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09-04-29

管理观察 2009年8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发展

梁 芹

摘 要: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特别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各单位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管理体系,其基础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系统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发展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经济是以国有企业为载体,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一个单位,因此当时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是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来实现的,这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于剥夺了国有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的经营自主权,虽然防止了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但也伤害了国有企业经营和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

1、逐步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起较为合理的产权链条。近几年,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普遍提升。部分国有公司通过对以往乱投资、层次多和以个人持股缺乏完备的法律手续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逐步明晰和理顺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并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建立起了较为清晰与合理的产权链条。

2、财务、资金管理电子化、集中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将先进的电子技术运用于财务管理,既可降低传统模式下的人为性和随意性,又可使集团总部及时了解情况,通过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对企业会计核算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集中管理。

3、逐步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在企业人员管理方面,部分公司建立起了关键岗位的委派制度、定期述职、工作汇报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研究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派、轮换、薪酬和安置管理等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加强了审计监督。在审计监督方面,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专职内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等、,成立了审核委员会,以审计稽核部为执行机构,全面加强内部审计,审计的范围也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风险导向的管理控制审计转变,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审核,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隐患。

5、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部分国有大公司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客户资信管理程序和交易审批程序,对企业风险高的岗位,设置风险管理员严格控制企业的债务风险,建立企业债务管理办法,控制授信额度,通过制度加强对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内部控制没有实际的发挥作用,造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严格的内部控制可以改变集体非理性的现象,但是我国国有企业难以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普遍处于低水平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国有的产权结构是分不开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利于严格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主要是因为经营者的代理人收入与企业的经营成果不相关,他们没有动力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更乐于拥有的权力为自己谋利,没有动力接受严格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执行难以顺利进行。

2、控制环境不完善,没有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企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系统,它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首先,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影响着内部控制体系形成与发展。其次,从法规建设上看,我国尚未形成类似报告的权威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检查与评价缺乏统一的指导依据。

3、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多为形至而实不至,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同时实行了公司化运作体制,建立了三会制度,但国家仍然保持绝对控制,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事实上控制着股东大会,进而控制着董事会而很多董事会成员兼任总经理,与经理、管理人职位重合,造成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权利制衡机制失调而监事会要么隶属于董事会,要么平行于董事会两种存在形式,但是由于监事会经济上不独立,日常工作也处于董事会和经理层领导之下,很难有效行使监督制约权,这种不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导致了许多公司内部人集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形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国有企业实质上,不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内部人利益的最大化。

三、提高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对国有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不力的症结不仅在于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流程体系,更在于产权界定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带来的诸多弊端,如果不解决源头上的问题,才不至于形至而实不至,企业的内控问题才能得以根治,根据以上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改变产权结构,加强内部控制根基建设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利于严格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基于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产权结构由虚无的中央所有向直接的地方所有转变,当然,这不是针对所有国有企业,对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型国有企业,国家必须掌控,而对于其他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适当的重组,或下放到省、市地方政府更有利于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首先,完善董事会制度,加强董事会的核心地位。其次,强化监事会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是公司事务进行监督的法定机构,在保证公司规范运作、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监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监事会的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为使监事会在内部控制中能够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必须彻底解决监事会独立性问题

结束语:改进国有企业管理控制手段,创新内部控制活动建设

首先,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其作用在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从审计角度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而其实施主体内审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相当于一个反弹装置,它负责对其受控对象的信息输出进行采集、量化和比较,再产生控制信号并转化为控制力作用于受控对象,使其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其次,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薪酬体系。◆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发展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