逝的英华》等多部“政治内幕文学”著作中“歪曲史实”外,对其“编造历史”的指责集中在师文中披露的胡耀邦对华国锋“不忠不孝”、“当代王莽”之类评价上。争端从华国锋逝世后开始,恰在许宗衡案发前后达到焦点,适逢胡耀邦逝世20周年。相关人士称,“他造谣诽谤的领导人可以组成一届政治局”。按照胡德平的说法,争议关系到中共党史和重要历史人物真实性的问题。观点可以多样,但历史事实不能编造。党史专家更认为,此种争议牵涉到多年来大陆及本港“政治文学”的背景,师东兵并非孤例。

“胡耀邦对华国锋的评价”争议缘起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庆祝集会,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左起:纪登奎、李先念、华国锋、叶剑英、陈锡联、汪东兴、许世友。

根据师东兵博客的自我介绍,师东兵是一名政治文学作家,出版有40余部、2000多万字的作品,大多在香港出版。师东兵自称是中国作协会员,本刊通过中国作协求证了这一身份。

关于师东兵是否采访过胡耀邦的争议,起自师东兵在90年代出版的两本书《政坛秘闻录》和《早逝的英华》。2008年华国锋逝世后,有网友将师东兵《政坛秘闻录》中胡耀邦对华国锋的评价传播开来,主要内容是胡称华“不老实”,“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王莽,谦恭在外,奸诈在心”,并称“四人帮”干的坏事华都有份。而在华国锋逝世的官方报道中,给与了华较高评价,肯定了其在粉碎“四人帮”和拨乱反正中的重要作用。师著作的相关内容引发了网友质疑。

此后,胡耀邦史料信息网出版的网刊《耀邦研究》登载了高勇、林京耀等人的一组文章,对师东兵书中内容提出批驳,其中胡耀邦原秘书高勇的文章《师东兵写的东西太离谱》一文,比较详尽地对师东兵采访胡耀邦的真实性和师东兵著作的严肃性提出质疑和否定。2009年3月,香港《开放》杂志刊登一组名为“一场有关华国锋的论战”专题文章,登载了师东兵的《胡耀邦对华国锋的看法》和署名江海河的文章《究竟是谁在歪曲历史》,而此文来自师东兵博客《究竟是谁在捏造和歪曲历史?——评高勇等人对师东兵的攻击及其政治观点》一文,并配发师东兵与胡耀邦儿子刘湖夫妇合影。另一篇署名“马宁东”的文章《胡耀邦的所谓秘书究竟要干什么》则来自江海河的博客。

据胡耀邦史料信息网人员介绍,此后网站致函《开放》杂志提出批评,并收到了《开放》杂志主编金钟的回函。金钟称,将师东兵的文章刊登出来,并不等于肯定他。而在今年第五期的《开放》杂志上,却又刊登了师东兵的文章《哭皇天》散曲,其中有“自从祖爷归了天,遗老遗少哭皇天”、“头戴‘秘书冠,身披‘机要衫,—文一武两罗汉”等词句,并配发了师东兵与胡德平的合影照。此后,《耀邦研究》2009年第5期编发了一组文章“事实还是谎言——与《开放》和师东兵的一场争论”,包括《师东兵造假涉及的前领导人够组成一届中央政治局》以及《李汉平、高勇谈胡耀邦和华国锋》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中包含了胡耀邦秘书李汉平、高勇的揭露及刘湖对合影的说明,还集纳了华国锋亲属和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亲属声明师东兵造假以及“师东兵对赵紫阳、汪东兴、纪登奎、杨成武也进行了诽谤和伤害”的内容,称这些被诽谤和伤害过的人加起来,足以组成一届政治局。

与此同时,师东兵在其博客中发表了《小谈作证兼回应“胡网”的近期攻击》、《捧腹大笑中的无情历史》、《对付阴谋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公开》系列文章,对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的相关批评文章作出回应和反驳,称自己采访情节真实,无一虚构,反驳中有“肮脏黑手”、“搅屎棍”等不雅字眼。博客中还发表“师东兵与华国锋”、“师东兵与华国锋夫人”的合影。而江海河的博客也刊载了署名江海河和师东兵的系列文章,对相关批驳文章进行反批驳。

胡德平否认师东兵采访过胡耀邦

胡德平近影。

《政坛秘闻录》自述:“1988年春天,我两次在朋友的陪同下到中南海附近的一条胡同里,敲开了耀邦同志的院门,在他的客厅里和耀邦同志谈了两次话。”

胡耀邦前秘书、中央文献研究室前秘书长高勇和胡耀邦秘书、负责胡耀邦生活和警卫的李汉平都称,在当时的情况下,师东兵不可能采访到胡耀邦。李汉平称,胡耀邦退下来之后,凡是要见胡耀邦的人都必须通过他联系作出安排,因胡“主要任务是休息”,除了一些领导人及熟悉的老中青朋友们经常登门拜访外,完全不认识的人,都被他拒绝,“师东兵这样的作者根本不允许他来”。

高勇对本刊记者回忆了胡耀邦1988年的行踪,指出春节到4月胡耀邦一直在住院,出院后于5月中旬外出考察,就此质问师东兵是“1988年春”哪天去访问的。

“父亲没有见过他,”胡耀邦长子、中央统战部前副部长胡德平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父亲下来后,也不是随便什么人按个门铃,要见胡耀邦就能见。多么亲民的官员,生人要与之见面,也要一个介绍人吧?平常百姓之间也应如此吧?”胡德平本人接受过师东兵短暂采访,师东兵称先见到胡德平然后见到了胡耀邦,胡德平称这是师东兵的故意混淆,因为两人见面是在90年代末,其时胡耀邦已经去世。接受师东兵采访的动机,是胡此前已经听说过师东兵的名字和看到其作品。二人见面后,胡德平主要说明胡耀邦和华国锋还是关系很好、很合作的,并不像他书中所说那样。胡德平说:两人见面之后,再无来往。其交泛泛,可见一斑。

至于师东兵与刘湖的合影,胡德平转述刘湖的话说,刘湖在香港华润集团工作,在朋友饭局中偶然认识,饭后合影,是近年的事。刘湖讲,合影前,师东兵的名字,他都未听说过。胡耀邦史料信息网提供的刘湖的相关证言说,“师东兵在父亲生前不可能见过父亲,我更没有引荐过。李汉平同志最清楚。”胡德平和刘湖称,他们二人先后与师东兵的合影,都不足以证明师东兵采访过胡耀邦。

对于师东兵访谈录中的一些细节,高勇在《师东兵写的东西太离谱》—文中进行了诸多质疑和分析,包括胡耀邦进“牛棚”后由家属送饭、胡德平本人被打成“联动分子”的经历、胡耀邦邀请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团代会上致辞、胡耀邦与邓小平电话通话讨论批判《海瑞罢官》的意图等,指出对于这些情节师东兵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任意编排和张冠李戴之处难以枚举。如邓小平代表中央致辞不可能出自胡耀邦特别邀请,而师东兵文中所称邓小平祝词中的中国与苏联建设的“汽车和毛驴”之优劣的比喻,高勇当时在场,并未记得有此一说,经查证为邓小平同年初在清华大学讲演中的譬喻。

师文中被批驳的一段关键情节,则是描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主席之后的当天晚上,胡耀邦和李昭的一次谈话。师文中称,李昭问胡耀邦,党内是中央主席大,还是军委主席大。胡耀邦回答说是党指挥枪,当然是中央主席大。李昭担心胡耀邦的脾气和性格不能胜任,胡耀邦笑称小平同志都说我是党的主席的合适人选,你敢说不胜任。

胡德平和李汉平称,这种“活灵活现”的编造过于荒诞,编造者近乎是在自我神化采访的本领。

叶剑英侄子叶选基亲身经历过拨乱反正前后的一些历史事件。

关于师东兵访谈录中所称胡耀邦对华国锋的评价,胡德平说,这方面的歪曲是不可容忍的。耀邦同志认为领导之间可以有不同意见、观点,但应尊重彼此的人格、尊严。他与人为善,无防同志之心,更无害同志之心。师文中称胡耀邦说坚决不能再让华国锋进政治局,“我父亲恰恰坚持应保留他做副主席啊。这在当时也是公开的。我们对华国锋的评价都包含了正面的内容。”据胡德平日记记载,胡耀邦的追悼会之前的1989年4月18日上午9时,华国锋到胡家吊唁,与胡耀邦夫人李昭的谈话十分恳切。胡德平还提到,打倒“四人帮”之后,如果华国锋对思想解放没有一个容忍的态度,完全可以封杀《光明日报》和撤胡耀邦的职。《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胡绩伟的回忆文章,从侧面印证了胡德平的话。胡绩伟提到,当汪东兴批评《人民日报》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华国锋在场,但并未表态。

在高勇与李汉平的《谈胡耀邦与华国锋》一文中,李汉平表示,胡耀邦曾经和华国锋上下级共事,配合很好,华国锋在“文革”中被选为接班人,胡耀邦也是拥护的。胡耀邦始终认为华国锋是一个工作上优秀、有魄力、忠厚老实的人。胡耀邦公开批评过的华国锋的弱点主要是不应该接受“伟大英明领袖”和“万岁”的吹捧,这项评价见于《胡耀邦思想年谱》1980年11月19日会议的记录。

对于胡耀邦史料信息网、胡耀邦亲属和秘书的上述批驳,师东兵对本刊记者提出辩解,称他当面采访胡耀邦是通过“一位资格很老的政治家”引荐,无需通过秘书或警卫,也不需要子女知道,仅凭秘书和亲属,不足以证明他未采访过胡耀邦。他手头有与胡耀邦合影的照片,到了关键时刻会拿出来。他与胡德平和刘湖的交往也不是泛泛,“一桌人吃饭,有人闯了来,大家就一起照相,这可能吗?”

师东兵还说,关于胡耀邦对华国锋的评价,他是多年以前写的文章,当时胡家人并未提出质疑。华国锋逝世之后,相关文字也并非他本人贴到网上,何以引出如此风波,使他感到不解。这应该与华国锋身后评价上升和胡耀邦逝世20周年都有联系。

关于胡耀邦和李昭夜谈情形,师辩解说,他虽未目睹二人夜谈,却曾听耀邦讲叙过他和李昭夜谈情形,其中的语言、观点是真实的,表情和语气则出于文学的加工,是纪实文学合理的手法。但在记者追问之下,他又称自己的访谈录全然是真实的记载。同时师东兵承认,自己的作品虽然追求真实,但并未达到百分百的真实,受制于材料和写法。

华国锋和其他领导人亲属的证伪

1980年,华国锋、叶剑英与胡耀邦在北京出席五届全国人大会议。

师东兵的前政要访谈录还涉及华国锋、赵紫阳、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等人。而其纪实文学《短暂的春秋》也以华国锋“文革”前后的经历为主题。对此,这些前高干的亲属也——予以否认。

师东兵的《政坛秘闻录》中有一篇《历史需要有胆识的人来写——访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对此,华国锋的家属今年3月12日在华国锋纪念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师东兵从未采访过华国锋,文章的全部内容系师东兵编造而成。并称依法保留对师东兵伪造所谓“访谈录”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法律诉讼权。这项声明也在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站上发表。

此外,《政坛秘闻录》中还发表了师东兵与华国锋的合影。对此汪东兴的女儿汪延群女士向本刊介绍说,父亲汪东兴曾询问华国锋是否接受过师东兵访谈,华国锋说根本没有见过师东兵。汪延群说,师东兵与华国锋的合影是伪造的,照片中的陈设不是华家客厅的布置。

师东兵对此辩称,他不止一次见过华国锋,照片也是真实的。关于照片的真实性,旁人的说法不足为凭,可经科学鉴定。至于华国锋亲属的否认,师东兵说,他的书出版多年,华国锋生前为什么没有出来辟谣,而在华逝世后由他的亲属提出质疑?为应答批评,师东兵在其博客上张贴了据称是与华国锋夫人的合影,称“这位善良的老人还健在,可以辨别一下真伪基因”。

为辩护自己《短暂的春秋》一书的史料真实性,师东兵在其博客上张贴了据称是没有公开的他与华国锋的一段谈话,主要内容是一份《华国锋、王洪文、江青、纪登奎、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1976年7月28日深夜接见全国计划工作会议部分成员时的讲话》的文件。师博文称,文件显示华国锋在毛泽东逝世前一个多月传达了毛的“按既定方针办”的指示。公开的党史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逝世后江青等人伪造的所谓毛的“临终遗嘱”。师东兵在这段文字中称,华国锋当权时收回和销毁了这份文件,并在受访时嘱托师东兵不要对外讲。师东兵称“这是事情的一段真相”,并以此作为华国锋“不老实”、“当代王莽”的论据。

本刊查证,关于此段公案,存在诸多疑点,其中阎长贵、苌江在2008年第三期的《文史精华》发表文章称,华国锋确实曾在计划工作座谈会期间提到毛“照过去方针办”的指示,担任记录的陈斐章错抄成了“按既定方针办”,被江青等人利用,华国锋发现错谬后要求停止传播。阎长贵表示,毛泽东说过“照过去方针办”,并不能改变江青等人伪造毛泽东“临终遗嘱”的事实,更不能由此得出华国锋“不老实”、“不忠不孝”之类结论,因为毛身后的打倒“四人帮”是出于历史需要和人民意愿,并非华国锋个人的行为。对这段历史的断章取义恰恰说明了师东兵在掌握材料和理解历史上的片面,其历史和政治观念是非常陈腐的。而将胡耀邦等领导人牵扯进去,则是此次争议的导火索。

叶剑英元帅的侄子叶选基亲身参与过“粉碎四人帮”前后的历史事件,他对本刊记者称,以华国锋违背毛的某个指示为由称其为“当代王莽”,实际是将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人集体完成的“粉碎四人帮”这一历史转折定性为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完全否定了这一历史转折。

2008年8月5日,在海外的华夏文摘网站上,发表了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亲属联名的声明,声明称,师东兵《政坛秘间录》中“对四位原中共政要的访谈”子虚乌有,“该‘访谈录纯属捏造”。本刊记者就此发邮件向华夏文摘网站核实,得知该声明确实为相关当事人授权发布。

对这些声明,师东兵仍以“当事人亲属子女不能代表其本人”以及“当事人在世时为何不出来质疑”作答,称当时采访时这些政要即使“不知道师东兵的名字,但是看了那些访谈的文字,他们也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某某就是师东兵”。

叶选基对此认为,就访谈录写作来说,即使是采访了当事人,一个负责任的采访者应该忠实地传达受访者意思,经受访者审阅后方能发表访谈录。而偶然见面的只言片语,更不可与正式的访谈混淆。

纪坡民、汪延群否认师东兵曾采访其父亲

师东兵《政坛秘闻录》一书中收有一篇原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访谈录。此外,尚有一部著者为“师东兵”的《汪东兴传》,标注为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胡耀邦史料信息网在批驳文章中,引述了纪登奎和汪东兴子女否认师东兵采访过其父亲的证言。

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纪登奎的长子、原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纪坡民,以及汪东兴女儿汪延群,二人均对本刊否认了师东兵有采访其父的可能。

师东兵《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一文记载,师在80年代最后一个秋高气爽季节的几天里,和纪登奎谈了几次,每次“都由他给我念一些毛泽东的讲话和指示开始”,类似于共同学习文件,同时纪也讲了若干的历史片段。文中主要内容是前述讲话的摘抄,包括1972年3月17日发出的中共中央12号文件,内容为毛泽东巡视南方的谈话纪要,其中涉及毛泽东通过安排纪登奎等人到军队任职对林彪集团军事政变的防范;另一份是1976年3月3日发出的4号文件,主要内容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纪坡民说,他看过这篇访谈录之后,明白文章其实是撮合两份文件的内容,加上师东兵的一些个人叙述,其中师东兵个人叙述,如许世友和林彪的关系,是非常靠不住的。而两份文件当时并非是机密文件,都下发到了基层党员一级。师东兵对纪登奎神情的描述、采访中一些动作的描写,如“笑眯眯地”、“扶了扶滑下来的眼镜”纯属向壁虚造,他的父亲是一个严肃而有个性的人。

纪坡民说,师的访谈录在时间上有硬伤,他的父亲纪登奎于1987年心脏病去世,根本不可能在“80年代最后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几次接受师东兵采访。访谈录中称纪登奎随身携带有两份文件,并从抽屉中拿出一份文件给师东兵念,也是对纪登奎晚年生活状况不了解产生的不合情理的虚构。“我父亲下台之后,家里的文件都收走了,装了两卡车,这是按照中央领导离职的规定,我们家里没有留下任何文件。”纪坡民还委托本刊发表给师东兵的公开信,“以澄清事实”。

汪延群则对本刊记者称,师东兵从来没有见过汪东兴,“我爸从来不接触媒体”。她披露,她父亲前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在看到《汪东兴传》后,曾于1988年以本人名义起诉师东兵,书面委托了律师,诉状最后未被北京市二中院受理,原因是起诉书中的两个被告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和作者师东兵,“一个不承认出过这本书,一个找不到”。为此事新华社当时发了内参。

汪延群称,在法院宣称找不到师东兵之后,他们曾委托父亲的战友在师东兵的老家山西侯马寻找师东兵,见到了师家的老房子,人去房空。当时法院称师东兵是香港人,找不到。最后有关方面动员汪家撤诉。

至于《汪东兴传》中的失实之处,汪延群说,汪东兴是在保护邓小平,师书中却说是监视邓,类似歪曲不一而足。她认为师的文章是拿到一些材料添加自己的杜撰和观点。

有关与汪家子女的争端,师东兵对本刊记者坚称其采访过汪东兴,并在博客中称“师某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湖南九所的七号楼(现在分成蓉园宾馆),曾和汪东兴相见并谈话”。此外,师东兵还称他“没有写过访谈录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此事,更没有写过什么他的传记”,称他的亲属的声明完全是无的放矢,没有任何意义”。在师东兵提供给本刊的著作目录中,没有提到坊间流传的题名为师东兵著的《汪东兴传》。师东兵否认自己是《汪东兴传》的作者,似乎与20年前内蒙古文化出版利否认是该书出版者遥相呼应。

师东兵坚持说自己采访过纪登奎,采访的主要过程确实是纪登奎念文件,但这个过程是真实的。对于纪坡民所说的纪下台后身边已没有中央文件,师东兵没有具体解释。

叶选基批评师东兵大量细节失真

作为“文革”末期和拨乱反正期间一些重要历史场景的亲历者,叶选基就师东兵书中涉及的邓小平、胡耀邦、华国锋、杨成武等重要历史人物的经历以及历史细节提出了否定和辩驳,认为师东兵在写作历史题材时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并有违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原则。

师东兵在访谈录中提到,胡耀邦说,“我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个见到邓小平的人”。叶选基说,胡耀邦不会这么讲,因为胡耀邦与邓小平打倒“四人帮”后第一次见面是1977年2月,当时胡准备就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到西山15号楼见叶剑英,中间提出要见邓小平,由叶剑英安排倒换车辆去25号楼,倒车过程之中叶选基在场。在此之前邓小平住院期间,已有很多老同志去探访过。胡不可能是打倒“四人帮”之后第一个见到邓小平的人。

师东兵在《短暂的春秋》一书中称,“四人”帮下台后,师到北京医院看到陈云,陈云说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让叶选平开一辆买菜的吉普车去接陈云。叶选基说,接陈云的是他,开的是小卧车。叶选平和陈云从未有过接触。多年以后叶帅病重期间,陈云看望叶帅,一见叶选基即呼其名,并未忘记此事。而且叶选基奉叶帅之命接陈云复出的事情,载于《陈云传》下册。这件事情上师的说法是完全靠不住的。

叶选基着重指出的是师东兵《政坛秘闻录》其中一篇对延安时期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的描述。这篇访谈录以受访者的口吻说,贺子珍在延安时期对毛泽东态度非常不好,并且因为精神分裂在个人作风上不严肃,有种种乖张的情节和后果,造成毛贺之间的矛盾。叶选基称,有关贺子珍的这种说法,为至今所仅见,仅根据贺子珍与毛泽东结婚和生女的时间即可确证访谈录内容之荒谬,尤其是一些描述涉及对贺的个人隐私编造和人身攻击,既无起码的历史写作道德,也无法律意识,对尚在世的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后人也是极大的伤害。这样的写作对于被提及的当事人和历史本身都极端不负责任。

胡耀邦

胡德平也对本刊记者称,他和其他前领导人子女对师东兵的批驳并非出自个人意气,而是要对党史负责。“有些历史问题的争论,观点可以不同,但是我们党一定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组织,对公开发表的东西事实是真是假、是黑是白进行审核,事实不能错”。在党的一个正式会议上,他早先已经发表过这种意见,当时尚不是针对师东兵事件。至于类似师东兵这种“野史”现象的长期存在,有正史不透明等复杂原因,师东兵并非孤例。但“他确实比较突出”。

(实习生陈天白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汪东兴华国锋胡耀邦
“功臣”汪东兴1978年为何被点名批评
开国少将汪东兴一生如何紧跟毛泽东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汪东兴 “不爱动脑子”的中共元老
1959年华国锋的道县之行
汪东兴:带着争议离职,不带争议离世
胡耀邦夜宿我家
胡耀邦问路回家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