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档案急不得
2009-04-30
新医改方案终于在4月6日正式公诸于众,诸多悬疑和猜测旋即揭去面纱。
一是8500亿元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方向被正式确认。8500亿元的绝大部分或主要部分将用于基层; 二是今后3年医改的5项重点改革被明确。即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道路; 三是卫生信息化的基本方向再次被明确。正式颁布的新医改方案第14条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并未做出明显修订,依然是遵循涵盖“大卫生”范畴的信息化思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更明确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据悉,北京年内将选择朝阳、西城、顺义三个区率先试点,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将记录居民的基本信息、就诊和用药、检查记录等;大型医院之间将首先联网共享居民健康档案。据介绍,去大医院看病,患者只要提供一个ID号,其家庭成员情况、病史、历次诊断情况等均可在不同医院共享。预计到2010年,电子健康档案将在北京市全市18个区县按照居民自愿建档的原则进一步推广。
而在上海,通过实施医联工程,第一批23家三甲医院已经可以共享病人的电子病历; 接下来将继续推进“大医联工程”和“大卫生工程”。其中正在积极酝酿的“大卫生工程”,计划今后3年将在全市各级卫生机构之间实现全面联网和有关信息的全面共享。其中,居民健康档案无疑是信息共享的重中之重。
各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计划明显提速。但是,目前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无论在管理体制上,还是在技术标准上,至少面临五个方面的严峻挑战。首先,何谓居民健康档案,应该包涵的内容、电子化的技术标准,如何统一?其次,作为未来将要记录每个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绝对隐私信息,如何从技术和立法两个层面双管齐下,确保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和合理使用?三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如此海量的信息将以何种方式来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稳定运营,使之真正支撑业务系统的需要?四是建立如此庞大的信息系统,需要投入天量的资金,中国各地经济不平衡,是否意味着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也将出现地区间的“贫富分化”?五是目前以各个地区为主导的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是否会形成一个个新的孤岛,区域之间的信息互联又将如何突破管理体制上的束缚?
建立覆盖全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最初由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但他的想法并未在任内得到很好的推进;奥巴马上台前也信誓旦旦要投入巨资完成这个宏大的计划。但是,目前也仍然停留在方案讨论阶段。就连来自美国本土的IBM医疗事业部的高管也向记者表示,在推进卫生信息化方面,美国并不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好。在没有一个先行成功范例的前提下,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和人口之众多,构建全民健康档案必定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