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初探

2009-04-29赵妍茹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7期

赵妍茹

摘要: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分三个方面:生存能力教育、做人道理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切实做到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自主空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发展。更为根本的是根据中考、高考这两根"指挥棒",要降低考试难度,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接触更多的东西。关于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存能力教育;做人道理教育;基本知识教育

1素质教育是生存能力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以培养“生存能力”为导向的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评价方式、学校管理工作、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以利于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1.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改变现代社会中家庭、社会教育弱化的倾向,强化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功能。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事,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现代社会由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空前多样化,学校再也不是以前的人们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也不是象牙塔,学校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社区和家庭的参与,就不会有学校教育的成功。应该彻底改变我国以往偏重学校教育的状况,建立起社区、家庭、学校教育协调作用的良性运行机制。

1.2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他们毕竟要走向社会,要在未来的社会里生存。学校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以外,还应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在自己的亲自体验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体会到社会给他们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会向他们提出挑战;懂得大自然和人类是休戚与共的,自然不是人类任意破坏的对象,只有尊重自然,自然才能为人类造福。藉此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例如,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或参加义务劳动,了解生产的过程;让学生调查附近的自然环境状况,空气、河流污染情况,为什么会污染?污染给当地居民和环境带来了什么危害?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治理。这些活动对学生增加知识、提高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在学校从书本上学习无法替代的。

1.3注重生存能力“的教育。学校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要把知识灌输型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和健身,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对现行教育内容进行压缩精选,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总的来说遵循的原则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过重的考试压力,改革以往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发挥他们个性当中有利的方面。调整课程结构,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对现行课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过深的内容、单纯传授知识或造成死记硬背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挪到更高年级开设;调整课程设置和要求,适当减少语文、数学、外语的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音乐、美术、体育、劳动课等的课时,同时开设选修课、综合学习课,可以不规定统一的学习内容,由学校根据所在社区、学校本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使有各种各样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生活泼的发展。

1.4改变以往的学习指导和评价方式。教育的指导方式要从指导学生学习转到帮助学生学习上来,注重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是不一样的,在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有的长于抽象思维,有的长于逻辑思维;有的喜欢动,有的喜欢静;有的活泼,有的安静。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就不能“一刀切”,教师主要是促成者、共同学习者,他们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资源,也分析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 做人道理教育

2.1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因此家长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形成诸如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走极端的结果。所以家长应该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更不要因求好心切而做出不适合孩子程度的要求;不要因怀疑孩子的能力而事事代劳。请勿用“金钱”打理一切,再多的金钱也抵不过真情的价值,也买不到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更买不到健全的人格。

2.2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社会及各种传媒应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社会机构的行为,是营造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教育机构的影响,社会教育机构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社会教育机构为学校教育营造有益的氛围,是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遗憾的是,在金钱风刮起滚滚风沙的今天,有些机构为了单纯的盈利,不惜牺牲青少年的利益,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不可忽视的精神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地抵御和消解学校教育的积极力量。

随着电视机、计算机、录像机进入家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变成现实。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一些影片、录像带、光盘是直接的教唆犯,中小学生是不良影视、不良文化的直接受害者,在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下,早恋、好逸恶劳、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搜身、骚扰、殴打、抢劫等不良行为在一些地方蔓延。

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育法》第五章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军队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应当依法为儿童、少年、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会做人,是万事的前提和根本。教会青少年做人,应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牢牢把握做人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做人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最坚实的基础。

3 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教育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的。人类社会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的。使学生了解人类的一般规律。看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了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使学生有接受挫折的决心和勇气。勇敢的面对困难。珍惜生命、珍爱健康。正确的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过乐观、积极向上的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会做人,是万事的前提和根本。教会青少年做人,应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牢牢把握做人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做人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最坚实的基础。

总之,生存能力教育、做人道理教育和社会发展教育,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教会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道理,应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牢牢把握这些知识的最基本的内涵和要求,将这些的道理和行为习惯,渗透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中,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