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古代镖局的神秘面纱
2009-04-29
在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对镖局的各种演绎和描写。镖局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似乎充满着无穷的玄机。
真实的保镖生涯其实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简单和有趣,它有着各种规矩和他人所不知的生存之道,危险而辛苦。《镖局春秋》的作者古或先生为镖局五百年的历史总结出一套“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的成功学。在中国历史上生存了五百年之久的镖局,究竟是怎么样的?又有着什么样的禁忌呢?
镖局原来是标行
在中国古代,驿站是唯一成系统的邮发运输机构,可驿站是专门为朝廷押送一些来往信件物品的,而对于民间的一些商业往来,便没有一个安全的保障机构。所以到了明末清初,镖局就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应运而生。
镖局最早的时候叫标行,是“受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古老行当,是凭借过人的武功,专门为别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清人吴炽昌《客窗闲话难女》中记载:“余舅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清稗类钞技勇类洪峻与三等羯斗》亦称:“时有巨商贸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
以前镖局的镖是“标”,如明代的《金瓶梅》第五十五回,说西门庆“家里开着两个绫缎铺,如今又要开个标行。”足见明代的镖行,称“标行”。到了清朝末年,随着票号的出现,才改为“金”字旁。“镖”前面的金字旁代表十八般兵器,后面的票代表票号的银两,所谓的镖就是用武力来保证钱的安全,而镖局就是这么一个专门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保安公司。镖局的组织包括镖局主人、总镖头、从事保镖工作的镖头和镖师、大掌柜、管理杂务的伙计和杂役。
古代的保安公司——镖局
镖局主人讲的是人面广、关系好;有钱有势,打出旗号使黑门槛的(黑道人物或是绿林好汉)不敢招惹;万一出了事能够摆得平官府,镖被劫了赔得起银两。大掌柜讲的是眼明心细算盘精;看货不走眼,估价不离谱,上下里外该打点的绝少不了,该开销的绝不浪费。至于总镖头,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不是本身艺业惊人,就是退休的名捕之流。
镖局的买卖叫做“出镖”或“走镖”。按脚程远近、货物的价值收取不同的“镖利”,商定后签订“镖单”,在镖单上注明起运地点、商号、货物名称、数量、镖利多寡等,双方各盖图书(即印章)。护送到指定地点后,商号取得镖利。走镖通常有总镖头或是经验老道、能够独当一面的镖头“押镖”,带着几个有功夫底子的镖师,和一群手脚利落的伙计;银货锁在“镖车”里,车子上插着“镖旗”,伙计嘴里吆喝着“镖号”,拿着接收镖物的清单,再带上官府开的通行证——遇到关口的时候,拿出通行证给官兵看一下。为了避免纠缠,镖师有时便顺手塞给他们一些银两。
镖局开始只是送信之类的,称为信镖。到了清朝中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票号的产生),镖局的主要业务就是为票号押送银镖,这就形成了镖局走镖的两大镖系:银镖和票镖。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的主要业务对象就转化为保护一些有钱的客人的人身安全以及押送一些衣、物、手饰,这就形成了人身镖、粮镖、物镖。综合上面三种,这也就是镖局走的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人身镖、粮镖、物镖。
随着清朝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广泛,不但将一般私家财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担。到了后来,甚至连看家护院、保护银行等等也来找镖局解决。据说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中国十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
镖不喊沧
镖局走镖有三种方式,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
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动的,上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叫做拉贯顶旗,长槌打起锣声:“哐!哐!”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
走仁义镖,那就得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
如果某个关卡十分厉害,既不让押镖的队伍经过,镖局的人马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
走南闯北的镖车,到了沧州时,都会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清末,“镖不喊沧州”已成为南北镖行共同遵守的常规。
为什么唯独在沧州不可喊镖呢?《武术汇宗》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州境内,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官府巨富的走镖要道,所以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而面临各业相争,必须具备高强的武技才可立足。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三会一不
走镖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且不说需要日夜兼程,就连风餐露宿也都是常有的事情,有时甚至得面临各种各种的险境。因此,镖师们在带徒弟时,会教给徒弟“三会一不”的技能,这也慢慢地变成了规矩。
一是要会搭炉灶。因为走镖多会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为了不至于饿肚子,镖师们就不得不自立更生,搭炉灶做饭菜才能饱腹。
二是要会修鞋。鞋在镖师的旅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所以没有一双合脚的鞋,将会是件很痛苦的事。虽然可提前备好鞋子或是在沿途中买新鞋,但新鞋不一定合脚。因此镖师们都得会修鞋,要保证不影响行走。
三是要会理发。走镖有时一走就是数月,而且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所以镖师们常常是风尘仆仆,一副狼狈相。偶尔路过城镇村屯,又免不了要去拜访地方势力,中国向来注重礼仪,因此拜访他人一般都要把自己修整干净、收拾体面再去,这时镖师就得学会理发,打扮自己,这样一来,不仅自己不丢面子,而且还可以显示镖局的实力。
除了“三会”,就是“一不”了,这“一不”就是不洗脸。在走镖的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用镖师们的行话说“该洗脸了”,也就是该到家了的意思。
但是深究其原因,不洗脸其实是为了保护皮肤,有过极限探险运动经验的人士都明白:在户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夏季骄阳似火,用土碱洗完脸之后,凌厉的风一吹,脸反倒很容易受到伤害,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生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行规,保镖行业的江湖文化色彩,也就决定了它的行规的特殊性。
保镖六戒:
一、戒住新开张的店:新开设的店因摸不透人心,保镖之人便不去随意冒险,只要门上写有开业大吉的店,他们都不住。
二、戒住易主之店:换了老板的店,保不准人心叵测会有贼店,保镖之人也不住。
三、戒住娼妇之店:有些店内的娼妇会苦苦纠缠,使镖师中计丢镖,所以保镖之人一般也不会去冒险。
四、戒武器离身;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住店休息,武器都必须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五、戒镖物离人:无论是早路上的镖车,还是水路上的镖船或是受保护的官员、商人、镖师都不得随意离开。
六、戒忽视疑点:当镖师的人必须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觉能力,一旦发现可疑之处,就要密切注视,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之中。
选自“搜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