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鼻子都不简单
2009-04-30关敏
关 敏
毕加索的名作《亚威农姑娘》,最引人注目的是画中女人那个夸张的鼻子。这幅画是他于1907年创作的,花了几个月时间。大功告成之日,他打开门让朋友进屋观看,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连一直对他赞赏有加的画家马蒂斯都表示对那个“原本是侧面轮廓却被画在正面脸庞上的鼻子”难以接受。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那个鼻子的厌恶,说感觉就像喝了煤油、吃了抹脚布。毕加索不为所动,还解释说是故意把鼻子画得歪歪斜斜的,为的就是要让观画者注意到它。鼻子在容貌上的作用,在毕加索看来,非常重要。
从位置上看,鼻子处在人脸的中心地带,战略地位确实不可小觑,就像是容貌的门户,永远都是当仁不让的姿态,走在最前头。
在我国古代,对鼻的厚爱也不乏实例。
《庄子》中有这么段话:“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说的是有个工匠了不得,有人为考验他,在鼻尖上涂了一小块白色的泥污,要他用斧头把泥污削去。工匠运斧如风,干净利落地把那个鼻尖上的泥污“砍掉”,丝毫不伤及鼻子。后来,人们便用“鼻斤”来比喻出众的才能。
大散文家韩愈对鼻子也是情有独钟,而且钟情的还是大鼻子。他在《刘统军碑》里写道“公生而异,魁颜钜鼻”。说人家长有一个大鼻子,很有首领的气质。不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不是也受此影响,所以故意让画家给自己画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奇丑无比的大鼻子,以此来显示“首领风采”。
据说朱元璋登上皇位后曾召集三位画师为其画像,前两位是“写实派”,都被他给杀了,第三位“写意派”却博得了他的欢心。谁知道其中的奥妙会不会就出在鼻子上呢?至少是有这种可能的,不然朱元璋断断不会让“大鼻子朱元璋”流传下来。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他本身就长着个大鼻子,而他不在乎,或许还引以为傲呢!
说到大鼻子,很有必要认识一下一个叫查列那克的法国人。他是个诗人,也是个剑客。然而这两种身份都不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真正让他进入史籍的,是他那个大而丑的鼻子。据说他的鼻子大到快要让人看不到脸,而且很高,就像一座陡峭的山峰。很多人嘲笑他,这让他难以容忍,每次都跟人决斗,不少人因此死在他的剑下。
把鼻子跟权力、地位扯上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发挥。这种发挥到了清代的孙诒让手里还在继续。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写了本很有名的《周礼正义》。他对鼻子也非常看重。在解释《周礼》中有关鼻子的内容时,他解释说,鼻子就是“纽”。这个“纽”,完全可以理解为枢纽,可见鼻子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同小可。不过这次孙诒让却让鼻子有些羞愧。他说如果用丝带穿过这个“纽”,就能把人体这个器物吊起来。很显然,思考鼻子问题时的孙诒让更像一个物理大师,或者是回忆起了小时候放牛的情景。
当鼻子长在爱好行为艺术的人身上时,发生的事情比孙诒让的说法有趣得多了。
英国有个艺术家,很穷。他借钱上的大学,毕业后一直没能力偿还。为求政府免去债务,他用鼻子推动一枚带壳的花生行进了11千米。在表演之前,他给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写了信,然后郑重地向警方发出警告,大意就是说他会经过哪些道路,让警察提醒司机们注意安全。他的这次“鼻子推花生”行动很有效果。事后,布莱尔给他回信,说他的做法“确实很有意思”。教育部门负责人的回答则是: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让他和他的鼻子绝望的是,领导们都表示对他要求免去债务的要求无能为力。
鼻子不只是艺术的对象,更多的时候是个“实干家”。不论是作为呼吸孔道还是嗅觉器官,我们的生活都少不了鼻子的参与。当然,万一没有了鼻子也不能不活。丹麦天文学家泰柯·勃勒就是个好榜样。他在一次决斗中倒了大霉,被人割了鼻子。为了掩盖这个巨大的缺陷,他花重金请人打造了一个假鼻子。这个鼻子很贵,是金的。
有时候,鼻子甚至是一些人的“饭碗”。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可以取代人的鼻子的技术装置,特别是用来确定某种气味是好是坏的装置。于是,一批“靠鼻子吃饭的人”出现了。很多汽车公司都有“鼻子团队”,他们的任务是进行气味测试,以保证制造所用的材料不会让车主感觉难受。最有名的当数“香水巨星”艾佛里温的鼻子。他的鼻子有奇异的嗅觉功能,能鉴别人体气味的种类,并据此配制出适合不同人体气味的香水。对他而言,鼻子就是财富源泉。为此,他不惜花巨款为鼻子买了500万美元的保险。
除了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功能之外,鼻子还有不少绝活(用鼻子推动花生不算在此例)。美国的心理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时候女性择偶靠的是鼻子而非眼睛,因为她们好像更在乎男性身上的气味,而不是长相。鼻子不但能“识偶”,还能“识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发生性丑闻后,站在了法庭上。据统计,当时他平均每4分钟就会摸一次鼻子。而在平常,他完全没这个习惯。事后查明,他每次摸鼻子时都在说谎。原来,人在说谎的时候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荷尔蒙,引起鼻部组织细胞的浮肿,于是鼻子就痒了。
看来,当主人不诚实时,鼻子也是会大义灭亲的。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