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为线索 执教杜甫《绝句》

2009-05-07樊裔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窗框黄鹂白鹭

樊裔华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静结合的画。字里行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执教本课,以美为线索。

★感受颜色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颜色的美。尤其是“青”这种颜色,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直白地告诉学生“青”就是指蓝,而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感受到“青天”是湛蓝的、瓦蓝的、蓝莹莹的、一碧如洗的……由此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体会意境美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这样一种美好的情感。

最具韵味的是一个“含”字。让学生读读诗句,从中体会作者是站在哪儿在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引着孩子透过窗子去看一看外面的美景,发现这窗外美景就仿佛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让人赏心悦目。再带着这种感觉回归文本,“含”字就迎刃而解了!

★意会结构美

诗中数字的运用非常巧妙。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诗歌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这样的结构美,我们不能跟学生去讲,但我们可以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有机渗透,让学生有所感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感知,建立一种意象,感受意境的美。而对其深层的东西应该允许学生存有疑问,“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中他自然就能理解,就能体会。

★实践对仗美

全诗四句,两两相对,刚好组成两副对子。这两副对子所写的景色远近交错,形成一个完整的、辽阔的、有声有色的画面。

教学中,先带着学生回忆原来学过的对联“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再联系诗句充分感受对联的特点,然后尝试着自己做对联诗。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懂诗意,进而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咀嚼并体会诗句蕴含的深意,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受到美的熏陶与润泽。

3.在对诗歌的细细体悟中,初步感受对联的特点,并紧扣文本,在与伙伴的交流合作中尝试对联诗句的创作,升华对诗歌意蕴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绝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与多音字,把字音给读准了。(生自由朗读诗歌)

2.(板书全诗)请一名学生朗读《绝句》。

要求全体同学注意倾听,集体正音。

3.学习生字:

(1)出示诗中两个多音字——行、泊。

先读准这两个字在诗句中的读音:一行[háng]白鹭上青天。门泊[bó]东吴万里船。

再读它们的另外一个音——行xíng、泊pō,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师总结:碰到多音字,我们要学会辨别,在不同的句子中读准它们的音。再来读这两句诗,把字音给读准了。

(2)教学生字:绝。(观察生字的结构、偏旁,说说书写注意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一起书空、描红)

4.请大家自己把诗读上两遍,感受一下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读到这儿为止,这首诗在你脑海中留下了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达)

二、 展开想象,读懂诗意

1.咱们还没细细品读就已经感受到了画面的美。咱们不妨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师配乐范读)

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颜色呀?(预设:黄、翠、白、青。多媒体重点标注)

理解“翠”:“翠”是指——绿。

理解“青”:同学们,我们刚学过《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拉萨天空的颜色。——“蔚蓝、瓦蓝、湛蓝”,是啊,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天空就像拉萨的天空这么蓝。在诗人的笔下,这样的天空就叫作青天。感受青天的美,一起读这个词!

2.在诗人眼里,这真是一幅黄绿相间、青白晖映的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自己读读这两句诗。

(1)指名读诗句。

(2)听着听者,你的耳畔仿佛还听到了——(黄鹂叫声);咦,这黄鹂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些什么呀?(学生想象说话)

3.短短的两句诗,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颜色,还听懂了黄鹂欢乐的鸣叫,这么动听的叫声,这么美的颜色,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有声有色。(板书)

4.你能通过你有声有色的朗读来表达这样一种情趣吗?

指名读,推荐一名同学读,配上音乐齐读。

5.美丽的景色让人陶醉,那第三、第四句诗大家是不是自己读读看,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3)质疑、讨论。

(在交流过程中理解:千秋雪、万里船、窗含、门泊等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整体理解诗句的意思。)

千秋:(一年一个秋,这个“秋”就指代“年”。引导学生理解“千秋”虚指时间长,读好“千秋”。)

窗含:要想理解这两个字啊,我们不妨来体会体会作者是站在哪儿在看外面的世界。(生:窗前。)

①(师拉开窗帘)我们透过窗儿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眯起眼睛向远处眺望,你透过窗子看到了什么?(生根据自己所见表达)

②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这幅画还有画框呢!这画框是什么呀?(窗框)

[体会:这美妙的景色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

③孩子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去看看窗外千变万化世界,你会看到很多美好的画面。(教师出示三幅镶嵌在窗框中的美景)

④(出示窗框中雪景)这样说来,这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就像是镶嵌在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画。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的美。

“万里”——路途遥远。(结合“千秋”来理解)

泊:停泊、泊船靠岸。

6.指名吟诵诗句。

诗人向远处眺望,看到山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一低头,又看到门前的岷江上停泊着千里迢迢从东吴驶来的船。他心情特别激动,诗兴大发,写下了这句诗,谁来学着杜甫的样儿吟诵吟诵。

7.一齐吟诵。

这春天的景色是看不完也写不完。而诗人只用短短四句诗,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此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静结合的画。这不仅在于他会选取景物,更重要的是他能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来,拿起书,一起吟诵。

8.背诵诗歌。

真美啊,我们一起欣赏着美丽的画面,和着动人的音乐,走进诗人快乐的内心,一起背诵古诗。(课件出示画面、配乐、背诵全诗)

三、 作诗吟对,升华诗情

1.理解“绝句”,给诗歌取个恰当的题目。

(1)联系课前背诵的古诗理解“绝句”这种诗歌体裁的特点,进而理解“五言绝句”和 “七言绝句”。

(2)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即兴写成的,没来得及取其他的题目,所以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来作为题目。我建议大家再默默地读读这首诗,揣摩揣摩,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试着给这首《绝句》另外再取个题目。

(3)自己拟题;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发现并揭示对联诗的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课件出示诗歌——一一对应出现,显示对联特点)(生发现:一一对应,非常工整……)

3.男女生配合读对联,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

4.回想以前学过的对联,全班交流。

5.尝试创作对联诗句

黄鹂鸣白鹭__________________

黄鹂欢歌白鹭__________________

黄鹂翠柳间欢歌白鹭__________________

枝头黄鹂双双鸣白鹭__________________

窗外黄鹂叫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窗外黄鹂唱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思考、创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押韵等对联的要求。)

6.课堂小结:同学们,古诗之所以能千百年流传下来,成为咱们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瑰宝,是因为我们能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美,能从诗中读到这样一种韵律美。还有很多古诗啊,和《绝句》一样,希望大家用心去阅读古诗,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有声有色

窗含西岭千秋雪,动静结合

门泊东吴万里船。

责任编辑:孙海燕

猜你喜欢

窗框黄鹂白鹭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春天的小精灵
两只黄鹂
问黄鹂
一种可排水的外开窗
一种平行外开铝合金窗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
探究组合矩形面积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