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对台生开放就业“国民待遇”

2009-05-10郑东阳

凤凰周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国民待遇学历大陆

郑东阳

高嘉骏的生活在半个月前被打乱,之前他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现在成了一个符号——第一个到大陆事业单位报到上岗的台湾学生。

和高嘉骏一样被冠以“第一”的还有北大医学部的硕士毕业生周汝真,这位台湾姑娘被福建一家公营医院录取,而且被录取的时间更早,是首名被大陆事业单位录用的台湾学生。

两个“第一个”让这两位台湾学生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福建中医学院教师的高嘉骏手机总是占线,电话来自其他媒体。而在北京的周汝真则更为忙碌,不断应付各大电视台的要求:重新穿上硕士服接受采访,明明已经毕业还得重新背上包走进大学图书馆。

改变他们命运的是一份文件。5月初,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台办和福建省政府批准同意,福建省相关部门正式印发了《关于做好取得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来闽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

因为这份文件,许多有意留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学生,将会和高嘉骏与周汝真一样,在这个夏天得到惊喜。

大陆博士,在台湾是高中生

“在大陆,我的学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但是在台湾我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回到台湾后,根本没有资格去医院上班,我这段时间学习就等于白费了。”高嘉骏告诉记者,如今能被自己本科就读的母校聘用,他特别高兴。

1997年,台湾高中毕业并服完两年兵役的他考入福建中医学院,在这里完成了5年的本科学业。之后又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由于台湾不承认大陆学历,一直以来,海峡两岸活跃着一批“在大陆是名校毕业生,台湾则是高中生”的台湾人。据官方统计,1985年起,大陆高等院校获准招收台湾地区的学生。1985年到2000年大陆高校招收的台湾本科学生为2895人,研究生864人;2001年到2004年这4年间招收了台湾本科生287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766人。而2004年至2008年,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是据大陆媒体报道,这段时间招收的台湾学生数量大增,每年都在2000名以上一也就是总共应该超过万人。

2009年,随着大陆高校更多对台单招专业的大幅增加,这一数字将更多。把这些数字累加起来,曾经或正在大陆高校读书的台湾人将超过2万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在大陆各大院校学习的交流生。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高、周二人那么幸运,他们返回台湾很难找到工作,而此前因为大陆事业单位招收台湾学生无先例可循,鲜有人会想到去大陆事业单位求职。以医学毕业生为例,很多台生既无法回台行医,也不能进入大陆公立医院,最后只能到大陆私立医院、台资医院就业,或出国继续深造,处境尴尬。

由于无法进入公营医院,高嘉骏刚毕业时在导师经营的私人诊所上班。“我原来也想过,真不行的话,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开诊所。台资医院,我也曾经尝试过,比如厦门长庚医院,但是长庚的中医科还没有建设。另外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在台资医院工作,职称问题没有办法得到解决——在大陆,不进入事业单位就没有职称。博士只是一个学历,没有职称在大陆当医生很难被认可。”

200g年初,福建中医学院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开招聘信息后,高嘉骏立即向该学院投了一份简历。学院人事科科长黄小兰老师向记者介绍,因为事业单位招收台湾学生无先例,福建中医学院便按照聘用编外人员的方式先安排高嘉骏参加面试了。

这一方式是按照在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实行的,按境外人士应聘方式对待。这样一来,即便这些台湾学生很出色,也只能按短期人员聘用方式“一年一签”,台湾学生上岗后享受的奖金、住房补贴、医疗保险、贷款买房等待遇远不如编制内员工,更无法参与晋升。

而上述《通知》一发布,高嘉骏即被学校正式录取。“投完简历才明白进入大陆所谓事业单位竟然有那么大的意义!我的想法很单纯,进不了公营医院当医生,就教书。现在如愿以偿了。”

大陆出新规释善意

虽然马英九当选台湾“总统”后,台湾蓝天重现,然而有关承认“大陆学历”的相关议题—直搁在台湾立法院,目前依然还无法看到“走出”立法院的迹象。

“台湾妈妈”不承认他们,“祖国母亲”则适时地伸出了援手。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议,逐步开放台生就业,制定相应政策给他们国民待遇,并建议由人事部门建立台胞就业服务中心,专门解决台生就业问题。

而这一提案如今已经成为现实,对台政策“先行区”福建又一次成为试点。根据《关于做好取得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来闽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大陆将允许有大陆高等教育学历的台湾学生进入福建事业单位任职,或受雇国有企业,并享受与大陆学生同等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待遇。

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丛远东称,新规在鼓励台生来闽就业方面有两大突破:首先,允许具大陆高教学历的台生自主应聘或受雇于福建省内国有企业,取得硕士或更高学位的台生,还可应聘到福建省内事业单位任职;其次,确保台生与大陆毕业生能“同工同待遇”。

丛远东说,台生甚至在晋升上也不受限制。未来赴闽求职的台生还可享受当地提供的就业指导、职业培训、求职信息、岗位推荐和人事代理五项服务。

这一新规在两岸三地引起广泛关注,大陆媒体纷纷称:“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两岸人才交流管道,和台湾专业人才在大陆的职业发展空间。”

而在台湾,除了中央社等少数媒体转载了大陆媒体的报道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大肆炒作“大陆的统战政策”。绿营媒体《自由时报》更只字不提,只有少数网友在论坛上展开论战。事实上,在马政府与绿营因为“是否承认大陆学历”纠缠不清时,隔岸观火的大陆却抢先一步,释出善意。此举无论对马政府还是绿营来说,都十分尴尬,为了避免引来“空谈误台”的质疑,代表各自利益的媒体“消音”也算正常。

在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副教授关向光看来,此政策对短期内两岸关系可能造成的改变有限,台湾登陆求学的人,未必只想待在福建。不过他也认为,如果中国大陆将此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国,影响会很大。台湾如果持续不愿对等承认大陆学历,结果应该不难预料:“增加台湾年轻一代的离心力。”

当然,福建方面目前也有一系列难题需要解决。由于没有先例,台湾学生入职后会遇到不少问题,需要有新的政策出台。

“如人事档案、户口等问题,以及公积金等如何办理,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福建省人事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这些问题不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可以解决,可能还牵涉到多个部门。用人单位在录用台湾学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今后要作探讨。针对像高嘉骏、周汝真这样来大陆就业的台湾学生,出台新的政策。

出台就业措施是必然

自1985年大陆高等院校获准招收台湾地区的学生以来,越来越多看好两岸未来可能性的台湾学生前往大陆高校读书。

如此庞大的台湾学生群体,就业成为一个大难题。舆论纷纷指责台湾当局的无作为的同时,却忽略了大量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似乎也有责任解决这个两岸共同的难题,从这个角度说,福建出台的新规定可以视作必然。而舆论效果是:与台湾方面“不承认大陆学历”相比,大陆方面则扮演着“急救员”的角色。

过去,大陆方面为了吸引更多台湾学生前往大陆高校就读,曾释出一系列善意。

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国务院台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招收台湾学生的通知》,对台生的收费作出了明确要求,原则上参照大陆自费生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当时,台湾籍本科生按每人一学年1000到1500美元收取。

而到了2005年9月份,为了鼓励更多的台生到大陆学习,教育部、国台办等联合出台了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政策,并于2005年秋季开学正式在大陆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同时,还为台湾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学金总额每年700万元,奖励范围约为台湾到大陆就读学生总数的20%。

这个规定对台湾学生的诱惑十分大,比较两岸高校收费标准,显然台湾要高出很多。

除了这些利好措施外,大陆对台招生除了每年—次的“国家教育部的港澳台侨联合考试”外,还专门为台湾学生设立了“对台单招”。厦门大学等重点大学可以面向台湾单独招收本科生。考生不必参加联合考试,而直接由这些大学单独组织入学考试和录取。而对台单招,过去只开放医学等少数专业,如今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大部分学科。

而在刚刚结束的“两岸经贸论坛”(即国共论坛)上,大陆又释出“惠台”措施,台湾学生可直升大陆大学。未来,只要参加台湾大学学测,成绩达台湾一流大学录取标准的台湾考生,就可直接向大陆大学申请就读,经学校面试达录取标准即可入学。换言之,只要参加学测考高分,大陆重点大学就张开双臂欢迎。

大陆方面大幅度采取利好措施,台湾学生前往大陆学习人数当然会不断增加。在台湾不承认大陆学历的今天,他们回台湾就业确实会受到歧视。因此,有不少人希望能在大陆工作。

除了这个原因外,对包括这些台湾学生在内的普通台湾上班族而言,两岸频繁互动为他们带来“可接触广大市场”,因此有不少台湾上班族期待西进,希望前往大陆工作。台湾104人力银行中国猎才总监黄至尧表示,根据他们调查,目前想去大陆工作的求职人数已突破2万人次,今年6月份每日平均有21340人在在线寻找大陆工作,其中逾八成为青年人,即“中坚世代”。对这部分人,大陆也采取了开放的政策,出台了相关惠台措施。

有台湾舆论称,大陆这一系列“统战”手段实在高明。不过高嘉骏认为:“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不要老觉得这是统战这些政治层面上的东西。我们这些在大陆学习的学生在台湾一直都是边缘人,大陆没有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我们在大陆也是边缘人,所以说我们是游走在两岸边缘的一群人,这是相当多数的一群人。两岸必须为我们这群‘边缘人规划一条道路。”

编辑 涂艳 美编 黄静

高嘉骏——首位被大陆高等院校录用为教师的台湾学生。

猜你喜欢

国民待遇学历大陆
外商投资法“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必然性研究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膨胀学历
冰之大陆
TPP等区域贸易协定中TRIPs Plus条款对WTO成员的影响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论国际投资中的国民待遇问题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