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印象
2009-04-29王晓慧
王晓慧
到过俄罗斯的外国人,无不对俄罗斯人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瞠目结舌,而这与俄罗斯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密不可分
去俄罗斯之前,一个曾在俄罗斯生活过的朋友告诉《新财经》记者,俄罗斯的物价很便宜,商品也很精致,是个购物的好地方。但去了才发现,记者被朋友“忽悠”了,俄罗斯目前的物价水平高于中国至少3倍。再一琢磨,也不能怪朋友,毕竟他在俄罗斯生活的日子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福利好 物价贵
俄罗斯人的日常饮食离不开黄油。吃了几天面包、烤鱼之后,记者的胃开始抗议,见到就想吐。终于,有一天,在面包、烤鱼之后,上了一盘饺子模样的食物,记者一阵狂喜,正要动叉,服务生端着一碗东西走了过来,微笑而友好地浇在了“饺子”上——又是黄油!随行的翻译看到记者失望的表情,摊开手,耸耸肩膀,说:“我太羡慕中国人了,中国有川菜、粤菜、湘菜等八大菜系,饮食丰富,而且都很好吃。相比来讲,俄罗斯人的饮食太单调了。” 翻译是莫斯科本地人,曾经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
俄罗斯的物价很高。在莫斯科,记者买了一瓶矿泉水,自带伸缩嘴的,挤压便可喝到里面的水,花了90多卢布(约合人民币近40元)。俄罗斯的蔬菜水果尤其贵,西红柿可以卖到30元人民币一斤,青椒论个卖,一个普通青椒3元人民币左右,一盘青菜大约50~80元人民币。
物价虽贵,但俄罗斯人的福利非常好,水费全免,电费非常便宜(每度大约相当于零点几分人民币)。天然气和暖气的费用也相当低廉,一般家庭,一个月水电煤的开销100卢布足矣(合40多元人民币)。听翻译讲,在前苏联时代,居民住宅水电都是免费的,汽油也是免费的。
俄罗斯实行全民医保,看病不花钱,统统由国家埋单。即便是小小的感冒,也可动用医院的救护车到家来接,而且免费。在教育方面,除了私立学校以外,教育费用全免,学校还免费供应一顿午餐。
因为福利好,生活有保障,俄罗斯人的生活压力小。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很强,存钱意识也相对淡薄,即便手里有些钱,也很少存银行,一般都是换成美元放在家里。
俄罗斯人喜欢旅游。据了解,当地白领月平均收入在3000~5000美元,他们大都有出去度假的习惯;即便是普通的清洁工,也会定期抽出时间全家出去度假,甚至出国旅游。
当然,在地下通道或者路边,记者也看到了乞丐的身影。
交通拥堵程度甚于北京
和许多国际化大都市一样,堵车也是莫斯科一景。
在经过八个小时飞行后,记者于当地时间下午4点左右降落在莫斯科机场。天空晴朗,出了机场,路上已经开始堵车。在莫斯科歇了一天,记者赶往西伯利亚。凌晨1点左右,记者从宾馆出发去机场,5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开了近三个小时。翻译说,莫斯科堵车不分时间。从他平和的目光和平缓的语气中可以感觉到,他对堵车早已习惯。
北京的交通让很多人饱受煎熬,但来到俄罗斯以后,记者更加同情莫斯科人。在酒店的手册里,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莫斯科市面积为1081平方公里,人口为1047万。莫斯科的人口密度远低于北京,但主要路段的拥堵情况却丝毫不亚于北京,甚至比北京严重。 根据调查,莫斯科市每天平均发生650次交通拥堵,每次堵车均有1500辆汽车被困,司机们每月浪费在堵车上的时间为十一个小时。
莫斯科的地铁全长280.8公里,是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地铁网络之一,而且价格便宜,全程票价折合不到2元人民币。莫斯科市政府也在呼吁本市居民放弃开私家车出行,但因为没有制订任何强制性措施,有车人还是乐于开车上路。
记者观察后发现,造成莫斯科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有三点:
首先,莫斯科的街道较窄,主干道单向一般都是两车道,最多三车道(莫斯科没有单独设自行车道,街上也看不到有人骑自行车,记者只偶尔看到几辆摩托车)。
其次,莫斯科市内停车场很少,很难看到停车标识,狭窄的道路两边停满了车。翻译告诉记者:在莫斯科,停车是一大难题,随意停车现象非常严重。随着交通状况的日益恶化,交管部门已经开始重点打击“乱停车现象”,会将严重阻碍道路交通的路边停车拖到“专用停车场”。但就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最后一点,莫斯科市区的车太多。记者从翻译处了解到,莫斯科每个家庭一般都有2辆车。莫斯科的汽车保有量占俄罗斯汽车总保有量的1/10,莫斯科市目前登记在册的汽车超过352.7万辆,每千人拥有338辆汽车(记者在莫斯科的街道上很难看到本地车,路上开的基本都是奔驰、宝马等进口车。由于俄罗斯的进口车关税较低,同样车型,价格仅是中国进口车的40%。同时,莫斯科的养车费用很低,车不上路,什么费用都没有。全俄罗斯的公路都不收费,所有街边路侧都可以免费停车)。
俄罗斯交通专家为缓解莫斯科市行路难问题提出了四个解决办法:铺新路、架新桥;发展道路交通组织系统;建造停车场、换乘停车场以及换乘枢纽;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但主管莫斯科建筑综合体的副市长列辛认为,即使莫斯科从现在就开始落实这些措施,交通状况最快也得用十年时间才能得到彻底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莫斯科的汽车数量很大,但是,城市上空总是碧空万里。据说,这与市区周边成片的白桦林有关。
小插曲:
安检人员贪小便宜未遂
总体而言,记者在俄罗斯的采访之行是轻松而愉快的,但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去之前,朋友就告诫记者,过俄罗斯的海关不容易,俄罗斯的海关人员会在过关时故意刁难你。过关时,海关人员一律都铁青着脸,我一直悬着心,生怕出现什么闪失。很幸运,没有出什么岔子。
但在从莫斯科飞往西伯利亚的安检过程中,遇到了一点点小麻烦。
莫斯科的安检与北京有些许差别,不光是要检查乘客随身携带的物品,旅客还得脱鞋接受检查。在排队的过程中,远远地看到一个大玻璃房子里人头攒动,乘客们纷纷脱鞋换上了蓝色的一次性塑料鞋套,然后将物品和鞋放到传送带上,安检完再穿上鞋子。轮到我们时,随行的一个朋友和安检人员争执了起来。我走过去,看到安检人员的手伸进了朋友的包里,揉搓着十几张美元,仰着头正打算从中抽出一张,朋友随即把包抢了过来,安检人员没能得手。
原来,在朋友穿鞋的时候,安检人员肆无忌惮地打开包进行检查,他在包的一个侧兜里发现了美元,接着就旁若无人地打算从中抽取一张,正巧被朋友看到并及时阻止了。
从安检人群中挤出来后,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安检人员,他面无表情,继续着他的安检工作。
记者将此事告诉另外一个同行的朋友,他曾在俄罗斯留学三年,他见怪不怪地摇了摇头。
莫斯科历史
莫斯科始建于12世纪中期。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
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座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813年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成立,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铁路。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俄共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将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