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通八达的社会

2009-04-29冯磊

读者 2009年19期
关键词:落实率陶行知子女

冯磊

陶行知有一篇文章叫《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其中写道:“我们生来此时,有一定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那么,如何挽回“国家的厄运”呢?陶行知认为应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即“一方面要打通层层叠叠的横阶级。如贫富、贵贱,老爷小的、太太丫头等等,素来是不通声气的,我们要把他们沟通。又一方面,我们要把深沟坚垒的纵阶级打通”。

陶行知的观点,即使在今天,也有非常实际的意义。一个健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十分通畅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平等作为一种前提尤其重要。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给每个成员提供一个相对均等的机会,那么这种社会里就会到处是怨气,就有玩火自焚的危险。陶行知所谓四通八达的社会,说到底是要建设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这种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横向”的与“纵向”的互动,应大致建立在个人能力、勤奋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以祖宗荫庇、父母保佑为前提。

前不久,有知名学者撰文,谈自己早年求学的经历。他说,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生活困苦自不必说。但是,凭借个人的苦读,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至于今天的农村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今天的农家子弟为什么就没有那么幸运?我想,这首先与知识的普及有关。25年前在农村,一个孩子考上中专就是一件大事,但在今天,即使考上研究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社会安定带来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使得知识的普及成为现实。但是,这同时也意味著,在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仅仅读个本科或者专科来应对社会的竞争,已经基本不占什么优势了。在这种前提下,农村孩子读完大学,要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说改变命运,就要难得多。而况对于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讲,与城市家庭相比,财力、人际关系的劣势绝非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大约两个月前,媒体上曝出重庆近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新闻。而在此之前,湖北也出现了大批农家子弟弃考的新闻。有分析认为,这是农村孩子与家长理性选择的结果。我想,假如这种理性是存在的,恐怕也多是出于无奈,这里面究竟包含着多少无奈和辛酸!中国是一个有着教育传统的国度,不惜一切代价通过上大学让孩子寻找出路,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梦想。但是,现在这个梦碎了。我甚至感到,长此以往,我们的大学里面恐怕就要出现这样一种景象:在高校里接受教育的,多数是城市的孩子;在学校的外面,农家子弟正挥汗如雨,为城市输入新的廉价劳动力。

简而言之,今天的社会若再不警惕,贫苦子弟通往上层的道路就有被封死的危险!

这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

中国南北朝时期,汉人统治的江南,曾出现过士族和庶族对立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将整个社会活生生撕裂开来,一分为二,然后指定一部分人成为合法的世袭者。

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2003年,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曾经就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父亲为行政管理人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其子女的工作落实率和升学率均高于平均水平;而父亲为农民、个体工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以及离退休、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的,其子女的工作落实率和升学率均低于平均水平。行政管理人员子女的工作落实率要比农民子女高出约14个百分点。父亲的社会阶层越高,毕业生的平均起薪额也越高,父亲为农民者比父亲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经理人员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别少400元和300元。这一调查结果,曾经刊登在当年8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

读了,感觉触目惊心。

(朝霞摘自《杂文月刊》2009年8月上,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落实率陶行知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落实率中的应用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品管圈在提高多重耐药菌患者防控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
精神科利用品管圈提高责任制护理的落实率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落实率的效果分析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