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笔写梦 吐句皆仙

2009-05-08葛树强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主题梦境成因

葛树强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李白作品中的游仙梦,认为游仙是李白反抗世俗迫扼的一种经常性方式,借梦陈情、求仙访道构成李白游仙奇梦的主题。梦为极幻,梦境与仙境实乃一脉相承,理想、现实间矛盾冲突与历史文化积淀促进梦幻的产生。李白游仙梦,为诗人提供了精神“补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诗人内心难以明言的潜愿,是诗人悲剧人生的展示。

【关键词】 梦境;主题;成因;作用体认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借梦陈情、托梦游仙则是他极富浪漫色彩的一种表情方式,其中尤以游仙梦最为典型。游仙之作在李白集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对李白诗飘逸雄奇之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仙梦是诗人意欲情感的表达,它深蕴着李白英雄品格中的悲剧性格,崇高感中的痛苦感。

一、梦境的闪回:李白游仙梦主题

梦幻作品是作者内隐的情绪的外化,潜伏的思想的载体,它有时是梦幻主体理想与愿望的直接反映,有时又是其内心矛盾与冲突的曲折投射。李白的游仙梦所要表现的正是诗人在现实中苦闷彷徨,处处失意而需要升天入地,求索出路的深层心理意识,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现实自由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借梦陈情是李白游仙梦之一大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梁甫吟》是李白借梦陈情的名篇。《梦游》是一首完整的写梦之作,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开始,进入梦幻之中:明月送诗人来到谢公当年歇宿之地。他穿上谢公的木屐,沿盘桓的石径而上。暮色忽临,顷刻间,熊咆龙吟,响彻山谷,“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霎时间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在这样一个杳无深际、瑰丽宏肆的洞天福地,虹霓为衣长风为马的“云之君”纷纷奔赴仙山盛会,虎鼓瑟,鸾驾车,群仙也好像列好了队迎接诗人到来……然而梦做到缤纷处旋即破灭,仙境也倏忽之间消散无踪……诗人以其神驰八极之笔描画了一幅炫惑心目的神仙世界图景,使此“梦”流传至今。

诗人用梦幻般的诗笔将生命的苦闷化作优美的意象,使人生苦短的悲歌化作永恒的颂歌,从而实现自我生命向永恒的开拓,使其渴求生命的理想在仙境中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李白又渴望在仙境中求得绝对自由、无所依傍的生存状态,同时充分享受非同凡响而又完满自足的生活,如“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露裳”(其四十一)。

二、极幻本极真:李白游仙梦成因

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中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幻”与“真”是对立统一相生相成的。以“真”释“幻”才能更好地体悟出极“幻”中所包蕴的极“真”。李白对梦幻世界的青睐正是他与客观环境不断进行碰撞的结果,这些客观环境包括:理想、现实间矛盾冲突与历史文化积淀。

仙境正是病态社会的产物。诗人越是把仙境写的亲切逼真,越能反映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欲望。李白写梦作品受到骚、谢、佛、道等各类文化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包含着诸多的文化因子。屈原《离骚》的想象艺术及诗歌意象对李白的梦幻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楚辞》、《天问》的想象最为丰赡富丽,作者与神交往,上下天地四方,使辞藻异彩纷呈,十分突出地映衬了诗人的悲剧性格。李白与《楚辞》及其作者屈原的关系,远不止在于化用和借鉴,而是深刻的认同和陶醉,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价值取向,情绪和心理状态,甚至深刻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态和民族文化心理。李唐王朝为自神其世,奉老子为先祖,尊道教为国教。许多知识分子,如王勃、卢照邻、陈子昂等都对道教情有独钟,李白也不例外。“十五好神仙,仙游未曾歇”,他曾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与齐州紫极宫。“半壁间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奇观,那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洞天中开的异景,都与道教文化中对神仙洞府的想象属同一类型,其目的都在于展现一种与人间迥异的奇俊秀美的神仙境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心灵上的平衡。

三、满足与超越:游仙梦作用体认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梦的本质是欲望的达成。他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把作家比喻成游戏中的儿童,儿童以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幻想与欲望,而作家则创作出大量的艺术幻想来满足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当然,梦中的欲望的满足和问题的解决常常是虚幻的,但这种虚幻的欲望的满足和问题的解决对于维护精神系统的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梦者体验到了实现了的快乐。李白游仙梦是诗人寻求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解脱的精神活动。通过梦的运作,诗人的忧愁和愤懑得到了挥发和宣泄,诗人的心理获得了暂时的虚幻的象征性满足。可见艺术家并不满足于幻想,而是赋予幻想以形式,渴求艺术作品的诞生。因而,梦进入文学创作,逐渐发展成为作家思想的载体,失意的宣泄,甚或是生命的补偿。

古来圣贤皆孤独。李白天性兀傲,常常把自己置于独立于社会的地位,而自尊心的深度受创,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诗人力图在梦环仙境中建立一个全新的交际空间,一个临时的精神避难所,以期抚慰那无人知音无人共鸣的孤独的心弦。梦里与仙人同赏美景同饮醇酒同抚琼琴,甚至一同蔑视时空的流转与变迁。但梦是虚幻的,梦醒后徒留给梦者超越自我痛苦。李白的游仙梦,无论是寄愁于仙境还是借酒浇愁,都不能浇却他心中的层层块垒与深悲剧痛。所以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那光怪陆离、骇人心目的外表下的痛苦,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悲哀,痛苦,而梦终究要幻灭。

梦是诗人驰骋艺术想象力的自由天地,同时也是诗人思想情怀的一种表达方式。梦幻体验既是一种悲剧意识的积累,同时也是这种意识消解的开端,通过分析李白作品中的梦,我们发现“梦”终隐藏着诗人明显的心理压抑的痕迹,呈现着诗人潜伏的意识与流动的思想,实质上是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失落感以后找到的一种弥补方式,精神上获得了暂时的满足。这也是梦与文学作品的相似之处。所以,分析李白作品中的梦,不但对研究梦意蕴在文学史上的发展与演变,同时也对探讨梦与文学创作间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王兆彬、郭向群.李白.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3] 吴文英著.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主题梦境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绝美海滩
梦境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白昼之月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