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2009-05-06朴承权刘彦华宋英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口腔科防护措施医护人员

朴承权 刘彦华 宋英兰

【关键词】 口腔科;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口腔科是一个高危科室,患者就诊时间长,复诊次数多,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一般情况下患者未做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液性传染病的筛查。职业感染传染病的病毒和细菌主要包括血液传播的病菌 HBV、HIV、HCV- 。而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接触一些有害气体、液体,因此我们应善于识别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1 生物因素防护

1.1 直接感染 口腔医护人员在双手操作过程中频繁使用锐利的器械、注射器,口腔器械 HBsAg污染严重为37.5%,80%以上的临床医护人员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肝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因此口腔科医护人员平时工作中应着装整齐,穿圆领或立领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戴工作帽,双手操作时需戴口罩,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熟练掌握口腔科各种器械的使用技巧,运用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禁止医护人员用手去拔注射器针头及运输未盖帽的针头,禁止用双手重新盖上针头帽,注射器使用后立即毁损放人锐器收集箱。口腔治疗操作完毕后迅速卸下车针,并且要从车针根部将其卸下,以免在操作中划伤手。清洗、整理、器 械时应围好防水围裙 、防水护袖,戴上口罩、双层手套。分拣器械时,锐利一头放在一起,尤其是小锐利器械如:车针、扩大锉等用镊子分拣,按照“双消毒法”工作流程分类清洗灭菌。如工作中不慎被锐利器械刺伤应立即向离心方向挤压伤口,使血液流出、皂液清洗伤口,流水冲5 min,0.5%碘伏擦洗伤口10 min,消毒敷料覆盖伤口,最后上报主管部门,根据情况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疫苗。

1.2 间接感染 口腔治疗中患者的唾液、血液、致病菌在涡轮机或超声洁牙机等器械高速旋转下,引起微小飞沫和气溶胶以感染性气雾形式悬浮于空气中,污染室内空气和周围环境,因此建议患者治疗前用1%过氧化氢或0.25%氯已定消毒液15~20 ml含漱1 min后再行治疗,降低污染量。有条件医院采用单间小诊室便于消毒隔离,降低交叉感染率。诊室内开窗通风1~2 h/d,紫外线灯消毒1~2次/d,每次不少于1 h,1.5 W/m,室内综合治疗台、椅、操作台每 日用 0.2%84 消毒液擦抹不少于2次,每日用1∶50奥扑消毒液拖地 2次,如被污染随时清理、消毒。一项细菌调查中显示医院公用电话污染率为89.2%,其中听筒为 32.1%,话筒为57.1%,所以接电话时应该注意面部不要紧贴话筒,保持一定距离,每日消毒 2次,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治疗操作中禁止接电话。有报道医务人员所用的笔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调查显示 30支笔,l7支细菌数为>10 cfu/cm2,9支带有葡萄球菌,6支带有真菌,2支带有埃希菌-6 J。因此应定期消毒医务人员所用的笔,减少交叉感染率。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检查治疗操作完毕后,脱掉手套,遵循六步洗手法,洗完手后,书写病历。洗手是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后及处理患者用物后均应用肥皂水洗手,用流动清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清除率达99.5%。

2 物理因素防护

2.1 噪音 口腔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长,复诊患者多、环境嘈杂,诊室内集中牙钻、高速涡轮机、超声洁牙机等高速运转时发出噪音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另外个别医护人员不规范行为如大声讲话、砰然关门、怪异电话铃声等都是噪音的来源。人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可引起心理紧张,从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改变,还可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易出错。医护人员应具有亲和力,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尤其是小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避免哭闹,做好分诊工作,使患者依序就诊,保持安静。加强医务人员自身修养,做到操作轻、走路轻、关门轻、讲话轻等。做好仪器日常养护,调节到最佳工作性能,最大限度降低工作噪音,必要时安装隔音设施。

2.2 辐射 辐射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来源于口腔科放射性检查和治疗,电离辐射可致肿瘤血液病,不良妊娠等。口腔科放射室单独设置,安全防护符合防护部门检测标准。非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光固化仪,其最大危害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损伤,操作时避免光源照射眼睛。

2.3 热力伤 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或热力灭菌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烫伤,灼伤甚至爆炸事故。消毒医护人员应培训上岗规范操作,每日灭菌前检查仪表是否正常,管道是否通畅,运行操作过程中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灭菌结束后打开柜门时,工作人员不要面对着柜门,防止热气冲击,戴上防护手套或使用操作工具,取放无菌物品,避免烫伤。

3 化学性防护

3.1 汞中毒 银汞合金调制和充填过程中产生的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汞吸收,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 、牙龈炎、口炎、脱发、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和精神症状等。银汞必须在通风环境下调和,医护人员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汞,充填多余汞储存于盛有饱和盐水或甘油的容器内,深度为 17 cm 以上。储存瓶严密封闭,防止汞蒸发。加强诊室通风换气,降低室内空气中汞含量,定期请防疫部门人员测定空气中汞浓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用碘净化空气,污染地面器械及时用 10%漂白粉或5%~10%三氯化铁溶液喷洒或冲洗。工作人员每天多饮水,喝牛奶 、豆浆促进汞排泄,每年体检一次。

3.2 化学试剂 我院已全面实施了口腔器械高压蒸气灭菌,提高灭菌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化学消毒剂使用,但在大量未开展口腔器械高压消毒的小型医院口腔门诊,还在使用作为高效灭菌剂的戊二醛。医护人员配制化学试剂及调配口腔修补牙齿充填材料时,做好安全防护,戴好手套 、口罩,如不慎化学物品溅入眼睛或皮肤上.立即用水大量冲洗避免灼伤,使用化学试剂浸泡器械时,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不少于 2次,醛过敏者谨慎使用。

4 社会因素的防护

口腔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牙病患者咨询,就诊安排,还要进行椅旁护理及时准确传递医生所需器械材料。快速科技发展,不断更新齿科材料和技术改进,医护人员工作节奏快、学习压力大,长时间易形成医护人员生理和心理疲劳。医护人员应正确认识口腔医护工作的特殊性,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注意心理调节,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冲动,从而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综上所述提高口腔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强化感染防护知识教育,经常对口腔医护人员防护行为进行督促和指导,将防护措施制度化,并给予相应制度支持和技术指导,定期体检才能有效降低口腔医护人员的职业性危害.确保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2(2):198-199.

[2] 胡正英.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1996,6(4):238.

猜你喜欢

口腔科防护措施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探讨优质护理在缓解口腔科恐惧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