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仲:尽享“表面风光”

2009-04-30

计算机世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风险投资英特尔创业者

王 臻

编者按:百度、阿里巴巴、搜狐……叫得出、叫不出的一大批IT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是依赖风险投资(VC)走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在大多数人眼中,VC是一群神秘的使者,是IT创新的背后推手。从去年开始,金融风暴来袭,投行倒闭,VC投资的理念和方向也开始发生变化。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危机下的VC”系列报道,展示他们的眼光、智慧,以及艰辛和探索,同时让读者更加了解VC眼中的机会。

作为此次系列报道的首篇,我们选取了英特尔投资的“亚洲第一位雇员”张仲,希望他的经历能给读者以启示。

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在中国的办事处分布在香港、上海和北京等3处,因此,英特尔投资亚太董事总经理张仲每周的生活也很“简单”:星期一坐飞机到北京,接着飞到上海或其他城市和国家,星期五再返回香港。自从他加入英特尔投资之后,这种空中飞人的生活一直持续至今。

张仲说,VC是表面风光。

作为英特尔投资在亚洲的第一位雇员,张仲见证了中国VC产业的成长。“投资绝对是一种专业的行为,要赚钱不容易,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英特尔投资就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慢慢摸索前进。”对张仲来说,这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风投的关键是“人”

按照张仲的说法,风险投资的关键就是“人”。“风险投资往往要三、五年甚至7年才能退出,期间市场上的各种变化都是风险。”特别是在IT行业,技术发展太快了,稍有不慎就会被替代。好的VC会和被投资公司一起“熬”,帮助公司度过难关。“企业投资若留不住人才,如何能有那么长的时间去帮助公司创业?”

在“2008年美国十大风险投资公司排名”中,英特尔投资以2008年投资81个企业的成绩排名第三,超越了红杉资本等公司。但一直以来,英特尔投资的团队却被外界认为是神秘的高手,“很酷”。

“我们团队有一半人有技术背景,另一半有财务背景; 同时,有一半人是从内部调升过来的,另一半是从外面聘请的。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张仲说,英特尔投资希望能够兼顾战略和财务两个投资目的,达到一个平衡。而他自己则是有技术背景的“内部人”之一。

张仲已经在英特尔“服务”了1/4个世纪。1999年,他在上海的实验室做总经理,第一次参与了投资的项目。“那时候我的角色,是作为业务部门的代表,去评估项目。”一天,他跟着英特尔投资的一名同事,一起见了张朝阳,“后来我才知道,我糊里糊涂做了这个项目的sponsor(保证人)。搜狐也成为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那时很多VC的重点都是软件公司,而张仲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帮助公司解决市场问题,使英特尔的产品能推广得更顺利。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仲才真正加入英特尔投资。2000年港股非常火热,英特尔投资的两个经理都相继离开,公司把张仲调去了投资部。“我并没有问我的老板为什么,因为我在英特尔已经做了17年。”在那种情况下,稳定架构是首要的,相比从外面聘用新人,张仲是更合适的人选。

不过,张仲那时没想到,他竟然一做就是9年。

努力做到“懂行”

从软件经理转到VC,张仲风光的背后也经历了很多艰辛和失败。

“创业者常常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好的项目VC都不去?其实,并非他认为这个项目不好,而是他根本不懂,不敢继续深入。”互联网刚在美国兴起时,张仲记得部门内流传着一篇投资建议书,是关于“Portal(门户)”的。“那时有多少人看得明白我不知道,终归是没有投。而那家公司叫做雅虎。”现在我们都清楚发生过什么,但很少有人能适时地把握,而这就是VC需要具备的过人之处。

“我适应了很长的时间。”和做软件经理不同,做投资面对的东西太广泛,每个项目都有不同技术和市场,必须在短时间内掌握。“我总是觉得应该花时间更深入地了解项目,看清楚如何与公司的战略捆绑,但在投资前往往是没有那么明确的。”张仲花了很长的时间调整自己,培养对市场的把握和信心。

然而,失败无法避免。张仲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林肯”就以失败告终。

当时,张仲选择了在韩国贡献“第一次”。刚走出1998年金融风暴的韩国,百业待兴,IPO市场热火朝天,几乎每天都有公司上市。“林肯”的主要业务是高性能计算和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需要有8-CPU的服务器来完成,当时,4-CPU服务器都尚未普及,因此,英特尔韩国分公司对这一系统非常看好,服务器的业务部门也认为,让“林肯”选用英特尔架构而非其他竞争者,是一个大成功。“当时我非常骄傲,整天沉醉在自己的第一个IPO美梦中,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离悬崖边缘已经不远了。”张仲说,“火热得过了头,再加上不熟悉环境,这其实早已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有失败才能显出成功的可贵。张仲并没有停止投资,这个失败经常提醒他,现实是残酷的,并鞭策他做得更好。

采访手记

投资需要“平常心”

“我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这句话再适合张仲不过。经常来回国内外和两岸,张仲成了机场常客。以前往返北京和上海,他经常可以在候机室遇到VC朋友,金融危机以后,遇上的人变少了。“

不过,张仲和他的团队却丝毫没有轻松下来。“目前我们在中国保持着每月一个项目的投资进度。”张仲负责的大中华地区,占英特尔投资全球的15%~20%。虽然很多VC放慢了脚步,但张仲仍然认为这是最好的投资阶段。“我们收到了更多创业者的邮件,也发现了更多可投的项目,必须加快考察项目的进度。”

但是,资本市场的低迷也给创业者带来巨大冲击。创业者没有经历过这种风暴,一时间心理难以接受。半年前还好好的市场,怎么变得那么快?很多创业公司消失不见,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就这样蒸发。

难怪张仲说,投资起伏很大,如果没有“平常心”,肯定很快苍老。的确,第一次在简历上见到张仲的照片,我一度以为他很年轻,而忽略了他“25年”的工作经历。(王臻/文)

猜你喜欢

风险投资英特尔创业者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英特尔扩充FPGA可编程加速卡产品组合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互联网创业者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英特尔开源帮霍金“说话”软件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