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服装没创出世界品牌
2009-05-08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向 莉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鳄鱼、梦特娇等国际服装品牌就已出现在中国的大型商场。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国际服装知名品牌都已在中国落户生根。然而,作为世界服装生产大国,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却凤毛麟角。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服装企业有品牌意识不过最近十多年的事,要与动辄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品牌竞争,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在品牌建设上找对方向,少走弯路。
对广告效果缺乏分析
“中国服装真正开始起步也就20多年的时间。对国际服装业的规律有个学习的过程。”凡客诚品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年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内服装企业推广品牌主要靠两种方式,一种是找形象代言人,另一种是靠大量投放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形式迅速崛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婷告诉记者,中国服装企业的传播手段相对来讲还比较低级、粗糙,更多的是借用电视广告,但又缺乏对电视广告传播效果的精细分析和论证。周婷说,前几年,七匹狼男裤的一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不懂防守怎能进攻?”想借此宣传男性刚毅果敢的一面,但“商场早就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而讲究互利共赢。所以广告出来后,在业界和一些有文化层次的人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德国的成功品牌服装,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之路。德国著名野外服装品牌JackWolfskin主打高科技牌。比如“MISTY MOUNTAIN ”夹克是目前透气度和防水度最高的户外夹克。德国男装品牌HUGO BOSS一直是一级方程式的赞助商,因为F1赛车更能体现出动感、心胸博大的男性理念。
只有销售经理没有品牌经理
“第一步就没做好是导致中国服装缺少知名品牌的主要原因。”周婷表示,很多中国男装企业在品牌定位和品牌识别上就没做到位,品牌定位和识别包括品牌名称、包装、代言人、店面设计、销售人员的着装等能体现服装特点的诸多细节。管理人才匮乏也是重要问题。周婷说,国外企业一般都有个职位叫“品牌经理”,国内则叫“市场部经理”或“销售经理”。从称谓上就能看出国内企业对“品牌”二字不够重视,因为“品牌经理考虑的是企业和品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而销售经理考虑的是今天卖了多少货,明天还能卖出去多少。”
营销网络和经销商队伍不够完善也影响品牌推广。周婷说,国外大的品牌不断在全球主流城市开旗舰店,靠的是财团的支持。国内服装企业受资金限制,在营销网络的筹建上不够投入。产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很难进入真正的高档商场。即便进入了,定价也“不高不低”,导致真正的有钱人看不上,没钱的又买不起。
品牌不等于知名度
陈年认为,中国很多企业对于品牌的认识还处于“品牌等于知名度”阶段。服装企业的发展至少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解决销售问题。等原始积累完成以后,下一步才是打造品牌。遗憾的是,不少企业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原始积累后,就转行做起了看似更赚钱的项目,比如房地产等,忽视了品牌的持久性。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平表示,“品牌的打造有一个过程,国际上的大品牌动辄就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很雄厚的资本实力,很容易打败刚刚起步的中国本土品牌。”周婷认为,国内行业协会可组织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到海外集体亮相,为企业提供支撑与平台。
中国服装协会会长蒋衡杰告诉记者,国务院最近通过了《纺织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从政策层面强调打造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果没有自己的原创,就永远是个裁缝。帮别人加工,体现不了强国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