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2009-05-06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8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康复

姜 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施的护理方案。结果 通过有效的观察及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临床上除有效治疗外,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IANG Li.The Hospital of Dunhua City,Dunhua 133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experienc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from Oktober 2006 to Oktober 2008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ing program.Results By the effective observation and care,it can 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elf-control.It also can reduce comlication.Conclusion In addition to effective treatment,th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care can help to promote the ri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comlications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临床有严重持久的胸痛、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及其他表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50~82岁,平均64.29岁。均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而确诊。发病到就诊时间1~24 h,平均5.5 h。下壁心肌梗死12例;前壁心肌梗死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前侧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5例;正后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并下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合并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7例 。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恐惧型、抑郁沮丧型和愤怒暴躁型三种。恐惧型患者对自已的病情缺乏了解和认识,心理上感到极度的恐惧不安,甚至彻夜不眠。对此型患者主动关心,耐心解释,使其了解病情的可治性,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抑郁沮丧型患者多见于性格内向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亲人冷淡,但对医护人员较为依赖,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认为有安全感。对此型患者应主动接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此型患者服务态度甚为重要。愤怒暴躁型患者多见于文化水平低或体力劳动者,平时自觉健康,一旦发病常表现为悲愤、暴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此型患者医护人员应主动接近,关心体贴,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诚意,从而达到克制自己、配合治疗的目的。

2.2 密切监护及早发现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监护病房接受治疗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随时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及时发现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护士应每15~30 min测血压、脉搏1次,如血压下降,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时,即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积极抗休克治疗。连续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于24 h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心律失常,及时予以纠正。监护病房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护质量,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3 吸氧 吸氧可提高血氧浓度,增加心肌供氧,减轻呼吸困难、胸痛和发绀,而且有利于梗死边缘区缺血心肌的氧供,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大,因此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急性期给予高流量间断或持续鼻导管、面罩吸氧3~5 d,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2~3 L/min为宜。

2.4 休息与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后第1~3天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尽量减少患者的体力活动。无并发症者,第3天后可在床上坐起,并可在床旁使用便盆。1周后可在床边走动,以不出现症状为限。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可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因为长期限制活动,心脏功能受到抑制,可促进肺不张和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且适当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促进心肌梗死的康复。但对病情严重、有并发症者应延长卧床时间,直至并发症得到控制,病情稳定7 d后再逐步增加活动量。

2.5 疼痛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加重,促使心肌梗死范围扩大,易发生休克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对于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

2.6 饮食与大小便的护理 开始3天以流质为主,以后改为半流质易消化饮食,进食不宜过饱,可少吃多餐,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的水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嘱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预防便秘,急性期可给予灌肠协助排便;保持1~2 d排便1次,也可以采用药物疗法。

2.7 恢复期护理 有的患者在恢复期由于病情好转,心情舒畅,此时应特别嘱咐患者注意控制情绪,合理安排自已的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的患者顾虑及担心心肌梗死复发,担心出院后在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该病机制、治疗以及诱发因素、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增进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鼓励患者从事部分生活自理和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精神愉快,可减少再发。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要做好家属的疏导工作,使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环境。患者出院时,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继续服药治疗,如有新的情况及时来院复诊。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大多数心梗患者缺乏防治疾病的知识,不能够正确认识疾病,这将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治疗依从性,使其对治疗疾病的态度不够积极、主动,不能坚持合理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本组通过对有针对性的护理问题进行观察和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的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除有效治疗外,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