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之家:向国美学习
2009-04-29裴瑜
裴 瑜
如果柏煜每天继续只蹬着三轮车去送货,那他永远也成不了在4年内开30多家医疗器械连锁店,身家千万,坐着“直升飞机”奔小康的京城“小老板”,他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同时,不忘去电视台跑跑龙套、打打工……
“我常和员工们说:‘能吃苦的,在中国至少有五千万,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在康复之家医疗器械全国连锁机构总部二楼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柏煜理了理大衣和胸前深蓝色的领带,下午,他即将去主持、参加公司的店长选拔赛。
“康复之家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店面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关注与顾客接触的每一个点:无论是LOGO、店面形象,还是语言沟通、售后服务……,我们要保证顾客接触到的每一个节点都必须是满分”。柏煜微笑的眼睛弯成了两道清晰的弧线。
今天,年营业额逾5000万的康复之家已经成为了目前全国轮椅及氧气机、护理床销量最大、拥有门店最多的家用医疗器械连锁机构。而4年前,柏煜还拿着结婚时凑的4万元“份子钱”为开第一家店而四处奔波。
柏煜16岁就当起了“北漂”,在给一家医用床企业做北京代理商期间,他发现了家用医疗器械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需要借助医疗护理用品。而这个群体,正日益庞大。
“为什么不砍掉批发商、零售商这样的中间流通环节,借鉴国美、苏宁这样的模式呢?”这个商业计划在柏煜的脑袋里足足盘旋了一年,直到2004年5月份,第一家“康复之家”店在友谊医院附近正式开业。靠着积累近十年的厂商资源,康复之家一开始四处赊货,勉强维系。不过三个月后,公司就实现了盈利,同时第二家分店也正式开张。
“现在康复之家有37家直营店。我们坚持走专业化渠道,培训有医学背景的专业销售人员,将简单的买卖关系变成顾问式营销,服务到家;在发展电子商务和纸媒销售等主要新项目的同时,继续扩大连锁服务的网络;目前连锁店已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的主要地段,而这些位置是不可复制的”。凭借多年的积累和渠道,尤其自成为行业中第一家正式获得北京市药监局批复,实施医疗器械统一设库的民营企业。
这4年来,康复之家除了尝试了建设旗舰店、社区店、制氧机专卖店、医院旁边的综合店,还将强生、欧姆龙、罗氏、松下等国际知名品牌也“拉拢”为其稳定的供应商,店中货品日益丰足;同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数据库、物流渠道和补货预警系统;为了吸引客源,塑造口碑,每个分店还会提供免费测血压、吸氧等服务。
为了更好更快实现“十年时间完成全国大中城市的连锁;二十年内成为享誉全球的健康产业巨头”的梦想,康复之家也一直在寻找“志同道合的VC”,但都无果而终,柏煜担心“由于风投的介入而带来战略上的变化,迫使企业加速发展”,因此他坚持不签“对赌协议”。“现在基本上90%的分店都实现了盈利,现金流不是问题。如果没有资本进来,我们会将发展速度控制在60%左右,没有质量的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创业就像滚雪球,需要坚强的内核,同时不断滚动,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坡度,顺势、借势而为”,柏煜希望可以在速度和安全中寻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