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种群结构和垂直分布

2009-05-08颜秀娟李明姝孙星邈

湖北农业科学 2009年2期

颜秀娟 李明姝 李 楠 孙星邈

摘要:对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大豆连作土壤线虫种群及其垂直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涉及6个目15个科25个属,根据营养类群将线虫划分为植物寄生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杂食/捕食线虫5大类,其中食细菌线虫在各个土壤层次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植物寄生线虫;土壤线虫多集中分布在20~30cm土层,有下移趋势。

关键词:大豆田;连作;土壤线虫;垂直分布

中图分类号:S43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09)02-0335-03

空间格局是线虫群落的重要属性。以往研究表明,土壤线虫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Lazarova等C3J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线虫多度和多样性逐渐减少,物种分布和营养类群组成发生改变。土壤线虫的表聚现象与土壤有机质的垂直递减规律相一致。各种栽培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线虫群体动态变化。本文初步报道了通榆县连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种群结构及其垂直分布,为土壤线虫的群落变化动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土壤线虫病的侵染危害及进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土壤样本的采集

采集地点为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大豆连作田,采用Z形取样方法采集土样。用直径3cm、长20cm的土钻分别钻取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am土层的土壤,约500g土样作为1个样本,试验设5次重复。

1.2线虫的分离

采用淘洗-过筛-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线虫,60℃水浴温和热杀死,TAF固定液固定,倒入标本瓶中待鉴定。

1.3线虫的鉴定与计数

显微镜下观察线虫形态,根据线虫形态鉴定到属。解剖镜下用计数统计各属线虫的数量。

2结果与分析

2.1线虫营养类群结构

通过对通榆县大豆连作田土壤线虫的调查,共鉴定出线虫6个目15个科25个属(表1),分归属于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杂食/捕食类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5大营养类群。其中食细菌线虫占主要优势,其优势度达到64%;其次是植物寄生线虫,优势度为27%;食真菌线虫和杂食类线虫优势度分别仅为4%和5%(图1)。头叶科Cephalobidae是所鉴定到的线虫中的优势科,植物寄生线虫的优势属是盘旋届Rotylenchus和盾属Scutellonema。

2.2土壤线虫总数的垂直分布

从采集的5个土壤层次线虫的总量来看,以20~30cm土层的线虫数量最多,总量达到3119条,极显著的高于线虫在其他土层的分布。线虫在其他土层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图2)。

2.3土壤线虫类群的垂直分布

从5个土壤层次线虫营养类群的垂直分布来看,食细菌线虫多集中在20~30cm,显著高于在其他土层的分布,其次是分布在30~40cm土层:植物寄生线虫多集中在20~30cm土层,与该类线虫在其他土层的分布有极显著的差异;食真菌线虫多集中在0~10cm,这与Pen-Mouratov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杂食类线虫多分布于10~20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的分布(图3)。

3讨论

土壤线虫的属数和个体数的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土壤线虫多分布在0~20cm土层,这主要受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的制约,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空隙度变小,土壤温度下降,土壤pH值和含盐量升高,土壤有机质和N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影响到深层土壤线虫的个体数和属数。本研究表明,连作大豆田土壤线虫主要分布在20~30cm土层,土壤线虫有下移趋势。农业活动和季节及根系密度等都可能是引起土壤线虫下移的原因。该地块仅在播种时起垄,没有其他的农事操作,因此农业活动对土壤线虫的下移影响不大。而连作也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是否也是促进土壤线虫下移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责任编辑万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