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更多的何伯权
2009-04-29
读者
《何伯权:第二人生》
赵瑜西安读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柳传志选择坚持到底,何伯权选择该放就放,这一期的封面文章《何伯权第二人生》说“没有激情的创业是一种苦难”,我觉得说得很对,该坚持还是该放手,应该追随自己的内心,何况放手并不意味着从此消失,谁能说何伯权现在做天使投资人不是另外一种创业、一种开始?从一个人在舞台中央的成功,到幕后帮助很多年轻的创业家共同成功,我想其中的价值甚至更大,中国像何伯权这样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领袖答问》王实沈阳读者
虽然现在是经济寒冬,创业的激情与梦想如何能离开这块世界最大的市场?君不见,著名投资人Paul Graham刚刚在说“经济衰退可能正是创业的大好时机”,在大家都猫冬的时候正是尽快疗伤、重整旗鼓的机遇,这期杂志上的特别策划“萧条时期谁火爆?”不也正是提出来同一个命题吗?
另外,我在“典当生意好时节”和“夜幕下的快乐购”等文中看到了杂志不仅仅是重视锦上添花,而是实实在在的在为中小企业家来认真服务,让包括我在内的越来越多离不开网络的人知道还有这样一群创业家我们并不了解。未曾因为他们而感动过。当然也有雷军这样作为知识分子以技术开发出身,后来创业,接着投资,现在做无线互联领域的投资和管理者,这样的人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
此外,《领袖答问》栏目令人惊喜,这是一场难得的“大众”与“顶级”脚心灵对话,终极沟通!而杂志在栏目结尾对读者(创业者)的各种提问的诚意邀请(留下电话邮箱甚至承诺奉送样刊),更是令人感动。
《谁比谁更需要“毒丸”》无限娱乐网络读者
“这至少教会我们一件事,好公司同样可能有‘地雷。而资本市场一旦发现惩罚起来会更无情。”——这话应该多给某些企业家讲讲,做企业就是逆水行舟啊,哪有轻松的时候,当自己的管理和内控手段很差的时候,一根看起来很轻的稻草也可以压倒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
《中星微之惑》ChuanLiang网络读者
这篇文章对比中星微与联发科在过去几年中的经历是一件很有趣和发人深省的事情,也回答了诸如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百度(姑且不评论这些企业的是否道德)这样的土鳖企业能够在自己所处领域中与国际大公司竞争中胜出的根本性原因(当然不是所有原因)。
很早以前做电信项目时候,已经深刻体会到华为、中兴这些中国本地制造商“用速度、效率和贴身服务来弥补质量上的差距”的所向披靡。尽管包括500强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号称自己“以客户为中心”,但那些500强企业们从骨子里其实很高傲,觉得自己就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必须完全按照我的游戏规则来玩,于是乎一个很合理、很简单的需求需要经过层层汇总反馈到美国总部,等上一年半载后才能够在新版本的设备中得到满足(那就请购买新的设备吧,美其名曰为扩容、升级),而华为、中兴可以在现场联调时候就满足。
对于初创性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不管所处的是蓝海市场还是红海市场,短期技术上的优势还是很容易被别的竞争者所模仿并被超越(中国大部分企业其实都只是做应用,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优势),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客户贴身服务,而这是那些巨头们(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在高傲的内心深处所不屑于做或不擅长的,这也是小公司们的机会所在。
《互联网电视?》方凌海上海读者
前段时间和一个视频行业的朋友吃饭,他跟我说现在经济不景气,一线的优酷和土豆已经快没钱烧了,至于二线的视频网站基本上熬不过这个冬天。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视频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已经是走到了尽头。
现在的问题是,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视频网站的流量和影响力,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块风水宝地,但是怎么让宝地生财却一直没有人知道。GOOGLE捡了YOUTUBE这块最肥沃的地,但是摸索了2年也没有找到生财之道。实际上在“互联网电视”这个概念催生之前,大多数的视频网站都是在走电视分享的路子,提出这样的称谓只是让企业行为有种归属感,方便进行战略安排。一个概念会成为视频行业最后的救命草吗?我表示严重怀疑。