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G20难保中国资产安全
2009-05-10叶檀
叶檀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9月4日、5日在伦敦召开,为24日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G20领导人第三次全球峰会作准备。但此次会议虚多实少,套话连篇。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随着经济危机最极端的状况逐渐过去,各国形成共识、达成妥协的难度越来越大,除了已经实行的低息政策外,要出台任何一项新的刺激或制裁措施,必然要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
经济刺激政策虽然暂时不会退出,但各国推进经济可以具体执行的新刺激政策已经告罄。各国对何时应该退出经济政策争论不休,增加了刺激的难度。在全球开始出现复苏“绿芽”之初,日本、法国、德国对于通胀格外警惕,以精密制造立国的国家大肆宣传要及时退出;但是,以金融立国的英美等国却认为维稳乃第一要务,启动退出政策应慎之又慎。两类国家意见大不相同,注定今后很难步调一致。
本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对何时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争议不休。国为与会者合影。
银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能力受到限制。在G20财长会议的伦敦宣言上,各国财长对于金融风险表示出极大的关注,金融机构与银行家将受到更严厉的监管。宣言表示,虽然金融稳定委员会等全球监管机构在资本金要求、补偿和存款保险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加强金融体系;公司治理和薪酬实施框架今年必须取得明确进展,这样才能在金融稳定委员会所制定的原则基础上防止过度的、短期冒险行为,减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不仅如此,经历此次金融危机,欧洲对于英美式的金融创新更加怀疑。最新传出的消息是,欧洲央行(ECB)计划修改其指导利率政策的机制,以便更充分地考虑到信贷和货币供给数据,以及资产价格泡沫构成的威胁,抵御金融市场的扭曲,欧洲央行计划于明年公布此项计划。因此,想让欧盟放弃对通胀与资产泡沫的关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英美买单,无异于痴人说梦。近期,由于白宫公布了庞大的赤字计划,导致全球金价上涨,这对于欧盟等主张稳健货币的国家不啻于迎头一棒,它们不会主动掺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里面,让美国“混水摸鱼”。
各国惟一能够达成共识并付之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就是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虽然在8月末,以色列成为金融危机后首个加息的国家,但其他国家包括英美法等均保持低利率不变。这并非各国心意一致,而是上调利率从来比下调利率风险更大,一旦对本国经济造成影响,破坏既有的脆弱平衡,会让国内企业与选民怒火中烧。
新兴国家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希望增加在国际上的发言权。“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财长在G20伦敦会议的前一天共同提出,发达国家应在2011年前将IMF份额中的7%和世行股份的6%转让给新兴市场国家。但此次伦敦会议并未达成共识,“金砖四国”还得继续主张自己的权益。
中国在G20会议上争夺发言权当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争取拓展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这是中国最紧迫的任务。现在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远远说不上好,中铝收购力拓失败后,紧接着就是中国2009年铁矿石谈判完败,9月力拓铁矿石业务首席执行官Sam Walsh的一番表态,撕下了负责铁矿石谈判的中钢协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力拓与中国的铁矿石谈判现已中止,何时重启谈判还是未知。”中国与三大矿石公司的2009年铁矿石谈判已经没有达成正式合同的希望,2010年谈判即将开始,中国钢铁企业在今年以现货高价大量进口铁矿石,既充当了接盘者,连应有的感谢都没有得到,可谓失地又失分。
中国企业收购欧美主流企业,受到安全审查与舆论谴责。中投拿着国家的外汇只能在高风险的资本市场、私募基金与商业地产等方面进行赌博式的投资,这样才能换来“中国具有责任感”的一声赞誉。中国显然应该扔回空洞的称赞,要求贸易对手国具有责任感和气度,直截了当地让对手了解自己的意图,进行对等开放,让中国企业的投资方向更加广泛,如此才能保障中国资金的安全,才能保障中国企业的权益。
开拓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的艰苦谈判,是中国企业突破瓶颈所必须。在国际会议上大谈国际责任感只是各国责任姿态的展示,而商业生存环境与制订商业法则,才是中国人必须通过的课程。
参加国际会议夸夸其谈不能保障中国资产的安全,相反,只有保障中国企业的公平投资权,才能让中国的资产真正安全。
(作者系著名财经评论员)
编辑 王何畏 美编 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