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银行角度看中小企业融资

2009-04-30李东卫

财会学习 2009年3期
关键词:融资资金成本

李东卫

一、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状况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对丰富市场供应、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资金短缺。从国家发改委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和抵押而被银行拒绝贷款的比率为56%。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据资料显示,我国小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8%,直接融资仅占2%。二是担保瓶颈。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运作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需要经过担保增加信用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我国担保业发展缓慢,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需求。三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条件苛刻。银监会调研显示,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最低也接近10%。四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门虽已出台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终因落实措施不到位而收效甚微。

中小企业融资难从其属性看,仍然为经济学范畴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和视野来探讨和解决。从银行视角考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能会更容易有所突破。

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在授信决策时必然要考虑成本、收益、风险的平衡关系,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保持这种平衡关系要考虑三点内容:一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成本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一笔贷款业务的流程同对一个大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基本相同,即贷款管理的成本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并不随贷款额度变化而变化。二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收益比较。受企业规模和项目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往往较低,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无法跟大企业的贷款额度相比。三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风险比较。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而大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等方面通常比小企业健全,资金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及借鉴

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融资难的内在原因;而借鉴和利用既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才能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1. 企业融资的MM理论。由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提出的MM定理提出,在资本市场信息完全、企业投资与融资决策相互独立、投资者预期一致且不考虑税收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引入税收因素后,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将该定理修正为: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融资结构应该全部为债务融资。但是事实上,该理论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并且中小企业往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的,因而该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不适用。

2. 融资优序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由Myers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决策应该以成本最小化原则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的次序,外源融资时又遵循先债权后股权的融资次序。该理论解释了企业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对增量资金的融资渠道选择,但具有短期性,无法解释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有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行为并不完全遵循融资有序理论所说的融资次序。因为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行为偏好、风险偏好和知识水平与大企业并不相同。

3. 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两者间的博弈决定着最优资本结构,即企业要在代理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取舍。代理成本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为了避免道德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所付出的成本。代理成本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由所有者承担的额外成本;另一种是外部投资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由外部投资者承担的额外成本。第一类代理成本并不在银行关心的范围之内。而第二类代理成本则是银行所关心的,因为相对于大企业,小企业与包括银行在内的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因而代理成本更高。

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始于Weston与Brigham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金融成长周期,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选择会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在企业成长初期,内源融资是其主要融资来源;当企业发展进入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阶段后,外源融资成为必要的资金接应机制。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长过程看,初始的资本需要一般以内源性融资来解决;规模逐步扩大后的资金需求,则一般是通过外源性的融资来解决。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看,可分为起步阶段资本不足的外源融资困难和发展到一定程规模后扩张经营(生产)规模外源性融资困难两种类型。从现行政策和一般性的融资理论看,在资本市场难以满足融资需求的情况下,扩张型(经营性)融资问题应该依靠银行融资来解决;而起步阶段资本不足的外源性融资困难,则需要更新中小企业融资理念,利用多源性的外源性融资渠道来解决。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融资理论引导,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思路

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讲,不外乎两点:一是融资渠道狭窄,二是理论过时或僵化。而后者更易造成中小企业融资视野的狭窄。为此,不论是政府、银行、还是理论界及媒介,都需要在理论上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

1.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新突破。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这一对矛盾,不但困扰着中小企业融资,也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银行、企业(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间存在的普遍问题。不论是政策引导或是银行主动出击,收效均不明显,或者是一时有效,但问题得不到根治。我们认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正常化,关键的需要认识上的提高和理论上的创新以跳出供需矛盾的怪圈。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应加强融资源的研究,即通过中小企业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资金需求研究,找出对应的资金供给方式和可行操作的方法是关键。如果继续囿于政府、银行、企业这样一个圈子是难以解决问题的。融资源的研究,要抓住社会资金这一大头,将有利于增加供给总量,达到数量和结构的匹配。

2.以新的融资理念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要转变融资观念,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可以提供担保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空间;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平台。

(二)以支持私募基金发展为突破口,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资金

从成本因素考虑,与股市融资和银行贷款相比,私募投资更适合中小企业,因为与银行贷款需考察企业资产规模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原则和偏好有本质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性是私募投资最关心的考察点。此外,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壁垒等等,也都是私募基金关注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资金的利用看,近年来我国银行及民间资金一直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过多的资金流入股市、房市,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冲击,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私募投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渠道,将富余资金以有效方式注入到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也能为过剩的资金找到投资的渠道,同时分散了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压力。

(三)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发展风险投资,鼓励私募资金介入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银行信贷对于中小企业解决短期资金短缺仍是不可缺少的。为鼓励商业银行在资金投向上向中小企业倾斜,把政策落到实处,政府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以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现有的担保公司大部分规模小,注册资金少,后续发展乏力。《物权法》已经颁布施行,但仍需制定配套文件,扩大动产抵押物的适用范围。

(四)构筑政府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新机制

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动员和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同时适当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全方位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由小到大的蜕变。

政府的中心工作应是积极疏通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典当、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融资手段规范化和融资结构合理化。

(五)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度

银行对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服务有利于形成银企良性循环的机制。一是有利于发展优质客户。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就会成长为大型企业,早日建立起银企关系有助于发展长期客户。二是有利于银企间的密切合作。银行作为中介易建立以大企业为依托为中小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对大客户服务的延伸。

各类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细分,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市场策略,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制度,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机制,以解决当前决策链过长、管理环节过多等问题;同时还要创新管理手段,提高风险识别、计量、控制能力。

作者单位:阳泉银监分局

猜你喜欢

融资资金成本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哲理漫画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