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活?
2009-04-29
1、古人常说学富五车,五车到底能装多少书?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车”是马车、牛车,而不是大卡车。这词儿是描述战国时代的名家施惠是如何勤奋好学的。他每次出门,都要带上五车竹简在路上阅读,也不知道这一路颠簸,他能不能看得进去。其实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照这么个算法,咱们随便一个人都是学富百车的。
2、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在商朝,运用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统来观测天象,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借此在政府里混个高职完全不成问题。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通过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了。秦汉时期,古人完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古人预测天气,虽然没有精密的仪器,但很多时候却比现在那些所谓的“天气预报员”靠谱多了。
3、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他们用什么来洗头呢?
古人比我们想像的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5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可就没有这般待遇了。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例如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4、古代男人都留长发吗?
古人对三千发丝劳心劳神的程度,非现代人所能想像。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而且是越长越好。他们几乎都不剪头发,顶多修理一下边毛,即便这样,还得看着黄历挑日子。男孩到了读书的年纪,会将头发挽结成发髻,叫“束发读书”。
5、古人写错字如何修改?
直接用毛笔涂掉是最简单的办法。王羲之和颜真卿,就是这样应付错别字的。所以,《兰亭序》和《祭侄稿》算是两位大书法家的“涂鸦之作”。其实,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错别字旁边(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笔加点,保留原字继续写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名为“雌黄”的矿物涂在错别字上,有点类似现在的“涂改液”。
6、以前的纸钞要防伪吗?
古代最早的纸钞诞生于民间,由商人自由发行。但这样做,很轻易地就会出现乱发和伪造的情况。后来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收归官方发行,防伪措施更为严密,甚至还会在纸钞上盖上两枚官印。到了宋徽宗时期,改为图案更复杂的“钱引”,加上多色套印,防伪性更强。此后,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防伪方法,花样之多,让现代人至今都没有搞清咱们老祖宗到底是怎么防伪的。
7、古代学生有寒暑假或周末假吗?
现在的学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如果这种抱怨发生在古代,估计手掌心早被老师或家长打掉两层皮了。古代学生没有专门的假期,除了过年、端午节等举国同庆的节日外,学生每天的任务就是寒窗苦读,考试前还得头悬梁、锥刺股,或凿个壁偷点光,进行一下考前冲刺。古代只有官员才能休假,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休假了。
8、古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古人比现代人可要环保多了,随手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的事情,很少发生。早在8000年前,古人就会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解决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烧掉,烧不掉的就掩埋起来。而在古代垃圾场的遗迹里,大多数保留下来的则是碎裂的瓷器、漆器。
9、古人没有冰箱,如何保存食物呢?
谁说古人没有冰箱?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铜冰鉴”,就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时期,奴隶们就冬天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饮用。简单地说,古代的“冰箱”是一个盒子,里头放冰块,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以达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不过,以前的“冰箱”简陋且功能单一,不像现在,冰箱甚至可以成为惊悚片里杀人凶手的容器。
10、飞鸽传书真的可行吗?
在中国古代,何时开始使用飞鸽传书,已不可考。在蒙古军西征时,传讯鸽就已经被大量用于军事活动,它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发展到后来,鸽子还成为传递情书的绝妙媒介,成为不少美好姻缘的“红娘”。古人飞鸽传书,多用红丝线捆扎信笺字条,以引起收信者的注意。如今,我们用的是E-mail、电话、视频等,虽说更方便快捷,却少了一丝浪漫和期盼。
11、古人刷牙吗?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能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如果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选自“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