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2009-05-06李振英李冬玲
李振英 李冬玲
医院内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脑出血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诱因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收集整理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40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生率、病因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且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住院患者140例,均经过脑部CT扫描证实。出血部位,基底部61例,皮质下27例,额叶下16例,丘脑16例,脑干12例,全脑室8例。所有病例肺部均经过胸片检查,符合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1.2 结果 治愈98例,好转17例,死亡25例。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25例死亡病例中,17例发生在脑出血后2周内,6例发生在第3~4周,2例发生在4周后。
2 原因分析
①意识障碍是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②留置胃管患者易引起肺部感染;③脑出血患者有肺部疾病最易并发肺部感染;④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
3 护理
3.1 患者取正确卧位,严防误吸、误咽。脑出血患者昏迷时易发生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又常会致呕吐物、口咽分泌物误吸。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出义齿,口角的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患者进食时,取半卧位或坐位,不要说话,以免引起误吸。定时翻身,叩背,一般间隔2 h为佳,夜间1次/3~4 h。变换体位时,给予自肺底向上沿气管走向叩背,以利排痰。
3.2 严格掌握进食时间和方法。 吞咽障碍或意识不清者,早期宜采用静脉补液,发病后3~4 d可给予鼻饲。待意识恢复后,鼓励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鼻饲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注意鼻饲的温度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后短时间内不要搬动患者,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发生吸入性肺炎,经鼻胃管留置接受肠道营养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半卧位,喂养保持30~60 min。部分患者因面部偏瘫影响咀嚼肌功能,在喂食时尽量放在健侧且靠近舌根,易于吞咽,宜少量多次,勿催促。
3.3 加强呼吸道观察,及时消除痰液。应鼓励患者定时深吸气和咳嗽,有痰尽早排出。对有意识障碍的息者,要定时进行刺激吸痰,吸痰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及次数,同时避免喉部黏膜损伤。昏迷患者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正确掌握吸痰指征,各种操作均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3.4 机械通气的护理。行机械通气治疗时要加强呼吸道的湿化,用蒸汽加湿,即将雾化罐内的水加热后产生的蒸汽混入吸入气体中,达到加温、加湿的作用。吸入气体维持在32~35℃之间,湿化器的水温保持在50℃左右。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选用合适的吸痰管,拔除气管套管或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净气道和口腔内的分泌物。
3.5 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加强危重患者的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改变,及时留取标本,根据口腔 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如pH值高选用2%~3%硼酸液,pH值低采用2%碳酸氢钠,pH值中性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
3.6 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及时留取痰培养。本组资料中,89.29%的检出病原体为细菌。因此,应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对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要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同时注意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的问题,对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应避免使用抗生素。
3.7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洁净。定时通风,定时空气消毒,定时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拭床头桌椅等,定时检测室内空气及物品的细菌。保持室温在20~23℃,适当提高湿度,同时向患者家属耐心解释,减少探视人员与治疗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关系,以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