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

2009-04-29张兰清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学生

摘 要:当前,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由规模的迅速扩张,逐渐走向以提高教育质量和结构调整为内涵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也应从注重数量增加、审批学校为主转为注重质量提高、加强评估和质量监控为主。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学生 课程

一、建立科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模式

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模式,是在高职背景下发展专业教育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虽然国内众多高职院校以及专家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但是由于整体研究工作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环境艺术学科研究领域,而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专业教育课程问题无人问津;在各自院校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针对于区域性的课程模式研究更少,等等。因此,尽快建成一个科学、相对权威且有指导意义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模式势在必行。从宏观看,此课程模式应当是科学的、系统的,这种科学性、系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个理论体系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既反映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又能对比其他类型院校突出高职专业教育特色。其次,这个理论体系在空间上具有全面性,就是既要立足于国内,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快发展国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上来,同时,善于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切实体现理论体系应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再次,从微观分析,这个课程理论体系在构成上具有联系性。就是理论体系的各个具体组成部分,如,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及组织,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从教学到实践再到评估,从学生实习到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理论,都应当是密切联系的整体。评判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模式建设水平的标准,主要看其课程设置。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与实施过程的统一。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设计质量的高低,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能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特色,课程设置与结构的合理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需根据国家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与本地区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需要进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即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知识领域,如,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二是技能、技巧,指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中知识观的变化表明课程观在发生变化,逐步从学科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人格本位。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无疑具有很大的弊端。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及其评价,使学生具有从事一定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与施工管理知识、技能与态度,已成为各个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能力本位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开发和学习环节的确定,取决于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其实质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胜任职业岗位所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合格人才,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能力本位的原则。三是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等,是一个情感领域、活动领域,反映在培养目标中不仅仅局限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技巧等技能性人才培养,而是呈现出向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的复合性人才转变的趋势。复合性是指要通过较为系统的环境艺术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各种核心技能的养成,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复合性首先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和融合,这种复合不能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深度,更应强调其广度和宽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性,使学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上升、自我学习的螺旋式上升的能力。四是反馈,即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评价、评估的量化指标领域。

二、重视课程结构设置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整体上存在着课程结构设置薄弱的现实问题,如,不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存在重理论,轻技能教育、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倾向等。因此,要克服上述不良倾向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课程模式,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市场、施工、设计、服务第一线,通过跟企业紧密联系,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等方式,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协调基础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临学科、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之相辅而成,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加强能力、提高素质的理念、设置符合教学规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在厚基础教育中,构建学科基础、文化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以及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在学科教育中,设置学科基础课程模块,拓宽和加强学科基础教学,在专业前沿教学中,注重强调内容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特色性,适当减少课内学习总量,压缩课内学时,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资与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

没有专业化、高素质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就难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使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设计服务能力,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培养与引进同时进行,特别要重视引进把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精通设计、施工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设计单位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以优化师资结构。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然而,教育场所的扩大,要求扩充教育队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将文化机构、科技机构、艺术机构、设计公司、设计研究院等组织或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兼职教师队伍行列,这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基本保证。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育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而将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参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可以增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效果,形成一批把握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最新设计动态的领军人物,逐步形成实习、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此外,行政部门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对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培养方向主要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对实验室及实践基地的要求比普通高校要高。没有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实验室或基地作载体,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工作就缺乏有力的装备支撑,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意水平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锻炼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开放式、公益性公共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一方面,现在企业中,绝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老化、专业面过窄、方法陈旧、信息闭塞,加上资料少、外语水平低,很少有机会提高,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室不仅服务学生,同样也是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效场所。另一方面,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有实践的环境,需要有为教师、学生提供环境艺术设计社会实践的场所,而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伙伴合作关系有助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对企业和公司来讲,可促进职工培训,协调好企业追求利益和员工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学校来说,企业界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环境。广州美术学院所属集美设计公司,在校办产业中企业化的发展方向,为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走上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知识经济的轨道,创造了难得的新模式。这种学校与工作场所相结合的“双元制”教育方式,也为设计教育、设计实践、设计理论的提高提供了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立新编.设计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奚传绩编.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第二版)[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凌继尧著.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张兰清 ,河北唐山人,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获全国高级动漫设计师称号,现任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艺术设计教研室教师。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学生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学科发展趋势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革新建议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